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针治疗骨性膝关节炎32例

2016-07-11李其有田华张张春燕彭志贤黄兴鹏

中医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腹针治疗临床疗效

郭 瑾,李其有,田华张,张春燕,彭志贤,黄兴鹏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 深圳 518108)



·针灸经络·

腹针治疗骨性膝关节炎32例

郭瑾,李其有,田华张,张春燕,彭志贤,黄兴鹏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 深圳 518108)

摘要目的:观察腹针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骨性膝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温针灸(取穴犊鼻、阳陵泉、膝阳关、梁丘、血海)留针30 min。治疗组给予腹针(取穴中脘、关元、健侧气旁穴、外陵、大横、患侧下风湿点)留针30 min。两组均1 d 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5 d,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15例,好转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8例,好转10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0.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骨性膝关节炎/治疗;腹针;普通针刺;临床疗效

骨性膝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 亦称退行性膝骨性关节炎,临床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性的骨性膝关节炎呈现多发态势,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1]。有研究[2-3]表明:腹针疗法对于骨性膝关节炎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2013年3月—2014年3月,笔者采用腹针治疗骨性膝关节炎32例,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室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骨性膝关节炎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平均(59.8±10.8)岁;病程平均(13.0±5.5) a;数字疼痛评估量表(NRS-10)评分平均(5.63±1.55)分。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平均(57.7±11.4)岁;病程平均(11.0±1.47) a;NRS-10评分平均(5.91±1.48)分。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按照《骨关节炎诊疗指南》[4]中关于骨性膝关节炎的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膝关节反复疼痛;②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骨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清亮、黏稠且白细胞计数<2 000 个/mL;④年龄>40 岁;⑤晨僵<3 min;⑥活动时存在摩擦音。

3试验病例标准

3.1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②年龄在 40~80 岁之间。

3.2排除病例标准

①合并有痛风、骨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外伤史;②膝关节合并关节肿瘤、韧带损伤和半月板损伤及膝关节结核;③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心功能不全的患者;④合并精神疾病及严重肿瘤患者。

4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温针灸。主穴:犊鼻穴,阳陵泉,膝阳关、梁丘、血海。操作方法:患者取卧位,采用直径0.25 mm、长度40 mm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各穴直刺1.0~1.2寸,得气后各穴加用清艾条,长1寸,置于针尾,行温针灸,留针30 min。治疗组给予腹针疗法。选穴:中脘、关元(天地针),健侧气旁穴(气海穴旁开5分),外陵、大横、患侧下风湿点(外陵穴外5分下5分)。操作方法:采用直径0.25 mm、长度40 mm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刺顺序按选穴顺序进行,进针要求无痛,捻转时要慢,其中天地针深刺,气旁、外陵、大横中刺,下风湿点浅刺,针刺后留针候气,可根据针感对每个穴位的深度进行调整,改善患者症状,得气后各穴加用清艾条,长1寸,置于针尾,行温针灸,留针30 min。起针时按针刺顺序取针,先针先取。两组均1 d 1次,10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间隔5 d,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观察指标及方法

疼痛评分主要采用NRS-10。此量表是在视觉模拟量表(VAS)的基础上发展而来。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患者感到最痛的程度。

6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5]。治愈: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显效: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能参加活动和工作。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参加活动或工作能力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7统计学方法

8结果

8.1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23,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8.2两组治疗前后NRS-10得分情况对比

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NRS-10得分对比

组 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25.63±1.552.11±0.53**##对照组305.91±1.483.88±0.60**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9讨论

骨性膝关节炎属中医学“痹症”“骨痹”“筋伤”范畴,是外伤或慢性劳损引起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局部软组织粘连、挛缩,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关节的润滑作用下降,多由劳累或感受风、寒气、湿、热侵袭后发病,特别是在阴雨天气时多发。

腹针是山西中医学家薄智云教授经过20余年潜心研究中医理论,反复临床实践,总结而成的中医瑰宝。薄智云教授在理论总结过程中提出了以神阙为中心的气血输布系统是被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第二大脑”[6],这与美国学者提出的“肠脑”概念大体是一致的。腹针治疗所达到的组织深度,一般在浅筋膜层,通过术者行针,引起腹部浅筋膜的牵拉反应,影响肠神经系统,通过迷走神经将颅脑和肠脑链接,并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定区域产生多种神经肽,如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经起作用的多种化学物质,综合产生镇痛效果。运用腹针治疗骨性膝关节炎,要注意穴位的针刺顺序及针刺深度,这是腹针疗效的关键点。与传统针刺相比,腹针不存在刺激时的酸、麻、胀、痛的强烈针感,是一种无痛的针刺方法;此外,腹针疗法的穴位处于腹壁浅层,施针安全;易于为患者接受并坚持治疗,依从性较好。

10参考文献

[1]周景辉,吴耀持,谢艳艳,等.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效果及机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28):5255-5260.

[2]温佩仪,赖勇.中药内服外洗配合腹针治疗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26-27.

[3]葛鸿庆,王君鳌,陈文治,等. 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时效性初步研究[J].新中医,2012,44(10):97-99.

[4]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2008,36(1):28-30.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7.

[6]薄智云.腹针无痛治百病[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3-4.

(编辑田晨辉)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3-0071-03

中图分类号:R245.32+9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3.36

收稿日期:2015-12-22

猜你喜欢

腹针治疗临床疗效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腹针结合仙人揉腹法治疗经间期出血案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