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事会治理与成本粘性的实证研究

2016-06-21戴子礼罗玄

会计之友 2016年12期
关键词:成本粘性

戴子礼+罗玄

【摘 要】 成本粘性是指当业务量等份额地增减变动时,成本上升的程度比成本下降的程度要大。以2011—2014年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性地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角度分析并检验董事会治理对成本粘性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增强企业的成本粘性程度;董事会治理一方面对成本粘性程度有显著的直接抑制效应,另一方面董事会治理通过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间接地降低了成本粘性程度。

【关键词】 成本粘性; 管理者过度自信; 董事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12-0059-05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利润空间也在不断地缩小,企业的成本压力也日益增大,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成本是企业资源配置、资产运用及消耗的结果,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在控制企业成本、促进增产节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务核算水平、完善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成本性态理论认为企业成本和费用与业务量的关系是线性的,但在1997年Noreen & Soderstrom[1]发现费用变化随业务量的变化可能不符合传统的线性和对称关系。学者们对此进行进一步实证研究后发现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变动并不成严格的线性比例关系,即当业务量等份额地增减变动时,相应地成本上升的程度比成本下降的程度要大,这就是所谓的成本粘性。企业的成本决策主要由管理者制定,因此管理者的行为对成本粘性有着不容置疑的影响。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管理者的自利、机会主义等代理问题是加重成本粘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应的,作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而产生的董事会治理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委托代理理论真实地揭露了管理者在日常经营决策中并非都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这无疑是成本粘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它忽视了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主要是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大量研究表明管理者更容易出现过度自信心理。由于管理者容易高估自身能力、高估企业未来经营效益、低估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在业务量下降时,也不及时调整成本,或即使想调整成本却在处理掉一些资源也要花费成本,导致成本下降幅度小。Hayward et al.[2]的研究指出当管理者过度相信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并且非常自信地认为自己不会决策失误时,更有可能制定错误的战略决策。因此,管理者过度自信或许也是导致成本粘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董事会治理是为保障董事会决策和监督更为科学有效,其属于公司治理的范畴,更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作为股东和管理层的中间人,一边监督、制约、激励管理层的日常经营活动和行为,另一边直接对股东大会负责,处处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导致成本粘性的管理者主观因素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管理者自利、机会主义等委托代理问题和管理者过度自信的非理性行为。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都表明公司治理、董事会治理能有效抑制管理者的自利等委托代理问题,保证成本管理决策的科学有效性,降低成本粘性行为。也有研究表明董事会治理能有效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但董事会治理是否能通过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而间接地降低成本粘性则有待去检验。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2011—2014年沪深两市的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和董事会治理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以及有效的董事会治理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影响,探索性地构建了董事会治理对成本粘性影响的影响路径(如图1所示)。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从行为金融学视角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也是加重成本粘性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拓展了成本粘性问题的研究视野。第二,通过实证揭示了董事会治理对管理者过度自信问题的抑制作用,拓展了董事会治理旨在解决委托代理冲突的基本功能。第三,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视角检验了董事会治理对成本粘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构建了董事会治理对成本粘性的影响路径,突出了建立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董事会治理对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一)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成本粘性

自Anderson et al.[3]首次通过实证证明了费用粘性的存在性。学者们就成本粘性的存在性、特性、成因、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大量研究,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学术界直接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成本粘性关系的文献并不多。Kajiwara and Yasukata采用实证方法研究管理者预期和乐观情绪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用企业财报中披露预测下一年的销售量及盈余信息来衡量管理者预期和乐观情绪,得出管理者预期和乐观情绪与成本粘性显著正相关的结论。而刘嫦等[4]以2007—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次结合我国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制度从心理学角度实证检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得出不一致的结论,即我国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和公司成本费用粘性呈现负相关关系。本文通过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可从其他方面来间接说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成本是企业资源配置、资产运用及消耗的结果,成本粘性行为产生的最基本原因是资源的浪费,资源没有得到最优配置。大量研究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过度投资[5-6],实施更多的并购行为[7],进行更多的技术创新活动[8-9]。而这些都是由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过高地估计投资项目未来现金流的生成能力,过高地估计目标公司创造利润的能力,过高地估计新产品带来的收益,低估了风险。这些行为活动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最终转化为成本的浪费,在业务量下降时,很多资源并非能立刻调整,即使调整也会产生成本或耗费资源,最终都会对成本粘性产生影响。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

H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成本粘性正相关。

(二)董事会治理与管理者过度自信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之所以会出现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是因为控制幻觉心理的存在。由于两权分离,管理者的自由裁量权在不断提升,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Borokhovich et al.[10]认为如果公司董事会能有效地监督公司,可使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倾向降低。作为一种制衡机制,董事会治理发挥其治理效率,有效控制管理者的自由裁量权,可使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倾向降低。由此提出假设2。

H2:良好的董事会治理能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

大量研究认为董事会规模是衡量董事会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董事会规模会影响公司治理效率,董事会规模的适度扩大将增强董事会对管理层行为决策的监督能力。在大规模的董事会,不同背景的董事其学识、技术能力及对公司经营决策的见解等也将有利于全面衡量和监督管理层的非理性行为决策。

H2-1:董事会规模的适度扩大,有利于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

如果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会弱化董事会对管理者的监督和制衡,总经理会有比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会增加总经理的控制幻觉,也会导致董事会对总经理的经营决策监督审查的警惕性下降,对总经理决策的判断偏差也不能及时地纠正,而加大其过度自信程度。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采取两职分离的话,董事会的独立性会较强,能及时否决管理层非理性决策。饶育蕾和王建新[11]、雷辉和吴婵[12]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总经理与董事长两职分离能够及时阻止由于管理者过度自信而导致的非理性决策,有利于保护股东权益。

H2-2:两职分离可以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

独立董事一方面可以监督管理者以确保企业决策的正确性与客观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更为客观的角度审视企业决策行为,对关系到企业战略决策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重大问题提出客观性和建设性的意见。高学哲和高顺成[13]认为公司通过发挥独立董事的信息优势,能显著提高公司决策质量。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越大,董事会的独立性越强。Hayward A and Hambrick C[14]发现董事会的独立性决定了董事会监督效率的高低,当董事会的独立性较差时,董事会最终会倾向于服从管理者作出的决策。但当董事会独立性较强时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

H2-3:企业独立董事所占比例与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负相关,即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越大,越有利于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

通过H1和H2,不难发现董事会治理对企业成本粘性的间接影响路径,即董事会治理通过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继而间接地影响成本粘性行为。

(三)董事会治理与成本粘性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机会主义观是成本粘性成因的主流解释,而机会主义观实质上反映的是现代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因委托代理关系而生及为解决代理问题而服务的董事会治理,通过缓解委托代理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粘性行为。

董事会规模的适度扩大,可以加强其监督能力,使管理者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最优配置资源,优化成本管理,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

H3-1: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与企业成本粘性行为负相关。

Boyd认为,当董事会主席和总经理是同一人时,具有制定决策和监督这些决策的职责,并具有更多的追求自身利益而非股东利益的权力。而当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时,董事会的监督作用能得到有效发挥,能促使管理层科学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决策。万寿义和王红军[15]通过实证研究740家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发现董事会主席和总经理两职分离可以有效控制销管费用粘性水平。

H3-2:两职分离的公司的成本粘性行为程度要低于两职兼任公司。

独立董事比例越大,董事会就会相对越独立,那么,董事会就越能为股东利益着想,越能有效地监督和制约管理层。Fama and Jensen[16]认为,董事会中有较多的外部董事能使董事会更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和限制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万寿义和王红军[15]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越高,销管费用粘性程度越低。

H3-3:企业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成本粘性行为负相关。

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全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总成本(营业成本和销管费用之和)约占营业收入的96.1%,表明成本费用管理在制造业企业中的重要性。样本中有30.7%的公司存在管理者过度自信现象。

(二)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STATA12.0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模型(1)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2)(3)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对模型(1)使用Logit模型回归,实证检验结果(表3)表明董事会规模、两职兼任情况的回归系数均为负数,且都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即董事会规模的适度扩大、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对管理者过度自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独立董事比例的回归系数为-0.668,也说明独立董事比例与管理者过度自信负相关,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总的来说董事会治理能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支持了研究假设2。

从表4来看,模型(2)没有引入管理者过度自信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董事会规模、两职兼任情况以及独立董事比例的回归系数符号与本文预测的一致,且均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董事会治理确实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粘性程度,即董事会规模的适度扩大、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企业的成本粘性程度会显著地降低。该结论支持本文的H3-1、H3-2、H3-3。接下来将管理者过度自信变量引入模型(2),控制其间接效应后,对模型(3)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回归系数符号与本文预测的一致,且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该结果说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会显著加强企业成本粘性程度,验证了假设1。此外,董事会治理的三个替代变量的回归系数符号仍为正且与预测的一致,董事会规模通过了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两职兼任情况以及独立董事比例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董事会治理不仅能通过缓解委托代理冲突对成本粘性程度产生直接的抑制作用,还可以通过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间接地影响成本粘性程度。

五、研究结论与不足

本文运用2011—2014年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公司的成本粘性行为为研究对象,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实证检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成本粘性的影响,并且探索检验董事会治理对成本粘性的影响路径(如图1所示)。实证结果与预期基本相符,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增强成本粘性程度,董事会治理的存在可以有效约束管理者过度自信等非理性行为,从而弱化成本粘性。这说明了董事会治理可以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粘性行为。对于董事会规模、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及独立董事比例与成本粘性负相关的假设也通过了实证检验,说明董事会治理通过缓解委托代理冲突直接降低成本粘性程度。通过董事会治理对成本粘性的影响路径的探索,可以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董事会治理的重要性。我国上市公司各种重大问题的出现往往都与董事会有关。董事会能否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直接关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如何设计合理有效的董事会治理机制,帮助企业科学有效地管理成本,降低成本粘性程度,是本文的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局限:第一,选取的董事会治理变量有限,且未涉及其他公司治理变量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第二,管理者过度自信变量衡量方法的局限性;第三,样本的选取是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而对于其他行业并未涉及。

【参考文献】

[1] ERIC N,NAOMI S. The accuracy of proportional cost models:evidence from hospital service departments[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1997,2(1):89-114.

[2] HAYWARD M,RINDOVA P, POLLOCK G. Believing One's Own Press: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CEO Celebrit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4,25(7): 637-653.

[3] MARK C A, RAJIV D, SURYA N J. Are Selling,General,and Administrative Costs“Stick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3,41(1):47-63.

[4] 刘嫦,杨兴全,李立新.绩效考核、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成本费用粘性[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3):78-87.

[5] MALMENDIER U,TATE G.CEO overconfidence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J]. Journal of Finance,2005,

60(6): 2661-2700.

[6] 郝颖,刘星,林朝南.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10): 142-148.

[7] 李善民,陈文婷.企业并购决策中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实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92-201.

[8] FORBES DANIEL P. Are Some Entrepreneurs More Overconfidence than Othe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5,20(5):623-640.

[9] 王山慧,王宗军,田原.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3(5):1-9.

[10] BOROKHOVICH K A, BRUNARSKI K R,HARMAN Y. Firm value and inside ownership: Evidence from the unexpected deaths of senior executives[C]. Presented at the FMA Conference at Chicago,Il.(Miami of Ohio),2005.

[11] 饶育蕾,王建新. CEO 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J]. 管理科学,2010(5): 2-13.

[12] 雷辉,吴婵.董事会治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决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3-47.

[13] 高学哲,高顺成.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效率的实证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6(2):65-69.

[14] HAYWARD A, HAMBRICK C. Explaining the premiums paid for large acquisitions: Evidence of CEO hubri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1):103-127.

[15] 万寿义,王红军.管理层自利、董事会治理与费用粘性[J].经济与管理,2011(3):26-32.

[16] FAMA E F,JENSEN M C.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26(2):301-325.

[17]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5):614-620.

[18] 姜付秀,张敏,陆正飞,等.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J].经济研究,2009(1):131-143.

猜你喜欢

成本粘性
企业成本结构对短期成本决策的影响
不同产权性质与成本粘性差异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问题研究
国内成本粘性研究现状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