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不定”语义、语用分析

2016-07-18孙冬惠

现代语文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义

摘 要:“说不定”是现代汉语口语表达中一个常见的固定词组,本文从语义和语用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语义角度主要分析其语义特征及语义指向。语用角度从预设、焦点、语气等方面考察其使用情况。

关键词:“说不定” 语义 语用

现代汉语表达“可能”义的词为数不少,典型的有能愿动词“可能”,语气副词“也许”“大概”“恐怕”等。对这些词语的研究已比较成熟,如周小兵(2000、2002)、张谊生(2002)、史金生(2002)、盛丽春(2008)等,而对表达“可能”义的固定词组的研究则比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现代汉语口语表达中“可能”义的代表性词组“说不定”来充实这一研究领域,以期对现代汉语可能范畴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一、语义分析

“说不定”等表达“可能”义的短语呈现出不同的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义焦点。

(一)语义特征

1.[+可能性][-肯定性]

(1)汤姆:听说她跟日本人在一起时也爱说爱笑。

飞龙:那说不定过一段时间,她跟咱们也会又说又笑。(《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第12课,94页)

该教材指出:“说不定”意思是“可能”或“不能肯定”。马晓娜(2003)指出:“表示不能确定,用于对某种事实发生或存在的可能性的推测。”我们认为,“说不定”具有以下语义特征:[+可能性][-肯定性]。盛丽春(2008)将语气副词“大概”“也许”“恐怕”的语义特征作以概况:

大概:[+客观性][+可能性][+肯定性][+委婉性]

也许:[+主观性][+可能性][-肯定性][+委婉性]

我们认为“说不定”在语义表达上接近于“大概”和“也许”,但它们之间存有一些差别。试体会以下3组表达:

(2)你明天能过来吗?

①大概。②说不定。③也许。

下面提供3个语境分别与以上3个答案对应,它们分别是:

a.不加班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

b.要是忙的话就去不了了。

c.因为明天没什么安排。

虽然这3个语境都可搭配以上答语,但就表义的准确性来说,优先等级应该是:

大概,因为明天没什么安排。

说不定,不加班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

也许,要是忙的话就去不了了。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可作出如下判断:三者语义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可能性上,就可能性而言,它们的等级序列应该如下:大概>说不定>也许。再如:

a.明天大概会下雨。

b.明天说不定会下雨。

c.明天也许会下雨。

2.[+可能义]程度的变化

“说不定”这种“可能性”的可能程度有时会受到“说不定”所在句式的制约,有时被弱化有时被强化。例如:

(3)王老师:他们俩一个是日本人,一个是法国人,能成吗?

李老师:那可说不定。

这里的“那可说不定”作为对话问话的答语,表达了一种强烈的肯定语气。当然,这种强烈的肯定义是由语气副词“可”凸显的,“可”本身就有程度加深、语气加重的意义,所以将“说不定”的可能义强化,整个句子就具有了强烈的“可能”意味:[+很有可能]。

(4)那批货大概什么时候到?

a.说不定今天。(“今天”的可能性比较大)

b.说不定今天,也说不定明天。(“今天”的可能性占一半)

通过比较发现,当“说不定+X”单独使用时,“说不定”的“可能”义比较明显,而当“说不定+X”被对举使用(说不定A,也说不定B)时,“说不定”的“可能”义就被弱化了,“A”与“B”两种情况分散了这种可能性,所以整个句子的表义就变成了“也许A,也许B”。

(二)语义指向、语义焦点

盛丽春(2008)认为:当“大概、也许、恐怕”发生位移时,自身语义就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强弱变化,并通过句法辖域和语义辖域来进行解释。此外,这种变化引起句子语义焦点和语义指向的改变。“说不定”在使用上也存在这种变化的性质。例如:

(5)a.说不定 老李参加。

b.老李说不定 参加。

例(5)中,“说不定”位于句首,主观推测尤为明显,语义指向“老李”,“老李”为语义焦点,隐含义为“说不定别人也参加”。B句中的“说不定”移至主语后,“老李”成为话题主语,语义指向“参加”,“参加”成为语义焦点,隐含义为“老李可能参加,也可能不参加”。

二、语用考察

实际运用中,预设、焦点、语气的不同也会影响表“可能”义词语的选择。

(一)预设不同,语用选择不同

(6)A:你看他穿那样,像有钱人吗?

B:人不可貌相, a 。

(7)A:每天打扮得挺光鲜,一定很有钱。

B:他住的房子那么小, b 。

a.他说不定有钱。

b.他不一定有钱。

例(6)中,说话人B的预设为“穿的不讲究也可能是有钱人”,所以应该选择a作为答语。即“他很可能有钱”。而例(7)中,说话人B的预设为“他没有钱”,所以应该选择b作为答语。即“他不太可能有钱”。通过下面的语境设计,我们可以对这个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

a.他不一定认识她。[-可能][+客观]

b.他不一定不认识她。[+可能][+客观]

c.他说不定认识她。[+可能][+主观]

d.他说不定不认识她。[-可能][+主观]

(8)A:这件事太急了,可我怎么找到她呢?

B:你去问问王平, c 。(主观上期待可能性)

(9)A:他怎么可能认识她呢?

B:哎, b 啊。(客观上存在可能性)

(10)A:我一提她的名字他不就知道了吗?

B:那个女孩不爱说话, a 。(客观上可能性很小)

(11)A:她一出现,他不又得找她麻烦?

B:都这么多年了, d 了。(主观上认为没有什么可能性)

(二)焦点不同,表义不同

关于焦点的分类有很多说法,我们这里只讲一种,即逻辑重音。

(12)a.校长说不定来。(对“校长”可能性的期待)

b.校长说不定来。(对“可能性”的强调)

c.校长说不定来。(对“来”的可能性的强调)

d.校长说不定明天来。(对“明天”的可能性的强调)

(三)语气不同,表义不同

(13)都这么晚了,他还能来吗?

a.说不定能来。

b.说不定能来呢。

很明显,答语b多了一个语气词“呢”,与答语a相比,带有夸张和肯定的语气。再比如:

(14)a.这件事说不定是谁干的。(降调)

b.这件事说不定是谁干的呢。(先升后降)

(15)a.这孩子说不定去哪儿了。

b.这孩子说不定去哪儿了呢。

通过比较发现:前一句语气为降调,带有“猜测”义。后一句语气为先升后降,带有明显的“责怪、埋怨”义。

以上分别从语法研究的语义、语用层面对“说不定”的用法和表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和论述,限于篇幅,一些问题还没有展开,如“说不定”和“说不准”“说不好”的表义差别,“说不定”和“不一定”的语用规则等等,这需要在以后的积累中进一步完善和突破。

参考文献:

[1]马晓娜.“不一定”和“说不定”[J].学语文,2003,(1).

[2]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盛丽春.“大概”、“也许”和“恐怕”的语义、语用分析[J].汉语学习,2008,(2).

[5]史金生.现代汉语副词的语义功能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孙冬惠 辽宁大连 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116002)

猜你喜欢

语义
语言与语义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V+X+算+X”构式的语义功能及语义网络——兼及与“V+X+是+X”构式的转换
“熊孩子”语义新探
语义交换对象在交换模型中的使用
“深+N季”组配的认知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