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深度打造优质的数学课堂

2016-06-18高锦琴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机智学养优质课堂

高锦琴

【摘 要】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很多教师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优质的课堂要求教师做到:深刻、独到、广博、启发、机智、绝招。打造优质课堂跟教学的“深度”有密切关系,打造优质课堂需要用深度的学情、深度的文本研究、深度的目标达成、深度的学养和高超的教学机智。

【关键词】优质课堂;深度;学养;教学机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058-02

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几个年头,从初期的聚焦“有效教学”到“痛定思痛”后研究“如何实现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很多教师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优质的课堂要求教师做到:深刻、独到、广博、启发、机智、绝招。打造优质课堂跟教学深度有密切关系,打个通俗的比喻:决定一个容器的大小是它的容积,容积的大小跟它的深度成正比(当然宽度换个位置也即深度)。这里的深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触及学情的深度、触及文本的深度、触及目标的深度及教师学养的深度与高超的教学机智。

一、用深度的学情与文本研究打造优质课堂

“三角形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三角形,掌握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概念,并在头脑中构建了这些角的空间大小,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角的分类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在这些前置知识的基础上对三角形从“角”与“边”两方面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也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学生受角的分类体系的影响,对于三角形按角分类应该会产生这样的负迁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平角三角形、周角三角形。正是基于这种学情与文本的研读考虑,执教教师设计了一个精彩的交流环节:当学生将三角形按角的特点进行分类并尝试命名后,跟进问题:“按角分类,三角形是不是只能分为这三类?还有没有第四类?”“是否存在平角三角形、周角三角形呢?你能想到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孩子们受前置知识的负迁移影响脱口而出,认为还有平角三角形与周角三角形,但略一思考后又开始摇头,小组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在本子上开始了“反证”……教师让学生经历了“出错——质疑——验证——纠错”这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进一步明确了三角形按角分类只有前三种(且发现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两个直角、两个钝角,也不可能出现平角、周角)。这样的教学,让学习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为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打下一个完美的教学伏笔。

笔者不禁叹服这位老师对教材的深刻分析和领会!只有明确了要教什么,这些知识的基础点在哪儿,与哪些后续知识点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学情与文本的深度研究并恰当把握,才能驾驭课堂,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打造优质的课堂教学。

二、用深度的目标达成打造优质课堂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必须改造传统的“双基”,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让“基本思想”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主线,“基本活动经验”成为重要的形式。

执教教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作出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更高层面上的定位。通过独到的设计,促使学生自主地从事丰富的数学活动,凸显分类思想、集合思想、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如:课前以“小和尚吃李子”小故事初步渗透分类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的思维方式;课中不断强化分类思想,“一百多个三角形,你想做些什么?”“如果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你想以什么标准?”“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成什么,按边分类呢?”“你能帮助三角形找到各自的家并安排好自己的房间吗?”通过集合图强化分类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通过“图形的位置变了但图形的特征没变”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除此,教师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如“三角形有共同的特征吗?”交通标志“慢”字提示牌既是等边三角形,也是锐角三角形,还是等腰三角形,“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呢?”通过精巧但思维含量高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积极地思考,不仅掌握知识技能,还习得一定的思想方法,不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活动经验,力求用深度的目标达成打造优质数学课堂的目的。

三、用深度的学养打造优质课堂

深度的学养指的是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高尚的人文视野。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就应该善于在孩子面前打开知识的宝库,而教师本人在学生眼里绝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还要是一个知识海洋中的航海家,一个知识世界中的博学家。

1. 高尚的人文视野

数学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人文情怀,执教教师以智慧背囊的小故事——“小和尚吃李子”做课前热身(渗透分类思想),以“学海无涯乐作舟”做一种勤勉,把课题“三角形的分类”稍作改动为“走进三角形”,更能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一种人文气息。这些小小的细节都彰显着教育的一种智慧!

2.“磁性”的教学语言

所谓“磁性”即能吸引学生,它应具备幽默、简练、思索等特征。本节课留给听课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幽默风趣、妙语迭出,精练简洁的教学语言。如在巩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时,教师故意将等腰三角形侧放,学生一时受图形放置位置的影响说“不认识”,教师这时风趣地调侃道“难道老师站着你们都认识,老师一躺下去你们就不认识我了?”学生哄堂大笑。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悦的同时,更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悟出“笑外之音”,那就是明白等腰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有两条边相等,与图形放置的位置无关。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引发出知识的溪流。”幽默且具有数学味的语言不仅能引得学生忍俊不禁、笑声频繁,更能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轻松步入知识的殿堂,领悟深刻的哲理。

四、用高超的教学机智打造优质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例如,在练习提升部分,执教教师设计了“猜三角形”活动(在一个信封中装入三角形,只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要想一次判断成功,你们希望露出哪个角?”答案当然是——这个角是三角形中最大的那个角。同样,在教学三角形按边的特征来分类时,突然有一个学生冒出一个问题,“老师,等边三角形是不是由等腰三角形进化来的?”这个“刁钻”的问题一下子弄懵了听课教师,但执教教师用智慧把“球”又踢回给孩子们:“这是有关达尔文的进化论,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生1说:“进化论是指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图形是没有生命的,不能用进化。”生2说:“我们可以说等边三角形是由等腰三角形转化而来的。”生3说:“等边三角形是三角形三条边变化得到的一种特殊情况,即三边都不相等到有两条边相等(等腰)再到三条边都相等(等边)。”一个机智的举动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一圈荡击着一圈,直指数学的本质。有了课堂机智,课堂教学才会多几分灵气,多一些创造,才能达到应有的高度。

正如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所述: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深度”才能演绎出风趣幽默、思维灵动、思想文化浓厚的优质高效的课堂!

(编辑:胡 璐)

猜你喜欢

教学机智学养优质课堂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初中阶段历史优质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语文优质课堂的构建策略
浅谈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探索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解析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机智的研究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机智的重要性
文献馆员之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