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乳腺导管内癌效果比较

2016-06-15王芹

当代医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内癌保乳根治术

王芹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乳腺导管内癌效果比较

王芹

目的 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乳腺导管内癌患者122例,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A、B、C、D组,其中A组12例采用传统根治术、B组36例采用改良根治术、C组43例采用乳腺单纯切除手术、D组31例采用保乳手术。观察并对比4组患者术后生存率;C、D组患者术后病情复发率;并以D组患者为例分析DCIS的多灶性、多中心性对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记录D组患者手术切缘,分析手术切缘对患者治疗的影响。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5年、10年、15年和20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保乳手术15年局部复发4例,复发率为12.9%,明显高于明显高于C组复发率2.3%(P<0.05);D组中,术后切缘不足10mm的患者局部复发5例,复发率为41.7%,明显多于切缘≥10mm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患者其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对于多灶性、多中心性患者,其手术方式适于采用全乳切除式手术,且患者术后切缘应至少保证≥10mm。

乳腺肿瘤;导管内癌;手术

乳腺导管内癌(DCIS)是指乳腺导管内肿瘤细胞于乳腺导管系统内增殖,尚未侵入基底膜及周围间质,医学上定义DCIS为癌前病变[1]。DCIS作为一组异质性的病变,其生物学行为因其类型不同而异,部分可长期停留于原位状态,而部分可以快速发展成为浸润癌,因而对DCIS进行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2]。然而因DCIS的不同生物学行为特性,其手术方式选择也不尽相同。如何选择科学恰当的手术方式,直接影响患者病情的控制和其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对DCIS患者手术方式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江西省肿瘤医院1988年8月~1995年6月收诊的DCIS患者122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40.25±7.82)岁。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12例、B组36例、C组43例、D组31例。各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药物治疗,对A组患者采用传统根治术,术中切除胸大肌、胸小肌,清除锁骨下和腋窝脂肪和淋巴组织,术中注意保留患者肩胛下动、静脉,胸背神经和胸长神经,还应保留第2、3肋间臂神经。B组患者接受改良根治手术,对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在术中保留胸大肌、胸小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采取切除胸小肌,保留胸大肌,以便于切除锁骨下的淋巴结、胸小肌内、外缘及腋窝淋巴结。C组患者接受乳腺单纯切除手术,术前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顺切口线切开皮肤,皮下脂肪组织切除与否及范围取决于病变的性质。分离范围上起第2~3肋骨,下至第6~7肋骨,内达胸骨旁,外抵腋前线。当一侧皮肤分离后,用热盐水纱布填塞止血。再分离另一侧皮肤。然后沿着乳房上缘,围绕乳房基底部边切、边止血,直切到胸大肌筋膜炎止。D组接受保乳手术,且给予所有患者相同术后辅助治疗。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0年。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4组患者术后生存率;C组与

D组患者复发率,多灶性、多中心性问题及D组患者手术切缘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 各组患者在术后20年生存率分别为83.3%、75.0%、76.7%、77.4%,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n(%)]

2.2 C、D组患者复发率及多灶性、多中心性问题比较 D组保乳手术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其15年局部复发4例,复发率为12.9%),明显高于C组患者(其15年局部复发1例,复发率为2.3%),术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D组患者手术切缘问题的比较 D组中,术后切缘不足10mm的患者共计12例,局部复发率为5例(41.7%);切缘≥10mm的患者共计19例,局部复发率为2例(1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98,P=0.0434)。

3 讨论

DCIS一般表现为由体检发现的可触及的乳房包块,自钼靶摄片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普查以来,不少是经X线所发现的触不到肿块病灶,大多表现为簇状密集的微小钙化影[3]。近年来,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乳腺癌的患病率也不断提升,尤其导管内癌患病率增长速度更为明显[4]。另外,由于医学技术的提高,国外乳腺钼靶摄影技术的普及,DCIS的发现率也不断上升。而由于DCIS的生物学行为的多样性,其患病情况因人而异,因此其手术方式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有不同的影响,因此选择准确、合理的手术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

临床医学研究证明,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传统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乳腺单纯切除手术、保乳手术,治疗DCIS患者,其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本研究证明,传统根治术治疗患者生存率为83.3%,改良根治术组为75.0%,乳腺单纯切除手术组为76.7%,保乳手术组为77.4%。其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DCIS的多灶性指的是在同一象限中发现各不相连的癌灶[6];其多中心性指乳腺不同象限内分别发生DCIS,且各病灶间必须是由正常的乳腺组织所间隔,此项病理特征对外科切除范围有一定意义[7]。研究显示,保乳手术治疗DCIS患者局部复发率较高,且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更适于采用全乳切除手术[8]。综上所述,手术治疗DCIS患者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治愈率,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有着异常重要的影响。对于多灶性、多中心性患者,其手术方式适于采用全乳切除式手术,且患者术后切缘应保证≥10mm。

[1] 江科,薛晓红,黎伟.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182例患者的临床分析[J].肿瘤,2013,33(6):546-549.

[2] 王会元,康宁,王晓辉,等.乳腺癌手术质量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81-84.

[3] 刘秋荣.改良根治术治疗非浸润性乳腺癌预后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2):5368-5369.

[4] 丁小红,李洁,赵艳,等.82例乳腺癌保乳手术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1):105-106.

[5] 黎近涛.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5):42-43.

[6] 沈国双,窦拉加,张双元,等.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2):6347-6349.

[7] 杨丽丽,张银华,赵峰.若干生物学指标对多中心性乳腺癌的影响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2,33(21):3300-3302.

[8] 王安安,刘磊,罗永辉.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3,19(19):100-10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1.026

江西 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 (王芹)

猜你喜欢

内癌保乳根治术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的危险因素分析
乳腺导管内癌30例临床病理分析
33例导管内癌组织形态观察及发病年龄分析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触诊阴性乳腺癌的影像与病理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研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42例临床效果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