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

2016-06-22王磊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5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王磊

【摘要】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工程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对于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在随之不断提升。在高职院校中,建筑工程技术人才是主要的培训基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的培训工作。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建筑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44-02

1.当前我国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

1.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高职院校在进行建筑技术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普通高校的的人才培养理念是有区别的。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职业目标的培养,但是在当前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时,很多情况脱离职业性培养目标。通过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有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毕业后很难找到对口专业的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在高职院校进行教育阶段,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对于高职院校的改革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1.2高职院校的教师教育指导思想观念问题

对于我国高职院校的构成,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普通高校的转型变化而成的,许多教师的教育思想仍旧停留在过去的教学理念上,对于教育斯文具有很大的惯性,对于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把握较差,对于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导向作用下,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于固有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积极性都没有很大的活跃度。

1.3教学环境无法满足课改要求

教学环境对于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改革中,需要对课程加强实践性,因此,对于实训基地以及实训中心实验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此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一般较大,由于学校教育经费处于紧张状态,因此,一般实验室实训条件很难达到国家标准,对于课程的改革也就不能有效的落实。

1.4课程改革的保障体系不完善

第一,课程改革对于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对于教师参加课改的积极程度,学校对其没有特殊要求,与教师自身的切实利益影响不大。因此,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对于教师需要有一项与之相配套的激励方案进行激励,激励方案不完善,是当前教师参与课改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第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时,需要对其后续保障工作做好。在我国当前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效果不理想,主要就是校企合作的后续的保障无法充分落实。

2.课程教学改革要点

2.1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

编制定位准确的专业培养方案(计划),再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计划)制定出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及其改革的关键。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类课程教学大纲应体现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应用性、实用性。

2.2结合教材建设合理改革教学内容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工具。该类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加上教材的局限性,使初学者往往对各章节的学习目标和中心内容不明确,很难将各部分内容有机统一起来。因此,仅依靠教材进行授课很难使学生达到把知识点由点及线再提高到面的程度。要让学生融会贯通,还需发挥好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合理改革教学内容,组织好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只要是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就可以调整授课章节顺序或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增删。

2.3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根据课程内容及特点,采用多元化、多维度教学手段。对于基本概念、材料性能、建筑构造及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等叙述性内容的讲解采用PPT课件进行演示,归纳出学习目标和中心内容,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的学习理解。通过现场参观实物并讲解可以使学生更直接地掌握课程内容,形成整体概念。必要时还可以安排自学与组织课堂讨论,而且各种方法还可以综合运用,为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授课前应安排、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认知学习,使学生有一个直观认识。

2.4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由于建筑工程类课程自身的特点,实践对该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应该把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为该类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在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建筑工程类课程的教学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一些现成的教学条件(如教学实践基地、校园内外各类现成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等)进行实践教学。并结合多元化教学方法制定出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案,在授课时综合运用,实现了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感性理解,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3.1结合建筑市场需要,确认教学方法

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企业技术以及管理的改革。根据市场的要求,首先需要进行改革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精细化分高职学生的能力。比如,对于计算机精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重点对其结构设计以及施工组织进行培养;对于建筑进度的把控以及实际的调控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重点培养其管理能力,向管理方向重点培养。

3.2积极创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计划

学校在进行教学计划制定的同时,需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增加选修课程,来扩充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种课程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跨专业跨领域的学习积极性。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教育大纲中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以及提升能力的分析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需要对学生的英语、数学以及力学等基础学科进行基础学习,同时,对于工程数学、工程力学以及专业英语等方面的课程更应重点进行学习,增加教学难度,提升学生学习难度。

(2)提高学生的知识视野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职业性教育,主要是针对当前就业问题推出的一项教学体系。根据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要求,高职院校要在保证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坚实的基础下,要增加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参加实际工地的实践学习,完善课程实践能力。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项与时俱进的课程,需要不断的进行更新换代,需要不断的进行新鲜科技的接触,为今后高职院校职业生涯的规划迈出正确的步伐。

3.3提高学生建筑工程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

(1)提倡“以人为本”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首先要进行课堂的改革,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发挥其指导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其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时,要不断与学生进行互动,不但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且也应该进行实践经验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新知识的获取。

(2)实现课堂教学的“专”“精”

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理论体系,包涵多方面、多学科知识,因此,专业技术知识比较杂乱,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可空间的限制,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去粗取精,尽量做到专业化讲解,并且保证学生得到效果最佳的学习效果。建筑工程技术更新速度较快,需要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关注当前先进的技术以及理论,及时针对老旧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与调整,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最优化。

4.结束语

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专业进行课程改革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环境背景下,为了保证整个体系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普及,需要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改革进行投入,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共同推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改革。

参考文献:

[1]于付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D].山东大学,2014.

[2]金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J].时代教育,2014,19:59-60.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技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双师型”教学团队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