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临床效果观察

2016-06-16于利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效果

于利红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医院妇产科 东莞 523451)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临床效果观察

于利红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医院妇产科东莞523451)

摘要:目的:探究免疫性不孕不育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90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45例。参照组采用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行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反应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44%,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8.89%(P<0.05);观察组免疫抗体的转阴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免疫性不孕不育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免疫性不孕不育;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效果

成年男性和女性在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前提下进行正常的性生活且长期无妊娠发生的现象称为不孕不育。不孕不育除了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外,还和患者自身的生殖系统有关[1]。因患者体内存在抗卵巢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精子抗体而导致其无法孕育的现象称为免疫性不孕不育。该疾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男性的精液在女性阴道内被宫颈上皮或者阴道作为抗原所吸收之后,女性的血液或宫颈粘液中产生可使男性精子死亡或凝集的相应抗体,进而使精子无法与卵子相结合[2]。本次研究对我院部分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90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排除生殖器异常所导致的不孕不育,无中医证候分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清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进行测定,采用ELISA方法对其宫颈黏液中的免疫性抗体进行测定。观察组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7.50±3.25)岁;平均病程(1.05±1.21)年;疾病类型: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15例,抗精子抗体阳性13例,抗卵巢抗体阳性17例。参照组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7.10±3.85)岁;平均病程(1.45±1.29)年;疾病类型: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14例,抗精子抗体阳性15例,抗卵巢抗体阳性1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参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维生素E进行治疗:口服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41020096),0.75 mg/次,2次/d;口服维生素E(国药准字H21020523),300 mg/次,1次/d,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汤剂(贯众、山药、续断、丹参、赤芍各15 g,红藤30 g,蒲公英、黄芪各20 g,枸杞子、菟丝子、红花、牡丹皮各10 g)进行治疗,1剂/d,分早晚2次于饭后服用,30 d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使用安全套进行避孕。

1.3疗效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免疫性抗体的转阴率。以患者的免疫抗体阳性全部转阴,3个月内受孕成功为治愈;以患者的免疫抗体阳性全部转阴,3个月内受孕未成功为有效;以患者的免疫抗体阳性未转阴,3个月内未怀孕为无效[3]。总有效率为治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44%,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8.89%(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例(%)]

2.2两组体内抗体转阴率比较观察组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抗精子抗体的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体内抗体转阴率比较

3 讨论

女性的生殖道内具有较为完整的局部免疫防御机制,可对进入阴道内的精子进行免疫攻击,若此时女性阴道或者生殖器受到细菌感染,则会使女性阴道对精子抗原的免疫性加强,进而产生使女性无法成功受孕的抗精子抗体[4]。相关研究表明,免疫性不孕不育的发病率占不孕不育的20%左右,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广大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方法也逐渐增加,临床上多使用免疫抑制法、隔绝疗法、体外受精等方式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

现代中医理论将肾阴虚和肾阳虚作为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肾阴和肾阳无法相互协调,湿热邪毒入侵胞宫,可导致女性不孕不育[5]。因此,中医对于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治疗主要以活血化瘀、补肾扶正为目标,通过贯众、山药、续断、丹参、赤芍、红藤、蒲公英、黄芪、枸杞子等药物的活气补血作用,清除患者体内瘀浊,进而达到补肾阳、滋肾阴,清除湿毒的功效。菟丝子、红花、牡丹皮还具有清热降火、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可对患者体内的异常抗原增生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促使免疫抗体由阳性转向阴性,从而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西医临床上多用地塞米松治疗各种炎症,该药物可有效消除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体内因湿热邪毒入侵导致的宫内炎症[6]。但是,地塞米松是产妇妊娠期的禁忌药,服用过量会对胚胎的发育造成影响,从而致使婴儿产生畸形。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在服用地塞米松后需加强怀孕后的检查,必要时需进行唐筛检查排除畸形。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可促进患者体内异常抗体的消除,从而保证正常细胞不被氧化。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45%,高于参照组的68.89%;观察组的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抗精子抗体的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采用中药和西药的相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临床效果更佳,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还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体内异常免疫性抗体的转阴,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钮红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2):92-93

[2]许玉刚,张喜凤,朱立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9):110-111

[3]孟焱.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症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4,30(6):1029-1031

[4]谢有欢,胡艳英,樊秀花.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应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2):146

[5]陈冬琼,柴媛.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96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1):26-27

[6]赵旭辉,陈文英.中西药联合治疗60例免疫性不孕不育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119-120

中图分类号:R711.6

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3.017

收稿日期:(2016-01-18)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
益气活血法早期干预对冠心病陈旧心梗或支架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影响的研究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