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蹬小腿联合整脊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2016-07-11徐义勇蔡少华

中医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治疗

徐义勇,蔡少华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



·临床研究·

牵蹬小腿联合整脊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徐义勇,蔡少华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

摘要目的:观察牵蹬小腿联合整脊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牵引法治疗,治疗组给予牵蹬小腿联合整脊复位法治疗,两组均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1例,好转18例,未愈1例,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17例,未愈8例,有效率为73.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蹬小腿联合整脊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牵蹬小腿;整脊复位法;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腰腿痛”“腿股风”“痹证”等范畴[1]。该病好发于青壮年,临床多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或下肢及腰部活动感觉功能障碍,病程漫长,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治疗有创伤大、风险高、并发症多等诸多缺点,而非手术治疗经济实惠且无毒副作用;因此,患者更易接受非手术治疗。2013年9月—2014年12月,笔者采用牵蹬小腿联合整脊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收治的LIDP患者6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平均(52.8±1.4)岁;病程平均(5.7±1.4) a;其中单个腰椎间盘突出者24例(18例为 L5-S1段突出),多个腰椎间盘突出者6例。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平均(52.1±2.3)岁;病程平均(5.6±1.7) a,其中单个腰椎间盘突出者23例(17例为 L5-S1段突出),多个腰椎间盘突出者7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⑥X线摄片检查提示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刺增生;⑦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3试验病例标准

3.1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岁以上,68岁以下;③知情同意,自愿受试者。

3.2排除病例标准

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68岁以上者;②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低血钾性麻痹;③脊柱肿瘤、骨质疏松症、神经根及马尾肿瘤、腰椎滑脱、大块髓核突出引起神经功能严重障碍等;④依从性差,不能耐受手法治疗者;⑤未严格按照本研究规范化要求接受的治疗者。

4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牵蹬小腿,操作方法:患者仰卧,术者双手环抱患者的小腿,嘱患者主动回收大小腿屈膝屈髋,然后让患者用力蹬小腿,同时术者加力牵拉和患者协同用力,持续2~3 min。加整脊复位法:①松腰腿法,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站在患者左边或右边,用揉法、推法等施于腰背部和患肢部,持续3~5 min,然后用拇指指腹点按患侧肾俞、命门、环跳、承扶、委中及承山等穴位,以酸胀为度。②定位斜扳复位法,操作方法:患者侧卧,患侧在上(以右侧为患侧为例),面向医者,右腿弯曲,右脚放在左膝腘窝上。医者站在床旁,面向患者,右手触摸突出部位椎间盘相邻2个棘突的棘间韧带,左手抬起患者的右小腿向前(头部的方向)弯曲。当紧张的肌肉到达右手的手指时,将患者的腿放在床外。换左手触摸突出部位椎间盘相邻两个棘突的棘间韧带,医师的右手握患者的左臂上拉,两手进行规律性前后摇晃,使患者的腰部晃动放松,持续2~3 min,然后术者两手相对用力使腰产生旋转,感到有紧张的肌肉到达左手的手指时即停止旋转。患者保持以上体位,医者一肘向前推患者肩部,另一肘向下压臀部,先缓缓用力,当患者腰部旋转至最大限度时,两肘同时向相反方向瞬间用力,此时往往可闻及清脆性“喀哒”弹响声。

对照组给予牵引,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于自动牵引床上,双下肢伸平放松,选择病变段,固定上半身和骨盆,床面活动时,可做上、下半身对抗性牵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牵引力,一般多为25~50 kg,做持续性牵引,每次牵引时间约20 min,牵引完毕后,嘱患者静卧30 min,并适当活动腰部。

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可行走2 km以上,可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症状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有所改善。无效:腰腿痛症状无改善。

6统计学方法

7结果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57,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8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腿痛”“痹症”“痿症”等病范畴,是一种以不同程度的腰腿麻木或疼痛,甚至出现下肢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程易迁延、病情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中医学研究认为:本病多因风寒湿邪外袭或扭腰闪挫,长期劳作或坐姿不当,劳损致肝肾亏虚,外力伤及筋骨,致气血瘀滞,经脉闭塞,气血运行失调,不通则痛而发病[3]。正如《医宗金鉴》所云:“……先受风寒,后被跌打损伤者,瘀聚凝结,若脊筋隆起,骨缝必错,则成伛偻之形,……或因跌仆闪失,以至骨缝开错,气血瘀滞,为肿为痛。”本病病机以肝肾亏损、经脉失养为本,以外感风寒湿邪、跌仆闪挫为标,实为本虚标实之证[4]。

现代医学研究[5]表明:LIDP与年龄、遗传、自身免疫反应和腰肌劳损等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作用下发生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LIDP可刺激、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疼痛,从而限制肌肉活动功能,促使肌肉功能退化、萎缩,影响脊柱稳定性,使椎间小关节受损,最终影响椎间盘及周围韧带组织,导致疼痛加剧[6]。非手术治疗一方面有利于消除神经根及周围的炎症、充血、水肿,另一方面有利于减轻或消除神经根受压,为LIDP的主要治疗手段[7]。牵蹬小腿可使腰腿部痉挛的肌肉放松,从而缓解疼痛;同时可使椎间隙变大,形成负压,促使突出物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机械刺激和关节滑膜的挤压。整脊复位法突出了对椎间小关节的重视,通过关节整复,使因局部肌肉痉挛而改变位置关系的椎间小关节恢复正常,解除神经根压迫,消除局部炎症和水肿。牵蹬小腿与整脊复位法相配合,可使患者局部肌肉放松,椎间隙增大,椎间小关节恢复正常,解除神经根压迫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本研究表明:牵蹬小腿配合整脊复位法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是治疗LIDP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9参考文献

[1]李天发.针刀辅以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5):294-29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3]郭继华.中药腰部湿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J].光明中医,2013,28(8):1633.

[4]潘海燕.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J].河南中医,2015,35(1):96-98.

[5]陆尹平.牵引推拿配合小针刀、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7):16-17.

[6]程博.牵引合推拿疗法及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学报,2010,25(4):787-788.

[7]康乐.整脊推拿手法配合腰痛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1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38(2):48-50.

(编辑田晨辉)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3-0007-03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3.04

通信作者:蔡少华,副教授,1654619013@QQ.com

* 基金资助: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课题(2013A161)

收稿日期:2015-08-28;修回日期:2016-01-10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治疗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