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葛藟荒之”中的“荒”字

2016-07-18黄迎波

现代语文 2016年6期
关键词:诗经

□黄迎波



浅谈“葛藟荒之”中的“荒”字

□黄迎波

摘 要:在众多版本的《诗经》《辞源》《辞海》《十三经辞典》等辞书中,都将《国风·周南·樛木》一诗里的“葛藟荒之”一句中的“荒”字解释为“掩盖”或“覆盖”之义。研究发现,句中的“荒”字解释为“缠绕”之义更准确。本文主要从生活常理、诗的内容和诗的结构三方面来说明理由。

关键词:《诗经》 缠绕 “荒”

《诗经·国风·周南》里有一篇诗歌,名《樛木》。全文如下:“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至君子,福履成之。”这首诗的大意比较容易理解,但笔者对于“葛藟荒之”中的“荒”字的解释有不同的看法。在目前所查阅到的有关书籍中都将“荒”字解释为“遮盖”或“覆盖”之义,如高亨先生所著的《诗经今注》,刘毓庆、李蹊先生译注的《诗经》等等。在《十三经辞典·毛诗卷》中也将“荒”注释为“遮盖”,并且据辞典记录,“荒”字在《诗经》中共出现20次,其中仅有一次解释为“遮盖”,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辞源》和《辞海》中“荒”字也有“覆盖”这个义项,且例句也都为“葛藟荒之”。而在《新华字典》等字典中,“荒”并没有类似“覆盖”之类的义项。从中可以看出“葛藟荒之”中“荒”字的词义很特殊,“荒”字被解释为“覆盖”这个义项并不常见。笔者认为在“葛藟荒之”一句中,“荒”解释成“覆盖”是不准确的,解释成“缠绕”会更恰当一些。

一、“缠绕”和“覆盖”的区别

要准确解释“荒”字,首先要弄清楚“缠绕”和“覆盖”的区别。“缠绕”一般是指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如“枯藤缠绕在大树上”,而“覆盖”一般用来描述某物从上面遮住或盖住另一物体。比如“大雪覆盖了田野”。从两个例句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缠绕”和“覆盖”的意思是有很大不同的。“缠绕”用来表达A、B两个物体相互交缠、相互依附的一种状态;“覆盖”是形容A物体从上面盖住B物体,A、B两物体处于上下分层的状态。而在“葛藟荒之”一句中,“荒”字解释成“缠绕”更合适。

二、“荒”应解释为“缠绕”

从生活常理分析,“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一句中提到的植物有樛木和葛藟两种。“樛木”在《诗经》的众多版本中都注释为“高木也”。“葛藟”则为一种多年生葡萄科草本植物,比较低矮。从中可以推断,樛木是高大的树,葛藟相对来说低矮许多,力量也弱小许多,不太可能从上面盖住高大的树,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葛藟缠绕着樛木,而不能说成覆盖。即,“荒”翻译成“缠绕”更符合常理,更准确。

从诗的内容分析,大多数学者都把《樛木》理解为一首祝福的歌。一说是“诗中以青藤缠绕大树比喻人得到上天的福佑,以至他一言一行都福随身至。”另一种说法是“作者以葛蔓攀附高树比喻自己攀附贵族。在第一种说法中,作者以“葛藟”喻“人类”,以“樛木”喻“上天”。众所周知,在“上天”面前,人是非常渺小的,特别在远古时期,人类对于“上天”是十分敬畏的,所以人应该是仰仗,依附“上天”,而不是自认为能覆盖“上天”,凌驾于“上天”之上的。很明显,“荒”在这里作为“覆盖”来讲是不符合内容表达的需要的,“荒”字应理解为“缠绕”之义。在第二种说法中,作者以“青藤”自喻,以“樛木”喻“贵族”,表明自己只有依靠贵族才能一展抱负,写作此诗为的是向贵族表达感激之情,甚至有人说这是一首为贵族所做的“马屁诗”,因此作者不会不明主次,更不会认为自己的权力超过了贵族的权力,作者只会尽可能地自谦,尽量言说自己力量的弱小、身份的卑微,以此来突出贵族权力的强大,身份的尊贵,从而希望得到贵族的继续帮助。不管是哪种说法,此诗描写的都是弱小一方,即“葛藟”对势力强大一方“樛木”的敬仰,强势一方是高高在上,不容侵犯的,所以“葛藟荒之”中的“荒”不可解释为“覆盖”,而应解释为“缠绕”。

从诗的结构分析,《樛木》这首诗的结构非常整齐,总共48个字,整首诗分为三段,每段和其他段相比较,只改动了两个字,每段处于相同位置的字的意义是有很大关联的。三段的最后一句分别为“福履绥之”“福履将之”“福履成之”。“绥”解释为“安定”,“将”解释为“扶持”,“成”的意思是“成就”。也就是说,先使之安稳下来,然后给予辅助,使之不断发展扩大,最后终于成就一番事业。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三句话的意思是层层递进的。同理,处于同一位置的“葛藟累之”“葛藟荒之”“葛藟萦之”这三句话的意思也应该是紧密联系的,它们的关系要么递进,要么平行。也就是说,“累”“荒”“萦”这三个字的意思要么递进,要么相同。处于第一段的“累”的解释是“缠绕”,第三段当中的“萦”的意思同样是“缠绕”,从而我们可以推理出处于中间段中的“荒”的意思也理应是“缠绕”。就算葛藟长得再茂盛也不可能覆盖樛木,更不可能在第二段葛藟“覆盖”樛木之后,反而在第三段的状态退回“缠绕”。所以,“荒”应解释为“缠绕”。

此外,下面几个句子中也提到了“葛藟”“樛木”或其他与之类似的植物,其中所描述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作为佐证。

(1)“南有樛木,甘瓠累之。”(《诗经·小雅·南有嘉鱼》)。

甘瓠指的是甜葫芦,是一种蔓生植物,和葛藟类似,这里同样用“累”字来形容“樛木”和“甘瓠”两者的状态,也就是“缠绕”之义。

(2)“妙哉蔓葛,得讬樛木。”(卢谌《赠刘琨诗二十首(其六)》)。

“讬”是“寄托,委托”之义,换句话说,“蔓葛”和“樛木”是相互缠绕的,而不是一个覆盖另一个。

(3)“顾葛藟之蔓延兮,讬微茎于樛木。”(潘岳《寡妇行(并序)》)

用“讬”来形容两者的关系。

(4)“葛藟累于桂树兮”(《楚辞》)

桂树与樛木类似,葛藟是缠绕于桂树的。

因此,不管是从生活常理、诗的内容、诗的结构还是后面的例证来看,“葛藟荒之”中的“荒”字解释为“缠绕”更合理,在其他字典中应补充“荒”的这个义项。

参考文献:

[1]刘毓庆,李蹊译注.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高亨.诗经今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十三经辞典·毛诗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4]《辞海》(第六版)典藏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5]《辞源》合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郭芹纳.训诂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黄迎波 陕西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710119)

猜你喜欢

诗经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El oficio del lector
《诗经》里提到的食物总是很好吃
品读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诗经说鸟
《诗经 凯风》
《花·诗经》:寸心容得许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