APP下载

习近平合作共赢思想探究

2016-07-18李艳平

中国市场 2016年30期
关键词:国际合作

李艳平

[摘要]全球性挑战困扰着当今世界,面对“失序的世界”,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促进国际合作的中国方案——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国际社会价值观与治理观的综合体,倡导在承认多样性和平等协调的基础上寻求共赢,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和创新,为协调国际矛盾与冲突开辟了新思路。

[关键词]外交理念;国际合作;共赢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112

全球化趋势是世纪交替时代的重要特征,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David Held)认为全球性挑战产生三个核心问题:生态和环境问题;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全球竞赛规则问题。这些具有广泛性、复杂性、长期性及超越意识形态性的全球性问题,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及未来命运,也塑造着国际社会共同的政治议程。各国围绕着共同挑战,共商合作、增强互动、协同应对,方为必然趋势。习近平合作共赢思想是国际合作的新理念,是各方利益得到合理照顾的最优国际合作途径,是应对“失序世界”的新方式,具有切实可行性,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

1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命运共同体是当今世界的写照,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全球性威胁与挑战中独善其身。习近平提出构建伙伴关系的国际合作新理念,即“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交往新思路。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自主选择对外政策的权利,构建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更加具有建设性和包容性的伙伴关系。

2015年,习近平对四大洲十个国家的访问取得丰硕成果:中俄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高水平稳定运行,重大项目的合作不断增加,国际战略协作日益增强;推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注重疏通战略交流渠道,以务实合作为着力点,以和平商谈为管控矛盾分歧的最佳路径,以维护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为大国责任;中欧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符合双方人民利益,也将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中欧双方积极推进四大伙伴关系建设,推动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更大发展。”;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不断增强:借由中非合作论坛等交流互动平台,双方愿努力夯实支撑中非关系的“五大支柱”,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中国—拉美—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顺利召开,也预示着中拉关系进入战略转型阶段,开创全面合作机制新时代。

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和平、发展、合作作为处理对外关系的三大原则,秉承平等、包容、共赢的理念,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全球伙伴关系,践行“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交往新道路。

2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2015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审议并通过了2015年后发展议程,这是对千年发展目标的继承和升级,致力于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减贫之所以成为新发展议程的第一目标,是因为当今世界仍有十几亿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发展不平衡问题不再是简单的区域或经济难题,而是诸多世界性难题和挑战的根源。对此,习近平主张各国应树立起利益共同体的意识,互相帮助,形成联动效应。

习近平表示:“一个强劲增长的世界经济来源于各国共同增长。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并提出四点建议,为世界经济把脉开方。以中国古丝绸之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文化符号,以各国共同需求为合作契机,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以“五通三同”为主要内容,统筹沿线各国共同利益和实际需求;成立亚投行,多渠道动员各种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从海陆两个方向推动合作发展的辐射效应,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提振作用。

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习近平提出为推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中非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坚持政府指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并决定提供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种种迹象表明,在推进合作共赢的国际新秩序进程中,中国正在将承诺变为行动,同国际社会一道为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而努力。

3促进和而不同、包容互鉴的文明交流

世界上200多个国家、2500多个民族、数以万计种宗教以及浩浩荡荡的五千多年人类史,共同铸就了波澜壮阔的世界文明图谱。然而不同文明之间并不能够完全相互理解、兼容并存。20世纪90年代亨廷顿提出 “文明冲突论”,时至今日,文明冲突仍在全球范围内此起彼伏,成为阻碍世界各国团结协作的障碍。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提出文明间交流互鉴的正确态度和原则: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人类文明因此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前提和动力,立场鲜明地提出了和而不同、包容互鉴的国际文化合作观。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实现合作共赢思想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为国际文明交流打造了新平台、新渠道。2015年习近平出访中亚国家、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召开,都促进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明交流。在此过程中,各国文化不断实现对自身传统理念的超越,架起沿线各国人民间的友谊桥梁,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习近平以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同文化与宗教和谐共处的文明发展史为例,向世界证明只要平等相待,互赏互鉴,彼此包容,不同的文化也可以做到“并育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悖”。这不仅成为国际文明交流的历史经验,又将成为当今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旗帜。

4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习近平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指出,必须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当代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也更加错综复杂。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唇齿相依,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

维护地区稳定方面:在亚信峰会上,习近平指出:“应积极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认为安全是共同、普遍、平等、包容的,尊重和保障各国的安全,各国也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及维护地区安全事务的责任,应该把亚洲多样性和各国的差异性转化为促进地区安全合作的活力和动力,恪守尊重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照顾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维护国际安全与稳定层面,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维和与安全的行动。习近平在联合国维和峰会上指出:“和平是人类共同愿望和崇高目标。联合国维和行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途径…中国主张恪守维和基本原则,继续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哈马舍尔德原则。”并宣布中国将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决定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中国将为各国培训2000名维和人员,向非盟提供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等。无论是对联合国维和做出的承诺还是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保驾护航的实际行动,都证明了我国参与国际安全合作的诚意和勇气。

对于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和无核化进程,伊朗核问题谈判,中东一系列热点问题,促进缅甸国内的民族和解进程,乌克兰危机等热点问题的斡旋与调停也是参与国际安全合作的重要表现,体现出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理念的倡导者,也是切实践行者。

5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生态文明成为传统工业文明生产生活模式的终结者,也是后工业时代文明形态的重点关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高度揭示了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倡导国际社会为“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而加强合作,力争破解全球发展难题。

首先,严于律己,把生态文明作为国内社会治理转型的价值取向。2015年我国向联合国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承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0年下降60%-65%;宣布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新时期 “五大发展理念”。以身示范,为引领世界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树立中国榜样。

其次,真诚合作,向国际社会提出生态治理的“中国方案”。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倡议各国携手合作,充分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不同的历史责任、发展阶段和能力基础上,以“实现公约目标,引领绿色发展”为宗旨,动员各国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优势互补,促进全球发展绿色经济,提高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承诺2016年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以实际行动推进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护、新型农业、低碳城市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本着合作共赢、公平合理、以身作则的负责任态度,习近平倡导世界生态治理责任共担。打破政府垄断生态治理的单一模式,动员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合作化与多样化,开辟了国际生态合作理念的新进程。

无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万隆精神”,抑或拒绝“零和博弈”都从不同层面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理念。合作共赢思想是对以往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和超越,剖析合作共赢理念的时代内涵,对于促进国际合作多维度运转,构建国际新秩序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戴维·赫尔德重构全球治理[J].南京大学学报,2011(2):19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58-259,336

猜你喜欢

国际合作
关于北冰洋公海渔业资源管理的国际合作问题探讨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风险及应对策略
探析农业类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培养农业人才的路径
基于bbw平台中外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学校德育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国际产能合作路径探析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形势与未来推进挑战
如何构建中美两国大学的国际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