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日文化的相互影响

2016-07-09卢昱安

资治文摘 2016年5期
关键词:相互影响日本文化中国文化

卢昱安

【摘要】华夏文明五千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中国文化在自身不断积淀养成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世界。中国文化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尤其是汉唐时期,从秦至清2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是亚洲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中国文化以其先进卓越的姿态影响着整个亚洲,孕育着东亚各国。当然日本文化也从中受益匪浅。日本与中国在表层文化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深层次的文化层面,中日两国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近现代日本的崛起,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现代中国在很多方面都是模仿日本。日本文化体现在各个方面,中国的年轻人比较熟悉的就是非主流和漫画。日本的产品大量的充斥着中国人高素质生活的各个方面。中日之间不光在文化,乃至方方面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以中日文化为桥梁,研究两国之间的相互影响意味深长。

【关键词】中国文化;日本文化;相互影响

中国作为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中华文化对世界各国的文化都有着很深的影响。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的。反观日本文化,一直都是注重吸收外来文化,从初期的大化改新到后期的明治维新,再到后来的反作用中国文化,每一个阶段都是值得深思的。

一、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影响久远,在当今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古代日本文化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对古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吸收。日本吸收是中国文化是多元化、长久的一个过程。隋唐时期,中国统一,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国力日渐昌盛,中国进入一段令人瞩目的鼎盛时期。这一点对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吸引力。在日本掀起了一阵像中国模仿学习的浪潮。为了更好地吸收中国的文化,日本向中国派遣了十数次的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其中吉备真备和阿倍仲麻吕是日本留学生最杰出的代表。日本派出遣唐使的目的是更好地吸收中华文化,遣唐使团集结了日本各个领域的精英。他们把在中国所学得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带回日本。从而对日本的政治制度、法律宗教、教育、文学、艺术、历法以及衣食风俗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为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并且促进中日睦邻友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学习中国文字

据史志文献以及在日本的考古发现,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汉字就已经传入日本,这些文字多数被刻在铜镜等装饰品上。被日本人视为庄严、神圣、吉祥的象征符号。那时候的日本还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就利用汉字作音符来书写日本语言,早期的日本官方正式书函、文献、历史、文化典籍都是完全用汉字书写,例如日本的古典名著《古事记》、《日本书纪》和《万叶集》等。故又称为“万叶假名”。在日本诸多遣唐使中吉备真备有一项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就是利用汉字偏旁创造了日本表音文字“片假名”。而在真备后,日本留学僧空海利用汉字行书偏旁创造了日本行书假名“平假名”。假名的创立,使日本拥有了自己的语言。正是在汉字的影响下,日本拥有了自己的文字,可以方便地记录和书写。从而促进了日本文学的发展。

2.学习中国宗教精神

早在飞鸟时代,中国的儒教就已经传入了日本,五经博士段杨尔从百济到日本,儒教的五种主要经典得以传授,关于儒教的知识已经开始普及。几乎与此同时佛教也传入日本。佛教的因果报应,主张忍耐、顺从、寡欲、善行,是一种文化体,具有丰富而高度的文化内涵,因而佛教传到日本后就受统治阶级的青睐和扶持,迅速发展起来。圣德太子参考儒教的德仁义礼智信亲自制定了冠位十二阶。并积极扶持佛教,在其制定的《十七条宪法》中,号召“笃敬三宝”(三宝:佛、法、僧)在全国兴建寺院,佛教日益发展。与此同时,随遣唐使到中国的留学僧不断增加。随后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以后,律令制国家全力吸收中国文化,在历次遣唐使中都有不少的学问僧随行。为了更好地扶持和奖励佛教,天皇政府将佛教纳入国家事务之中,设立专门的佛教统制机构,任命僧侣首领,规定寺院制度,佛教成为官方宗教。

8世纪中叶,年逾花甲、双目失明的中国高僧鉴真和他的弟子,经过许多周折,历尽艰辛,东渡日本。他不仅带去了佛教各宗经典和汉学文化知识,还创立律宗佛教,为日本文化和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日本人民对鉴真的贡献给与极高的评价:“禅光耀百倍,戒月照千乡”。并称之为“天平之甍”。

到了江户幕府时期,佛教衰落,神道教摆脱附属地位而逐步发展起来,独树一帜。神道教吸收中国理学某些学说,强调忠皇忠君,鼓吹建立以神道教为统治思想的国家次序。明治维新后,为巩固皇权,以神社和神道作为国家神道,提倡“神皇一体”、“祭政一致”,神道教空前发展,成为天皇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

中国的宗教传入日本,是日本国家制度进化的一个催化剂,使日本的国家制度日臻完善。并且对日本的皇權统一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学习中国的建筑文化

如果去过中国的西安古城,同时恰巧又去过日本奈良古城的人,不难发现。两个城市的建筑风格如出一辙。而奈良最著名的唐招提寺,是鉴真按唐朝寺院的规划修建,极具盛唐的优雅与宏大气势。据说,日本孝谦女皇还模仿中国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书写了“唐招提寺”的横额。我国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说过:“对于中国唐代建筑的研究来说,没有比唐招提寺金堂更好的借鉴了。”由此可见,中国建筑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二、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对中国语言的影响

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近现代。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吸收西方文化,引进了大量的外来词。中国的很多外来词都是从日本学习的。第一次外来的日本词,在甲午战争以后,主要是科学词汇,多为书面语言。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是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日常生活新词语。第一、二次日本词热潮中,老中青受众都有,覆盖面广,而现在与以往不同,此次日本词“冲击波”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以动漫语言为主,二是主要停留在口语层面,三是通过网络迅速蹿红。网络和动漫词汇,受众主要是集中在网络上的年轻人。现代汉语中很多常用词汇都来源于日本汉语,比如:电话、哲学、经济、健康、卫生等等。

日本汉语影响现代中国词汇有四个主要特点:第一点,范围大、程度深。第二点,在人文学科之中,大量的日本汉语词汇进入了学科的话语体系,涉及到法律、社会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大量的概念话语都是日本汉语构造的。第三点,中国的近代化和现代化,在文化层面上,日本汉语的贡献居功至伟,中国知识分子借用日本汉语现成的词汇,能够方便、快捷地展开研究,大大推动了思想启蒙,对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四点,从国别上来讲,日本汉语影响中国,当然是日本的汉文化“倒流”中国的现象。日本同时也是中国近代革命者聚集之地。

2.漫画对中国的影响

近年来,日本漫画大有登堂入室,迈入主流文化之趋势,它火爆刺激了文娱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动漫画的流入,中国的青少年开始介入一个动漫画时代。同时,在视觉文化的逐步强势过程中间,“读图时代”开始主宰平民化的阅读领域。随着这个领域范围的不断扩大,日本动漫画可以说已经登上了中国动漫市场的首席。长期以来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左右着中国不同年龄动漫迷们的视线。

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在日本漫画文化风靡中国的同时,劣质日本动漫也充斥着中国市场,着实令人担忧。其内容一般都不适合中学生阅读,其中还有不少漫画夹杂着淫秽,色情,暴力。如果任其发展,在后一个20年里,这些不良因素极有可能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扫荡整个日本动漫市场。我们也要学会辨别好坏的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其他方面的影响

日本菜起源于日本列岛,并逐渐发展成为独具日本特色的菜肴,在世界上的影响仅次于中餐和西餐。日本菜按日本人的习惯称为“日本料理”。日本料理分为两大菜系,即“关东料理”和“关西料理”。中国人是用嘴巴吃,美国人是用脑子吃,而日本人则是用眼睛吃。日本料理最吸引人的是清爽的顏色和独特的造型,用鲜嫩的蔬菜和肥美的海鲜制成的各式各样的精巧食品,在保持原料天然之外,每一款都是一件精巧的艺术品。近几年,随着日本饮食文化的传入,在中国也能品尝到地道的日本料理。并且将日本料理的精华与中华料理相结合的话,一定会碰撞出新的火花。

日本的服装文化也日渐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日本本土品牌优衣库,在我国品牌服装零售业率先推出网购业务,其网络旗舰店于08年4月16日,在淘宝商城店铺和外部网店同时发布,开店后平均每天销售2000件。事到如今,中国的各大商场均能看见优衣库的卖场。良好的日式服务,舒适的质感,加上有特点的设计,都是日本优衣库品牌在中国热销的原因。

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也更加地紧密,不同的文化之间固然存在着冲突,但是通过各种文化交流的加强,这种冲突解决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各国之间必须精诚合作,共同努力。唐太宗曾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纵观千余年来中日文化上的相互影响,日本能从一个小国成长到国际大国。中国从曾经的帝国走向清末的列强入侵。在于日本能广泛地接受新的东西,并且学以致用,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转化为他们所特有的。而我国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却只是单纯的模仿,很少有创新。中国现在急需的是创新,希望在当下,中日文化的进一步交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发展。寻求共同合作也是中日文化今后发展的主题,也是解决中日文化冲突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寄希望于今后双方进一步地加强文化的交流,从而最终实现“战略互惠”的关系。文化是国家的一面镜子,两国互相取长补短,能更加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在吸取外国文化的同时,不能忘记本国文化的精华和经典。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日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日本的修史与史学》:日本历史新书,至文堂,1966年

[2]《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蔡毅,中华书局,2002年4月

[3]《天平之甍》:井上靖(日),中央公论社,1957年

[4]《日本中国学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猜你喜欢

相互影响日本文化中国文化
地价与房价的相互影响关系
再论中国琵琶的起源及发展
论日本文化的复合性特征
试论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基础日语教学阶段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