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

2016-06-20王双双纪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6期

王双双纪 颖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

王双双1纪 颖2

【摘要】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试验组采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治疗10 d后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试验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讨论 对于由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扩张患者,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细菌清除率高。

【关键词】头孢哌酮舒巴坦;依替米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支气管扩张症

1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辽宁大连 116011

2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大连 116021

支气管扩张症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其主要病因是支气管和肺组织出现脓性炎症以及纤维化导致支气管壁肌肉和弹性组织受到破坏,从而使机体支气管变形及扩张[1-2]。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脓痰、咯血,多数患者由于感染导致病情加重[3]。因此,临床对于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感染控制非常重要。但是,近年来广普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细菌的耐药性逐年增高。笔者从2014年6月起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采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5~51岁,平均(37.0±2.4)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5年,平均(4.0±2.1)年;其他基础疾病:高血压4例,糖尿病6例,心功能不全9例;试验组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4~52岁,平均(38±2.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6年,平均(3.0±2.9)年;其他基础疾病:高血压6例,糖尿病5例,心功能不全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有反复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近期症状加重;患者痰培养提示有铜绿假单胞菌;CT检测提示患者存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1.3 排除标准 患者同时存在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存在头孢哌酮舒巴坦、依替米星过敏。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头孢哌酮舒巴坦(河北新张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30677)治疗,头孢哌酮舒巴坦2.0 g,每隔12 h进行1次,静脉滴注,2次/d。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联合治疗,头孢哌酮舒巴坦2.0 g,每隔12 h进行1次,静脉滴注,2次/d,依替米星(常州方圆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30456)0.1 g,每隔12 h进行1次,静脉滴注。疗程为10 d。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症状、细菌清除率以及治疗后血内白细胞水平。

1.6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消失,CT检测感染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未见改变。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细菌清除评价标准 根据《第3版抗菌药物临床治疗指导原则》[4],清除: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痰培养中没有病原菌;假定清除:症状体征消失后使得感染部位材料无法获取或获取材料的侵袭性过强;未清除: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痰培养中仍然出现致病菌;假定未清除:临床无效者,其培养未作或不可作。细菌清除率(%)=(清除例数+假定清除例数)/总例数×100%。

1.8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2.2 细菌清除率比较 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比较

2.3 白细胞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比较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症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支气管壁持续释放酶和炎性介质所致呼吸道正常纤毛运动受到破坏而导致的一种疾病[5]。在临床中常合并感染,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研究显示,控制感染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治疗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感染,减少细菌负荷,是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的首要原则[6]。

近年来,有文献报道,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在急性加重期主要的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但是,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7]。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来说,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首选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是第三代头孢哌酮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的联合制剂,头孢哌酮主要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壁,阻止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细胞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起到杀菌作用。舒巴坦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特点是竞争性、不可逆性,虽然抗菌性较弱,但是可以不可逆的灭活β-内酰胺酶达到抑制细菌耐药性的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可以增强头孢哌酮抗降解能力和抗菌性,且化学性质稳定,能有效分散到人体的组织和体液中,快速发挥抗炎作用。依替米星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半合成品。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的正常蛋白质合成来完成抑菌作用,具有广谱性。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有较强的作用,尤其是对革兰染色成阴性的铜绿假单胞菌效果显著[8],对支气管扩张症所致的呼吸道感染作用明显;并且与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相比,其耳毒性、肾毒性均较小。

林孟相等[9]研究发现,头孢哌酮舒巴坦在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以及较好的耐受性,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有重要意义。周小果等[10]研究显示,依替米星对支气管扩张感染常见病原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氏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较好作用,尤其是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效果显著;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及支气管扩张等导致的呼吸道感染。本研究结果与以上所述研究相似。

综上所述,对于由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患者,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症,临床效果显著,细菌清除率高。

参考文献

[1] 宋洁,余双江,王春兰.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对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1):1170-1172.

[2] 吴玉蓉.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5,24(3):175-177.

[3] 张盛斌,黄斌,郑晓璇,等.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13(5):380-383.

[4] 邓治平,杨莹,吴小玲,等.80例支气管扩张伴绿脓杆菌感染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2):308-310.

[5] Liu YH,Kuo SC,Lee YT,et al.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of quinolone resistance determining regions in GyrA and ParC associated with quinolone resistance in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d Acinetobactergenomic species 13TU[J].J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2012,45(2):108-12.

[6] 周干,左文杰,潘素节.头抱哌酮钠舒巴坦治疗重症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药物与临床,2012,19(23):117-118.

[7] 关泉峰,杨东明.硫酸依替米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32):5766-5767.

[8] 宋杰,刘保清,王金祥,等.493例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药敏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7):1212-1214.

[9] 林孟相,郭蕾,郭献阳,等.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8):1906-1907.

[10] 周小果,郑大炜,韩玉辉.依替米星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6):3714-3716.

【中图分类号】R562.2+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