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党员群体有效就业指导的相关研究①

2016-07-13长春师范大学魏彦吉

中国商论 2016年29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群体

长春师范大学 魏彦吉

高校大学生党员群体有效就业指导的相关研究①

长春师范大学 魏彦吉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新形势下,各高校及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各大高校在创新就业指导课程的同时,也应不断探讨课程与学生党建的促进作用,能够更有力地促进党员群体就业。毕业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的优秀分子,如何将毕业生党员的优势应用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实际意义。

就业指导 学生党建 党员就业

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699万人,2014年为727余万人,2015年为749余万人,2016年更是达到了756万,人数呈逐年攀升状态。此外,就业的多层矛盾愈加凸显,专业结构性、地域结构性、基层就业部门的政策性引导以及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与人才需求之间的多重矛盾,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演愈烈。大学的就业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的招生问题、大学在地区的影响力,所以就业问题尤为重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到了关心民生、解决民生的问题,其中特别强调了“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作为民生问题,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与团结。而作为高校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党建工作,其好坏直接影响着就业工作的效率,所以要充分了解党建工作和就业工作之间的促进关系。因此,高校毕业生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是当前高校各项工作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促进党建工作,发挥党员作用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当前重要课题。

1 正确分析大学生党员群体的优越性

党员是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和带头人,大学生党员更是如此,他们经过党组织的教育、挑选等多个环节层层筛选,只有各方面表现积极,比其他普通同学更加努力,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党员。在极其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下,毕业生党员拥有以下的优势。

(1)通过基层党组织培养党员的创新性,稳固加强学生党员的政治信念。大学生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并具有发展潜力。大学生成为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来源。经过严格的高校基层党组织积极培养和考察,优秀学员脱颖而出。大学生党员是基层党建的骨干力量,更是学生中的标兵与模范。在大学生活中的各方面都能起到有效的带头作用。他们作为组织中重要的一员,接受最先进的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了正确的三观,能更好的配合组织完成各项分配的任务,有主动性和创新性。例如西部计划、特岗教师、考取公务员等多数国家扶植政策的参与者大部分都是优秀的学生党员。

(2)通过一系列党的学习以及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增强了个人的教育及锻炼,充分提高了意志力和自信心。大学生党员拥有了坚韧的品质,在就业过程中往往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所长。这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体现。大学生党员在自主学习和组织学习过程中接受了更好的党性教育和熏陶。同时,在校期间参与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增强了个人意志,使他们面对困难时表现极为自信。

(3)更多的锻炼机会和严格的选拔体系,使大学生党员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大学生党员的自主学习性更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了多方面能力。这些优点在就业指导教学中,都是极其突出的。在公务员考试中,很多岗位都极为明确地表明需要党员。大学生党员都是通过严格的党组织考核与培养,相对于一般同学更容易融入工作环境,能够有效地节省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使用人单位更青睐于对党员群体的录用。

2 大学毕业生党员管理中仍有很多不足

高校党建工作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党员,促进了就业工作,但随着党员群体的不断发展与扩大,以及社会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变迁,使党员群体的一些问题在新形势下更加凸显。

2.1党员发展把关不严影响党员队伍素质

在“学生党员优先”的招聘要求影响下,特别是一些政策的出台,党员成为了竞争的必备条件,许多学生将党员作为增加就业成功率的砝码,改变了入党的初衷,与最初所信仰的为人民服务、自身意志坚定等相脱离。个别高校忽视党员的管理,淡化党员教育环节,出现部分毕业生党员素质和能力的下降。更多学生怀着“为了入党而入党”动机,这种动机很不端正。在这种趋势下发展的学生党员,由于入党动机、目标有功利性,破坏了党员群体的纯洁性,严重影响到了别的党员对工作的激情与动力。

2.2教学管理的滞后加大了对党员的管理难度

当前,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仍然以辅导员队伍为依托,知识储备不够,理论知识不扎实,繁琐的工作使老师没有更好的接受培训和实践机会。老师授课也多以照本宣科,没有更多地针对性讲解,基本处于放羊状态,使大学生没有更多的理论支撑,学生走出校园后,大多借此机会在外为就业而奔波,包括大学生党员,却少了有针对性的工作目标。

2.3思想上的放松加大了党员的管理难度

毕业生党员正好处于从学校走向就业的过渡阶段,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大家自认为是学校中的佼佼者,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不够,学生更多的进行了社会实践、实习,参加各类招聘会等,这样就导致缺失了一些必要的学习,而高校在促就业的大环境下也传统的抓党员学习,就业课程也多以传统的受教为主并且为了迎合毕业生党员的特点,尽可能的减少了学习次数和变换了应有的学习方式,导致学习失效。

2.4教育管理缺乏时效性和稳定性

毕业生党员作为毕业生群体中一员,在全员忙于找工作的大环境下,学校也把重点放到了就业问题上,“一切以就业为中心”,全员参与就业,这样使党员群体更无暇于学习,学校的管理也相对轻松,减少了学习机会和变换了学习方式。首先是减少了党员集中学习的机会;其次是毕业生党员本身更加关注就业,思想涣散,缺少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最后是各院(系)只要求了抓党建、抓就业,但没有很好地把党建与就业工作相互融合进而影响党员管理中。

2.5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弱化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前提下,党员群体也深入到就业中去,各忙各的形势下,党员缺少了带头作用,不能有效地带动其他同学,分享就业信息和就业中的心得体会,特别在就业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接触到社会的不良风气,因为党员群体的学习能力和引导能力更强于普通同学,所以不但弱化了模范带头作用,有些时候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3 创新毕业生党建工作,合理化就业指导课程,更有利于毕业生党员群体就业

3.1优化就业指导课程,有针对性地指导党员就业

就业指导课程近些年来在高校中逐渐普及,越来越凸显出在就业中的作用,怎样能更好地促就业一直是各高校的课题,各高校也都加大力度对教师进行校内外的培训学习实践,加大教师队伍的理论根基。党员队伍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一员,对就业工作起着先锋带头作用,做好党员的就业工作尤为重要。

(1)常规授课中,要提高学生的党性觉悟,加深党员就业面的广泛性宣传,让普通学生深知努力加入党组织的重要性,正确树立党员的形象,客观评价,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发挥党员的优势,在群体中树立典型。

(2)就业指导不只针对课堂,要长期跟踪学生就业,在就业过程中,提供有效合理的解决方案,树立党员的就业信心,通过集体讨论、民主生活、经验交流等形式传递正能量,在学生中形成党员就业积极性的典范,即能有效促就业,同时也增强了党员群体的管理教育。

3.2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促进毕业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的融合

(1)强化毕业生党员管理制度。由于少部分毕业生入党动机存在目的性,党组织要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同时跟踪党员表现情况,使学生党员示范作用发挥到实际工作中,经常召开一些民主评议会、经验交流会。

(2)建立健全党员信息录。关注毕业生的优缺点,建立完善的党员信息库,将详实的党员信息登录其中,方便了解党员的实时情况,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信息筛选,能更及时有效地传递相关信息。

(3)成立临时小组,加强对毕业生党员流失的管理。针对当前各大高校的分散式实习,毕业生党员流失度不断增长,党组织要将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定期学习与有针对性学习相结合,以学生支部书记为监督者,以管理小组为考核的体系,有奖有罚。

3.3创新党员就业观念,抓党建促就业

(1)把就业指导思想引入党建理论课堂和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加强对毕业生党员教育的专业性以及实践性。将国家提倡的西部计划、特岗教师、考取公务员等多数国家扶植政策,与党的教育理论相融合,使就业的指导思想更深入人心,为学生所理解并接受。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社会现状,在课堂教育中适当加入各种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不但端正了学生的入党态度、净化了学生的思想,而且使学生更易接受。

(2)利用现代网络优点,随着现在传播媒体的转变,建立党员微信、QQ群体,拓宽教育管理的渠道,加强对党员群体的监控和管理,从学校的管理上认清党员教育是基础,就业是过渡,将毕业生党建和就业这两大难题有效结合,让党建工作更有效地带动就业,最后使党建和就业达到双赢的态势。

[1] 贺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01).

[2] 袁晖光,谢作诗.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和相对工资调整检验研究[J].教育研究,2012(03).

F404.1

A

2096-0298(2016)10(b)-191-02

①长师党建【2016】第z001号。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群体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