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6-06-21莫圣杨

考试周刊 2016年44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莫圣杨

摘 要: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发展,标志着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进步。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存在的不足,其次探讨了优化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国际化

引言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培养专业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不断进步,以国际化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了高职教育的主要发展途径。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给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进步提供支持,做好对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意义重大。

一、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1.国际化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国际化人才培养是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虽然我国高职院校正尝试以此种模式进行办学,但因为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了解程度不够,使我国高职院校对自己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当中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这种情况直接导致高职院校虽然设立了明确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发展目标,但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法上并没有予以创新,以至于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难以达到国际化人才标准,既无法满足国际市场对劳务人才的需求,又影响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

2.国际化专业设置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专业的设置水平会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效果。高职院校想要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对其专业设置进行整合,以确保专业设置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需求。从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看,绝大部分高校都有大力发展优势专业,而忽视其他专业的情况,不可否认此种专业设置能够让高校看上去更“专业”,但从国际化人才培养角度看,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另外,此种专业设置极易让高职院校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不仅对非优势专业学生不公平,更不利于高职院校发展。

3.国际化课程实施有所欠缺。

高职院校想要发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保证其所开设的课程符合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标准,但从当前高职院校课程实施看,其在国际化课程实施方面仍然有所欠缺。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仍以旅游、计算机、汽车制造与维修等国内热门职业为主,虽然在公共课中开设了英语学科,但并不受到学校和学生的重视,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很难得到保障。语言是最基本的交际手段,高职院校学生连最基本的国际通用语言——英语都说不好,那么他们连国际化人才的最基本标准都达不到。

4.国际化教育合作层次偏低。

目前,国际化教育合作正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如火如荼地展开,但从高职院校国际化教育合作水平看,其合作层次偏低,使国际化教育合作很难达到预想效果。此种情况的具体表现包括:(1)合作办学领域多为商学、通信、信息技术等办学成本相对低廉的学科,合作效果并不一定能达到预估;(2)合作办学学校多为国外普通大学或教育机构而非高职院校,使职业对接上出现差异,国内高职院校更多的是充当向合作学校输送人才的“留学后备班”;(3)合作办学后,学校之间的学术交流较少,难以真正实现合作之目标。

二、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的对策

1.创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合作氛围。

国内高职院校想要真正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就必须先创新自身教学理念,营造出良好的合作氛围。为此,高职院校要有一个国际化发展理念,并根据国际化发展理念设立科学的发展目标,然后遵循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的特征,逐步改变办学行为,通过与国内、外优秀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促进自身国际化发展的同时,为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道路的探索提供支持。

2.加快特色办学,推动人才培养发展。

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特色办学必须遵循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改变传统厚此薄彼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大对国际化专业的设置和实施力度,保证学生在校园内既可以学到专业技能,又能培养国际化人才素质,提升人才综合水平,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实际办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办学方针的科学性,高职院校应加大与合作办学学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并以此为媒介为两校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创造条件,共同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奋斗。

3.积极整合资源,探索国际办学进步。

积极整合学校各项资源,将自身优势恰当地予以展现,帮助高职院校推动合作办学进程,探索国际办学进步。高职院校一方面要积极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加大对专业性技术人才的培养,让学生各项学习行为都能拥有良好的物质支持,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保证本校人才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掌握最前沿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咨询,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有效共享与应用,提升本校与合作学校之间的国际化办学决策力,保证国际化合作办学理念的科学性。

4.完善各项机制,促进校园规范建设。

完善各项机制,促进校园规范建设是促进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制定、发布、实施一系列与国际化办学相符合的制度、标准、规范对校园秩序予以约束,保证学生能在国际化办学环境下实现提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国际化办学能力。除此之外,完善各项机制,让高职院校在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都能有所提升,进而提高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为合作办学提供更多筹码,进而赢得与国际高水平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机会。

结语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发展不仅是我国人才培养方法的进步,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虽然,当前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诸多不足,但这都是发展初期必须经历的过渡,只要高职教育能始终以人才培养为第一目标,那么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能实现突破,为我国人才培养贡献出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梁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214-215.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