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化健肝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0例

2016-07-11于庆霞鲜瑷珲杨学峰

中医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疗效

于庆霞,鲜瑷珲,杨学峰

(河南公安医院肝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4)



活化健肝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0例

于庆霞,鲜瑷珲,杨学峰

(河南公安医院肝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4)

摘要目的:观察活化健肝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每次0.5 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活化健肝汤(党参、茯苓、黄芪、当归、丹参、赤芍、郁金、水红花子、虎杖、垂盆草、泽兰、鸡内金、茵陈、甘草),每日1剂,水煎服。每服药4周停3 d再继续服用。两组同时可用保肝及对症治疗药物。治疗6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17例,有效率为66.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化健肝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肯定,无明显副作用。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西医结合疗法;活化健肝汤/治疗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临床疗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机体后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常见多发。近些年对该病的治疗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远未获得满意疗效。2014年2月—2015年9月,笔者采用自拟活化健肝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0例,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就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1~59岁;病程0.6~9 a。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20~60岁;病程0.5~8.5 a。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纳入病例标准

①血清、影像学指标符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1]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②血清乙肝e抗原阳性、HBV-DNA连续2次阳性,且定量>1×103拷贝/mL;③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为正常参考值的2~10倍;④排除有肝内及其他组织、器官占位者,严重心、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以及疗程不够、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

3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由安徽贝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03010,每片0.5 mg),每次0.5 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活化健肝汤,药物组成:党参15 g,茯苓15 g,黄芪25 g,当归15 g,丹参20 g,赤芍15 g,郁金15 g,水红花子25 g,虎杖20 g,垂盆草15 g,泽兰15 g,鸡内金15 g,茵陈25 g,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服。每服药4周停3 d再继续服用。长期服用、不方便者,可加工提纯制成胶囊或散剂。

两组同时可用保肝及对症治疗药物。治疗6个月后判定疗效。

4观测指标

临床疗效;ALT复常率、DNA转阴率、HbBeAg阴转率、HBeAg/ HBeAb转换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5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1]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应答标准。显效:ALT恢复正常,血清HBV-DNA定量<103拷贝/mL,HBeAg/HBeAb血清转换。有效:ALT恢复正常,血清HBV-DNA定量>105拷贝/mL,HBeAg仍阳性。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6统计学方法

7结果

7.1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9,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2两组ALT复常率、DNA转阴率、HbBeAg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ALT复常率、DNA转阴率、HbBeAg阴转率、HBeAg/ HBeAb转换率对比  %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1。

7.3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组出现头晕2例;对照组出现头晕3例,腹痛、恶心2例。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肾损害和药物过敏反应。

8讨论

中医学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之病名,一般按“胁痛”“肝著”“黄疸”论治。有研究[2]认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其病因与湿热疫毒密切相关,湿热毒邪是该病发生的始动因素,脾运不健是该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肝络瘀阻是病变发展的重要环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取决于邪正交争,正气强盛,正能胜邪,则病能自愈;正邪相持,则转为慢性肝炎;正气不足,正不胜邪,则病进。笔者认为: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湿困脾虚,反侮肝木,导致气滞血瘀混杂为患;其症状多有困倦乏力、食少腹胀、胁痛嗳气、面色晦暗等;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病势缠绵;治疗当遵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嘱,以健脾益气、养血健肝、化湿解毒、理气活血为原则。活化健肝汤方中党参、茯苓、黄芪益气健脾扶正;丹参、当归养血活血健肝;赤芍、郁金、水红花子化瘀活血通脉;虎杖、垂盆草、泽兰、茵陈化湿利浊,清热解毒;鸡内金、茵陈、甘草疏肝利胆,消积扶正。现代药理研究[3]表明:黄芪有增强免疫的作用,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清热解毒药具有抗炎、抗病毒的作用,可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抑制抗原。有报道[4]证实:茵陈、虎杖不仅具有利胆、利尿、解毒等作用,还能抗肝损伤,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在调节和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具有优势,能激活免疫系统生产抗HBV的抗体和免疫因子,提升细胞免疫能力,共同清除或抑制HBV,保护肝脏和其他器官。

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关键。恩替卡韦是鸟嘌呤核苷类似物,被《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疗指南》明确推荐为一线治疗药物,能够强效抑制病毒复制,基本无耐药发生。近些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一西药治疗[5]。中西药各有优势,能够取长补短,在不同方面、不同环节相互协同抑杀病毒,有效提高抗病毒的疗效;同时,中药有较强调节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活化健肝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肯定,无明显副作用。

9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6,22(1):3-15.

[2]冯堃,岳桂英,李成文.将“乙型病毒性肝炎”加入《中医内科学》教材的建议[J].中医研究,2008,21(9):4-5.

[3]韦琴英.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1):42-43.

[4]潘启明,熊广,陈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2):7-8.

[5]张宇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8):78-79.

(编辑颜冬)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5-0020-03·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5.10

收稿日期:2016-01-05;修回日期:2016-02-25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
益气活血法早期干预对冠心病陈旧心梗或支架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影响的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