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离与融合:道德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2016-06-29林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高职体育道德教育融合

林涛

【摘 要】体育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高职院校应充分挖掘体育课程中存在的物质形态、制度形态及精神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并通过体育教学的阶段式渗透、内容式渗透和方法式渗透来促进道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促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道德教育 高职体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99-02

德育与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德育是育人之本,体育是育人之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高职学生身心素质渐趋成熟,但惰性心理是高职院校学生接受体育与德育教育的瓶颈性障碍,展开对高职生的道德教育和体育教育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常被割裂开来进行,影响了二育并举整体效果的发挥,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失为提升教育效果的一剂良方。

一、分离表征:道德教育与高职体育教学的各行其道

(一)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所蕴含的内容不仅是较高的身体素质,还包括较高的道德素养,因此,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内在的凸显了德育与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但纵观当前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现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小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高职体育教学目标不清晰。高职体育教学目标要求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体育教师脱离目标教学,简化教学内容,难以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1];第二,高职体育教学实施的杂乱无章。高职体育课程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因而难免造成不少教师的懈怠行为:如教学时间少,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多;教学内容简化,;教学方法固化单一等现象;第三,高职体育教学缺乏监督与保障。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体育管理工作缺乏激励机制,致使体育教师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体育课堂教学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导致高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堪忧。

(二)高职道德教育现状

德育是一个外延较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狭义的道德教育,还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甚至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但目前我国德育的普遍问题是德育内容过于政治化、德育方式趋于形式化、德育主题脱离生活化。德育内容过于政治化,表现为将德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将道德教育窄化为政治教育,高职学生对此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德育方式趋于形式化导致教育教学效果甚微。表现为学生尊师重友的行为不良、课堂纪律自律性不足、社会公益道德心欠缺等方面;德育主题与现实生活和需要脱离,带有一定的功利性,难以从内心上打动学生。 [2] 综上可以看出,高职学校的道德教育和体育教学工作均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体育与德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分离也是致使高职学校德育与体育教学效果不良的原因之一。鉴于此,展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研究,对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或有裨益。

二、走向回归:高职体育教学中隐性德育课程的挖掘

考察我国体育教学,不乏对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方式和途径,如通过课堂纪律规范建立、游戏规则说明、体育比赛规则等要求学生遵守规定,以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些都是存在于高职体育教学中显性的课程内容,除此之外,体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隐形的德育课程,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3]:

(一)物质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

物质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主要指体育教学场地、器材、体育教学环境等所蕴含的对学生具有道德教育作用的内容。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场地布局的科学性,器材管理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在教学活动周边的关于体育健身的口号标语等,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作用。这些内容的陈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例如,对于体育运动器材的管理要求保持干净、整洁,严格履行借还手续和规则,不仅保证了学校运动器材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无形中让学生养成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品德;同时,在口号标语的引导熏陶下,学生往往注意言行举止的礼仪和规范,而若是在一个肮脏杂乱的教学环境中,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思想懈怠和纪律松懈。可见,体育教学物化形态的隐形德育课程有待得到重视和挖掘。

(二)制度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

制度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为适应或满足某种需要而建立的有系统、有组织、有规则的成文的各种规章、法制或体系,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在高职体育课堂中,课堂教学的纪律、教学组织方式、游戏和竞赛的规则等,都暗含着对学生自律性的培养,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否健全合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否民主公正都会影响体育课程德育作用的发挥。

(三)精神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

精神形态的体育教学隐性德育课程形式较多样,主要包括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如体育锻炼的氛围和风气、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以及教法教风、师师、师生、生生人际关系等,对学生的道德都具有隐性的影响和传播。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不是绝对的独立个人,而是与周边的环境及人、事、物具有纵横交错的紧密联系,因而受到身边人和环境的影响较大。师生的言行对高职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班级的精神风貌及共同的价值信念,是师生在长期的体育活动中,通过精神环境的营造,师生在实践活动中共同积淀、选择与凝练而成,都被赋予了一定的德育含义。

由此可见,高职体育课程中暗含着多方面的隐形德育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体育教师却忽视了这些隐形德育课程的存在,因此,体育教学中应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促进隐形德育课程额开发和实施,让体育教育和道德教育从分离走向回归,在挖掘体育中隐性德育课程的同时探索二者融合的途径。

三、融合路径:道德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一)阶段式渗透

教学是一个系统连贯的过程,大致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工作,可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前两个教学阶段。

1.课前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

体育课通常需要用到一些器材,诸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器材。教师可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养成课前整理场地,检查教学环境安全性,并借领取器材的时间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遵循规则借用器材的良好行为习惯。具体来讲,在检查和整理体育场地时,树立良好的卫生环保意识和体安全意识;在借用体育器材的过程中,不仅养成遵守器材借用相关规章制度的习惯,更在器材的搬挪和使用过程中养成对公共财物的爱护负责任之心,甚至养成为同学服务的、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建立体育场地检查和器材借还的轮流制度,通过小组评比、表扬的方式让所有同学都能参与其中,让勤劳、遵纪、乐于助人的种子在学生身上广泛传播。[4]

2.课中各时段德育的融入

体育课堂又可分为开始的准备阶段、中间的基本内容教学和重复巩固阶段、最后的结束教学阶段。德育内容可渗透进各具体的教学阶段,准备阶段的集合及上课礼仪,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并在告知学生课堂教学内容及任务要求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而学习目的中可穿插相应的德育主题。在基本内容教学阶段可以根据每堂课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德育内容进行渗透。如游戏和竞赛中对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长跑项目中对学生意志力的训练,武术、篮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在结束教学阶段,教师要善于总结,肯定学生课堂中取得的成绩和表现良好的学生,同时也应指出需要改进的问题,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扬长避短、积极改过的习惯。

(二)内容式渗透

除了在基本内容教学阶段应尽量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因素之外,体育教师还应该有意识的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并有利于德育教育渗透其中的教学情境。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课堂日常常规对德育内容的渗透

体育课堂的常规较之于其他课堂常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指令性。比如,集合、解散、有序训练、队列、队形及集合后的各种听口令活动等,都需要学生严格听从教师口令和安排,否则就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再如,迟到入队需要打报告并讲明缘由,借还器材要按章办事并保护好器材的完整性等,长期以往,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和自控能力。

2.课堂各项教学内容中德育的融入

体育教学根据体育项目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此,体育教师要对不同教学内容中有利于开展道德教育的因素加以把握。短跑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避免投机取巧或侥幸心理取胜。长跑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进行培养。现今学生的生活条件都较优越,大多缺乏磨练,因此体育教师应让学生在长跑的过程中战胜自我,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勇于吃苦耐劳的精神。球类运动教学中,注重全局观念和团体合作精神的培养,不为个人风头而脱离组织,损害集体利益。并在合作过程中养成大度的胸怀,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通过各种体育项目的学习和训练,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

3.通过竞赛展开德育教育

竞赛必然暗含着竞争,而竞争中又蕴藏着不容小觑的德育内容。首先,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向上的斗志和展示自我的自信心。其次,比赛时,场上同学奋力拼搏,场下同学呐喊助威,集体的凝聚力会随着比赛的激烈变得越来越强烈。最后,比赛的结果会让部分同学欢喜部分同学惆怅,获胜的同学可分享喜悦,而失败的同学可以体验失败的痛苦,并明白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有可能超越自我并超越他人。

(三)方法式渗透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体育教学实现“寓德于体”重要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并不断学习接收新的教学理念,在体育课堂中采用新颖的方法。[5]如课堂上采用情境法让学生既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又让学生面临真实的道德问题,进而展开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参与不同形式的教育过程中,不自觉的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断沉淀思想品德意识。此外,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方法也是促进体育与德育融合的有效措施。当前,评估作为我国教育研究的热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体育教学评估作为其中一个子部分,仍然存在着诸如考核内容不全面、评价标准过于决绝、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等忽视个体差异,导致评价效果不高的问题。因此,广大高职院校领导和体育教师有必要改进体育考核方式,发挥评价促进学生身体和德育教育质量提升的功能。

四、结语

素质教育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完全割裂开进行教育,而应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育之间的融合渗透。体育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切实加强对道德教育的渗透,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董丽.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价值工程,2010(12):23-25.

[2]李君.中职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行性研究[J].职教通讯,2012(5):79-80.

[3]郭东明.论体育教学中的隐性德育课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293-295.

[4]赵东霞.浅谈体育教学与德育工作的相互渗透[J].教育与职业,2009(3):187-188.

[5]冯悦民,江翠萍.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渗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1):90-94.

猜你喜欢

高职体育道德教育融合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完善方法
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