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A以B为C”构式的形式和意义

2016-07-18张林华

现代语文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料库句式

□张林华



现代汉语“A以B为C”构式的形式和意义

□张林华

摘 要:“A以B为C”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常用句式。本文基于现代汉语语料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A以B为C”构式各个部分的特征,从而概括出该构式的核心构式义。

关键词:A以B为C 句式 语料库 句式义

一、“A以B为C”的句法功能

“A以B为C”在古代汉语中常作谓语和定语,在现代汉语中还可以作主语、宾语和状语。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搞艺术的就要以自我为中心。

(3)周总理确定以周荣鑫掌管为宜。

(4)臭虫是以吸人血为生的寄生虫。

(5)以前人的历史创造为起点继续创造历史。

例(1)~(5)中的“以人为本”“以自我为中心”“以周荣鑫掌管为宜”“以吸人血为生”“以前人的历史创造为起点”,分别作全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

二、“A以B为C”前段构件分析

(一)“A以B为C”构式前段“A”句法分析

“A以B为C”中,“A”一般由名词性词语或体词性短语充当,有时也由动词性短语充当。在某些情况下,“A”还可以出现空缺的情况。

1.“A”为单个名词性词语

(6)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通行于中国大陆及海外华人华侨间的共通语言。

(7)他以反对分散主义为话题批评了国务院的工作。

(8)在我国,织布鸟以黄胸织布鸟较为常见。

(9)广东省从今年起以绿色GDP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一项主要标准。

例(6)~(9)中的“A以B为C”的前段都为单个名词性词语。例(6)中的“普通话”为一般名词,例(7)中的“他”为人称代词,例(8)中的“织布鸟”为专有名词,例(9)中的“广东省”为处所名词。

2.“A”为体词性短语

(10)目前民航、铁路等运输部门的乘客以外出旅游的人群为主。

(11)日本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以《最近的威胁》为题认为日本身边的威胁来自两个国家。

(12)参与经营的以国营、集体为主,个体占20%左右。

(13)皇帝和皇亲国戚以封建宗法关系为纽带,以皇权为核心结成一个最高统治集团。

“A以B为C”句式中,“A”也可以由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同位短语、“的”字短语等名词性短语充当。例(10)中的“民航、铁路等运输部门的乘客”为名词性偏正短语,例(11)中的“日本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为同位短语,例(12)中的“参与经营的”为的字短语,例(13)中的“皇帝和皇亲国戚”为联合短语。

3.“A”为动词性短语,不能用形容词性短语充当“A”

(14)加强国际合作要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

(15)孔子施教以培养道德品行为中心,以学习古代文化典籍为内容。

“A以B为C”句式中的“S”也可以由述宾短语、主谓短语等动词性短语充当。例(14)中的“加强国际合作”为述宾短语,例(15)中的“孔子施教”为主谓短语。

4.“A”空位,不出现任何词语

(16)[ ]以生物圈的碳循环为例。

(17)[ ]以点O为圆心,r为半径画圆。

(18)[ ]以驯鹿为生的萨阿米人。

“A以B为C”句式前段空位的句子通常是非主谓句。该非主谓句大体包括动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例(16)和例(17)“以B为C”前不出现任何成分,主要谓词及其后词语一起构成述宾短语,为动词性非主谓句。例(18)“以B为C”前不出现任何成分,“以B为C”是其后部分的定语,构成定中短语,为名词性非主谓句。

(二)“A以B为C”构式前段词语的语义、语用分析

1.“A”的语义角色

“A以B为C”句式中的“A”,有些是句子谓语中心词所联系的论元,由于谓语中心词的性质不同,“A”可为施事主语;“A以B为C”句式中的“S”还可以是处所主语、时间主语。下面分析“A以B为C”句式中“A”的语义角色。例如:

(19)红军以师为单位分头开赴抗日前线。

(20)他们以电影制片厂为主要活动基地。

(21)亚洲以黄种人为主。

(22)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

(23)整日以树为家。

(24)每年以3月8日为世界妇女的斗争日。

例(19)中的前段词语“红军”是主要动词“开赴”的施事,例(20)中的前段词语“他们”是句中主要动词“为”的施事,例(21)中的前段词语“亚洲”表示处所,例(22)中的前段词语“巴黎”表示处所,例(23)中的前段词语“整日”表示时间,例(24)中的前段词语“每年”表示时间。

“A以B为C”句式中的“A”可以有多种语义角色,但都通过一定的意念力量对“B”后成分所表示的人和事物产生作用,我们可以把这个前段词语叫作意念力的出发点。

2.从语用上分析,“A以B为C”句式中的“A”有些可以作主题,有些不能作主题。例如:

(25)他的军队以赤旗为标志,很快发展到两三千人。

(26)谁知道,他在狱中以笔为武器,写成了著名的《太阳城》一书。

(27)进攻时以小组为单位,队形疏散可减少伤亡。

由“A以B为C”句式组成的这类句子,主题往往和主语重合,只有一个。如:例(25)中的前段词语“他的军队”是全句的主题也是主语;也可能不重合。如:例(26)中的前段词语“谁知道”是全句的主题,“他”是全句的主语;也可能主题和主语同时隐含。如:例(27)中的前段词语是“进攻时”,在句中表时间,是句首状语,不作主题。

三、“A以B为C”中段构件分析

(一)“A以B为C”构式中段“B”句法分析

“B”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由动词性短语充当。

1.“B”为单个名词性词语

(28)威尼斯是一座开门见水、以河为街的城市。

(29)农历以“朔”为月初一。

(30)下缅甸以仰光为咽喉

(31)海南岛的石碌铁矿以赤铁矿为主。

这三例“B”都为单个名词性词语。例(28)中的“河”为一般名词,例(29)中的“朔”为时间名词,例(30)中的“仰光”为处所名词,例(31)中的“赤铁矿”为物质名词。

2.“B”为体词性短语

(32)吴承恩正是以这座火焰山为背景,写下了生动的神话故事。

(33)刺猬以昆虫和蠕虫为食。

(34)这两种黄芪以根入药,以内蒙和西北产的为上品。

(35)但是隋代的大运河走向与现在不同,它是以隋代的东都洛阳为中心。

“A以B为C”句式中的“A”也可以由量词短语、联合短语、“的”字短语、同位短语等名词性短语充当。例(32)中的“这座火焰山”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例(33)中的“昆虫和蠕虫”是名词性联合短语,例(34)中的“内蒙和西北产的”是“的”字短语,例(35)中的“隋代的东都洛阳”是同位短语。

3.“B”为动词性短语

(36)变文起先以僧侣宣讲为主。

(37)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

(38)比赛以将死为胜。

“A以B为C”句式中,“B”也可以由主谓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等动词性短语充当。例(36)中的“僧侣宣讲”是主谓短语,例(37)中的“吃箭竹”是述宾短语,例(38)中的“将死”是述补短语。

(二)“A以B为C”构式中段词语的语义、语用分析

1.“以”的分析

古代汉语中,“A以B为C”句式中的“以”字可以作动词(王力,1999;吕叔湘,1978;何乐士,1989;崔棠华,1981),也可以作介词(王力,1999;吕叔湘,1978;杨伯峻,1981),也可以作连词(王力,1999)。

王力在《古代汉语》中指出:“以”字本来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用”。“以”字又表示“以为”(认为)的意思。但是更常见的是用作介词,它是由动词“以”虚化而来的。连词“以”字是用来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的词组的,它表示时间上一先一后的两种行为的联系,后一行为往往是前一行为的目的,或者是前一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这种连词“以”是由介词“以”进一步虚化而成的。

现代汉语中,目前学界对“A以B为C”句式中“以”字的词性存在两种观点,即“介词说”(吕叔湘,1978;王力,1999)和“动词说”(吕叔湘,1978)。一种观点认为,“以”作介词,表“凭借”义或“使令”义。“S 以A为B”句式等于“把……作为……”,“以”相对于“把”。“把”表“处置、致使”义时构成“把”字句,在该类“把”字句中作介词。试用“把……作为……”替换“S以A为B”。例如:

(39)他以反对分散主义为话题批评了国务院的工作。

他把反对分散主义作为话题批评了国务院的工作。

(40)加强国际合作要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

加强国际合作要把尊重国家主权作为基础。

(41)在我国,织布鸟以黄胸织布鸟较为常见。

※在我国,织布鸟把黄胸织布鸟较作为常见。

(42)目前民航、铁路等运输部门的乘客以外出旅游的人群为主。

※目前民航、铁路等运输部门的乘客把外出旅游的人群作为主。

例(39)和例(40)替换后句义不变,“A以B为C”句式在句中表“凭借”义或“使令”义。例(41)和例(42)替换后句子不成立。不成立的原因是例(41)和例(42)中“A以B为C”句式不含“处置”义和“致使”义,此处表“判断”义。根据考察,“A以B为C”句式与“把……作为……”并不能随意互换。林秀琴(2000)认为,“A以B为C”句式结构比较紧凑。“为”后名词“C”常常只有一个单字,其内涵较为丰富,若转换成“把”字句,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工”“翻译”。比如:“以外出旅游的人群为主”转换后应为“把外出旅游的人群作为主要对象”。

另一种观点是“动词说”。《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以”作动词时,“A以B为C”句式等于“认为……是……”。其中,“认为”归属心理动词,表判断,可带主谓短语作宾语。“是”字表“判断、存在、强调、任何的、合适的”等语义。其性质尚存争议。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字表“肯定判断、存在、解释说明”等语义时是系词。普遍的观点认为“是”字表“肯定判断、解释说明、存在”等语义时属于动词。试用“认为……是……”替换“A以B为C”句式。请看下面的句子:

(43)他们以电影制片厂为主要活动基地。

他们认为电影制片厂是主要活动基地。

(44)老虎以羊和鹿为食物。

老虎认为羊和鹿是食物。

根据变换分析,例(43)和例(44)在句法和语义上大体保持不变。但是这里存在一个疑问:究竟“以”能不能作动词。区分介词和动词主要采用5个语法特征作为判断标准:是否可以作谓语和谓语中心语;是否可以带补语;是否可以重叠;是否可以否定相叠表示疑问;是否可以带助词“着、了、过”。根据考察,“A以B为C”句式中的“以”无法满足一般动词的语法特征,因此我们认为“以B”是介词短语,“B”作介词宾语。

2.“B”的语义角色和语用分析

“B”与句中谓语“为”的语义关系是比较单一的,下面通过例句来说明“B”所充当的语义角色。

(45)树懒以树为家,整天懒洋洋,十分贪睡。

(46)黑熊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动物。

(47)纳税人以一个月为一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十日内申报纳税。

例(40)~(42)中的“树”“植物性食物”和“一个月”都是句中动词“为”的起事。

从语用上看,“B”都是有定的。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B”与上文相照应。例如:

(48)《同源字典》是汉语同源词研究集大成的著作,以它为基础,我们还可以去进一步探求上古的声调。

(49)高等院校应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例(48)中的“它”就是上文所说的“同源字典”,所以是有定。例(49)中的“学生”是前文主语“高等院校”的属事,所以是有定。

第二,“B”前有指示代词“这”或“那”。例如:

(50)一个人只要是扮演某种社会角色,那么周围的人就会以这种角色的行为规范来要求他。

(51)他先逃到香港,后跑到加拿大,以那笔钱为资本,七搞八弄,居然发了财。

例(50)中的“B”前加上“这”使其有定化。例(51)中的“B”前加上“那”使其有定化。

第三,“B”是话题焦点,“以”起到了焦点标记功能。例如:

刘丹青、徐烈炯(1998)认为话题焦点([-突出][+对比])只能以句外的某个话语成分或认知成分为背景,在本句中得到突出,而不能以本句中其他成分为背景。在本句中,话题焦点并不比句子的其他成分突出,句子可以另有突出的部分。

(52)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以“硬件”学科重点教,要考的内容反复教为主要手段。

我们认为全句“以”带“应付升学考试”成为话题焦点,句子以听说者共有的应试方法为背景,构成话题对比。

3.“以”前状语分析

根据上文分析,“以B”构成介词短语,其本身就是一个状语,在这个状语前后还可以出现各种各样的状语,有些类型的状语只能出现在“以B”前,有些类型的状语只能出现在“以B”后,有些类型的状语既能出现在“以B”前又可以出现在“以B”后。“以B”前可以出现的状语,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表可能、意愿或必须的助动词。例如:

(53)他表示,希望越南能以此为契机,成为连接东盟与中国的桥头堡。

(54)各地和有关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55)编制明年计划的方针,应以整顿、巩固、提高为主。

例(53)中的“能”是表可能的助动词,像“会、能、可以、可能、能够”表可能的助动词常位于“以”前作状语。例(54)中的“要”是表意愿的助动词,像“愿、愿意”表意愿的助动词常位于“以”前作状语。例(55)中的“应”是表必须的助动词,像“该、应该、应当”常位于“以”前作状语。

第二,表否定的副词。例如:

(56)据介绍,“中国青年志愿者北京拔萃双语学校培训基地”是公益性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培训机构。

(57)可是,他的思想却没以感激他们为出发点,而想怎样酬答他们。

(58)书记说:“别以我们为准。你们定日子吧。”

例(56)~(58)中,“不”“没”“别”都是否定副词,否定副词常位于“以”前作状语。

四、“A以B为C”后段构件分析

(一)“A以B为C”句式后段“C”的句法分析

“C”一般由名词、名词性短语充当,有时候也可以由一般动词和形容词性短语充当。

1.“C”为单个名词和名词性短语。例如:

(59)以“劳动创造人”和“劳动创造世界”为中心。

(60)美、英、法三国政府表面上以“发展自由国家间的合作”为理由。

(61)常以自己的观点为认识事物的出发点。

这三例“A以B为C”中的前段都为单个名词性词语。例(59)中的“中心”为一般名词,例(60)中的“理由”为抽象名词,例(61)中的“认识事物的出发点”是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

2.“C”为单个动词或形容性短语。例如:

(62)该镇以万亩麦冬基地为依托,大搞药材加工和贸易。

(63)糖槭树以加拿大为多。

(64)在中国,文昌鱼以福建同安县刘五店为最出名。

(65)主张以所学为国家所用。

“C”也可以由一般动词和形容词性短语充当。例(62)中的“依托”为一般动词,例(63)中的“多”为性质形容词,例(64)中的“最出名”为以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例(65)中的“国家所用”为主谓短语。

(二)“A以B为C”句式后段词语的语义、语用分析

1.“C”的语义角色

(66)以问题为导向。

(67)此书以进化史观为指导,以英雄史观为核心。

(68)纳税人以一个月为一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十日内申报纳税。

例(66)~(68)中的“导向”“指导”“核心”和“一期”都为止事。

2.“C”的语义分类

罗主宾(2011)根据语义对“C”进行分类。例如:

关系类:盟友、师、友、知己、敌、对手;

观察或解决问题的角度:视角、视点、焦点、契机、切入点、突破口、突破点;

带有标准义:范本、纲、根本点、标准、基本点、模块;

带有方向性:出发点、龙头、导向;

具有参照性:参照、背景、样本、鉴、例、指针、榜样;

表明地位:重点、核心、中心、纽带、首、先、旗帜;

具有途径义:线索、准绳、框架;

表明目的:目标、目的、任务、内容、研究对象;

表明条件或方式:条件、借口、特征、形式、前提、外线;

表明范围:平台、根据地、阵地、大本营、基地;

3.“C”的语用分析

“B”为话题焦点,“C”为自然焦点。刘丹青、徐烈炯(1998)话题焦点不影响小句的自然焦点功能,自然焦点位置居后,总是在述题中,其信息强度明显超过话题焦点。

(69)以本国公民为对象、以成长教育为重心、以学校教育为主体。

“本国公民”“成长教育”和“学校教育”为“话题焦点”,其话题是对比性的,所以跟它对比的上下文和知识背景可以是“外国公民”“阶梯教育”“校外教育”。

五、“A以B为C”的构式义

“A以B为C”具有[+认定][+突显]的语义特征。黎锦熙(1942)认为“以,(以为)”是不完全的外动词,表认定。孙德金(2007)认为“以A为B”结构在文言文中表达事件主体对人或事物的“认定”义,并引申出三种其他语义。

“A以B为C”除了表认定以外,还可以表突显。根据语料考察,“C”常出现“目标、基础、中心、核心、标准、契机、代表、依据”等抽象名词。例如:

(70)彼得·德鲁克认为,非营利组织是以变革人与社会为目标的。

(71)由此,人们日益意识到,必须确立一个以科学精神为基础。

(72)处处以个人为中心。

(73)能够做到以解决问题为核心。

(74)虽然有很多弊端,但它无疑以是客观的分数为标准的。

(75)所以要以此次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规范的预算制度。

(76)将结晶为非生命的文化,转化到以人脑细胞为代表的生命体上来。

(77)设计制作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A以B为目标/基础/中心/核心/标准/契机/代表/依据”已经逐步成为固定用法。“B”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目标,而“目标/基础/中心/核心/标准/契机/代表/依据”成为了知识背景,早已被人们所熟识。有学者将“B”作为“话题焦点敏感算子”(罗主宾,2012),认为“B”具有客观性,表选择义。其实这种选择仍然是对客观情况或事物的认定。

(本文为教育部预科教育专项培育课题“预科汉语教学中的若干句式研究”[编号:GJYP-2013-C];同济大学2015年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构式语法理论背景下的科技汉语特殊构式研究”。)

参考文献:

[1]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4.

[2]张豫峰.现代汉语句子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3]张斌.现代汉语描写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454.

[5]何乐士.左传虚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157.

[6]崔棠华.古汉语中的“以……为……”结构[J].辽宁师院学报,1981,(3).

[7]吕叔湘.文言虚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42.

[8]杨伯峻.古汉语虚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1:261.

[9]林秀琴.以……为……”和“把……作为/当作……”结构的比较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增刊。[10]刘丹青,徐烈炯.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中国语文,1998,(4).

[11]孙德金.现代书面汉语中的“以A为B”式意动结构[J].汉语学习,2010,(3).

[12]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句对A、B的选择和规约[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5).

[13]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张林华 上海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200092)

猜你喜欢

语料库句式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Chinese kites today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特殊句式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