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匠”精神推动青年教师成长

2016-07-12赵祉文

人民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中心校每学期朝阳

赵祉文

有热情、有知识但缺乏经验,如何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独当一面?

山东省高密市朝阳街道中心校(以下简称中心校)地处城乡接合部,辖区内7所中小学117个教学班,其中有1/3是大班額。为破解大班额问题,大批年轻教师的进入成为必然。2015年秋,中心校新招聘了102名青年教师,其中不少来自非师范专业。这些教师有热情、有知识但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缺乏,但大班额形势严峻,一个个孩子的成长等不起,如何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独当一面,成为必须解决的现实难题。

为此,中心校主动作为,为青年教师成长修建成长高速路,为控制班额、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明确目标,在实践中抵达

明确发展目标和奋斗路径,将“教育梦、创业梦、我的梦”联在一起,将激情与活力融入教育实践,是青年教师成长中需要走出的第一步。中心校采用的方式是“走出请进”。

一方面,中心校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走出去学。到今年6月,我们已分学科派出23批次258人次的青年教师到9个省市的25所名校的名师课堂学习,初步拓展他们的教育视野。同时,启动“名家进朝阳”活动,先后邀请18位教育名师、专家讲课、作报告,手教面授,直达要领,缩短了青年教师的自我“摸索期”。

另一方面,中心校设立“青年教师学习成长团”,各校设立分团,隔月赠送一本名师教育专著,每月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一次学习交流,在碰撞中深入研究;创建“视频档案室”,分学科收集于永正、窦桂梅、魏书生、钱梦龙、李吉林等名师名家的100个讲课、讲座视频,除假期集中观看外,平时每周安排发送2个名家视频到网站的“朝阳教师社区”中,青年教师随机择时点击观看,跟帖点评交流。

高远的目标,只有脚踏实地地践行才能抵达。中心校在各中小学启动“青蓝工程”,让每位青年教师与本街道名师和骨干教师结对,师徒携手,精准帮扶;分学科将青年教师分散到街道36个“名师工作室”中,借名师团队的教学、研究活动影响和带动他们;创建“朝阳街道青年教师微信公众号”,借助微信开辟论坛,让他们相互激励、交流、分享,携手悟道、提升;上下学期分别举行了三轮师徒“同课异构”活动,青年教师在与师傅的反复“比对”中知得失、明方向、避“弯路”,为成长“换挡提速”;设立“朝阳大讲堂”,巧借东风,让身怀“绝招”的身边名师现身说法。

名师前辈的引领,青年教师落脚教育实际,把成长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很快走进教育深处。

“赛、磨、展”代训,打磨教育“工匠”特质

教育“工匠”,是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的初步目标。为此,我们落实了“三训”机制,即以“赛、磨、展”代训,培养青年教师精益求精的“工匠”特质。

设赛场摆擂台,以赛促进。教学最忌“纸上谈兵”,中心校实施“ 每月一赛,每学期一轮”的赛课制度,每学期举行青年教师“学科技能大赛”“课堂教学比武课”“三字一画基本功大赛”“教材课标研说比赛”“ 汇报课评比”“同课异构课展评”等活动,先校赛,择优参与全街道比赛。每月一次,实行通式“拉练”,全员参与。参与就有成长,一场场比赛下来,青年教师把高深的“学院理论”与实践接轨,把激情与活力落脚在课堂教学的一个个“微成功”中,由“量变”到“质变”,有了更接地气的自信。

追问细节,成就精致课堂。2016年3月新学期开始,中心校启动了青年教师“微技能研究”项目,开列出“低年级简笔画教学”“课堂提问技巧”“课堂导入方式”“当堂训练步骤”“学习小组合作教学”“组织教学的措施”“与家长沟通方法”等16项教学“微技能”菜单,青年教师每学期按“学科、个人需要”的原则,任选5项进行集中研究。落实“5211”规划,即每人每个研究项目录制“微技能研究课”5节,写2篇研究论文、1篇研究反思文、1篇研究报告,分项发送到中心校网站的“微技能研究论坛”中,接受全街道教师的跟帖研讨与点评。每学期最后一月,中心校组织36名名师和8名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研究成果逐项打分,按40%折算,另加每学期末举行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课的60%折算分,据此评选“朝阳街道青年教育工匠”。“微技能研究”引领青年专注教学细节,雕琢课堂,让“向课堂要质量”的理念入心入脑。

基于这些研究,很多优秀青年教师很快脱颖而出。李仁霞老师独创的“排排PK”教学法就是在反复探索和实践中诞生的。张燕伟老师的“生活化作文研究”在反复演练中成型,薛瑞贞老师的“数学口诀教学法”也在深入推敲中结出硕果,陈静老师的“简笔画”英语教学法在全潍坊市进行了专题推介。这些成果虽显稚嫩,但已初露锋芒。

交流展示,相互学习。建立长久的成长机制,是青年教师培养的重中之重。我们用赏识与助推来激励青年教师不断创造奇迹。中心校网站开辟“青年教师成长专栏”,为每位青年教师设专页记录成长足迹,用飘动图标每天滚动教师的最新成绩单,为他们的成长点赞助力。每学期举行3次教学常规、听课评课本、学习笔记展评等活动,相互学习促进的同时发现典型,表彰奖励;每学期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成果发布会”,“我的课堂变化”“我的课改故事”“感悟教育”“我成长了”等“体验性成果”都可以登台发布,引领青年教师成家立说的同时,注重经验的积累、总结、提炼,并陆续出版。

每周三下午,中心校开放“青年教师之家”,全面开启聊天式教研、主题沙龙式教研、问题讨论式教研和微论坛式教研模式,这里有教育专著、名师讲课视频、最新的教育报刊、课改新动向推介等,优雅的环境、自由的氛围深受青年教师欢迎;中心校网站每周一次更新“我的课堂我做主”晒课专区,鼓励教师网上晒课,让全体教师见证自己的成长,今年已“晒”出98名教师的讲课视频。其中,许多青年教师的教学特色就是在晒课中被发现、挖掘、打磨出来的。我们鼓励教师大胆“走出去”讲,2015年至今已有127位教师走到8个省、市的课堂上与全国名师“同台竞技”,在不断地自我审视和提升中,这些教师的教学水平突飞猛进。

搭建专业德行发展“双通道”

德才兼备是对青年教师的职业要求。中心校为青年教师构建起专业与德行发展的“双通道”。在锤炼专业能力的同时,引导青年教师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制定了3年、6年、10年甚至30年的发展目标,一些青年甚至规划了“10年成为潍坊市级学科领军人物”的宏大目标。2015年9月,我们开设了“卓越管理”干部专业提升课程,请社会各界精英对有管理潜质的青年教师进行管理技能培训,也为学校长远发展储备管理人才;派青年教师到名校挂职锻炼,跟随名校优秀干部跟班学习,破格提拔有潜质的青年做助理,提前实习,提早进入“角色”。创建“教师温馨书屋”,新购青年们喜爱并推荐的图书,供大家随时借阅分享,提升素养,在青年中倡树“读书人”“科研人”“文明人”形象。

在青年教师占多数的学校中,他们的素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现在和未来。而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如何顺势而导,引领他们的个性良性发展?这也是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

中心校每年“五·四青年节”都举行歌唱比赛、器乐比赛等,每年3 月举行全体青年教师参与的才艺展示,教育工会还主动为特长明显的教师牵线搭桥“拜师学艺”:派青年教师“花样跳绳队”两赴北师大青岛附属小学学习,派“水鼓舞表演队”教师赴济南“留学进修”,派“艺术团”成员到省艺术团展演现场感受高端艺术风采……

2015年初,我们成立了“朝阳街道艺术中心”,购置了36面水鼓、40架古筝、480只腰鼓,为青年教师的才艺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创建朝阳街道教管办举行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启动仪式“书法大讲堂”“中国画体验室”,开展拔河、篮球、排球、踢毽、跳绳比赛等丰富活动,让青年教师尽情挥发活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态度和信心。在多彩的活动中,一批身怀绝技的有为青年走向了特色发展的“星光大道”,也为学校的“社团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优质的师资。

猜你喜欢

中心校每学期朝阳
迎朝阳
Module6 Unit 1 Can I have some sweets?
沅江:聚焦课改
宁夏超七成检察院领导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
不许耍赖
小学低年级数学阅读指导行动研究
圆周上的有理点
让人忍俊不禁的课堂
朝阳创业地图
东坪中心校“阳光健身工程”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