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2016-06-15范周洪李娟钱小军李建华易钱贞

当代医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热凝术热凝三叉神经痛

范周洪 李娟 钱小军 李建华 易钱贞

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范周洪 李娟 钱小军 李建华 易钱贞

目的 观察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射频热凝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或分支神经阻滞方法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1年复发率为4.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1年复发率为29.17%,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射频热凝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复发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指的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疾病,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极大,药物、球囊压迫、酒精压迫、射频热凝治疗术以及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等是临床常用治疗方式。现阶段,射频热凝治疗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中应用范围最广[1]。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传统药物或分支神经阻滞治疗方法与射频热凝治疗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男10例,女14例,年龄28~72岁,平均(46.14±3.85)岁,平均病程(5.02±1.11)年;对照组患者,男9例,女15例,年龄26~73岁,平均(46.39±3.91)岁,平均病程(4.98±1.08)年;本次所有入院病例均经头颅MRI或CT检查确诊,无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上述2组病例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观察组在C臂X线引导下进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在影像检测下取前入路实施穿刺,经影响证实穿刺针行至左卵圆孔后插入射频电极,选择脉冲模式诱发患者左下颏区疼痛感及运动,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将0.3mL消炎镇痛液注入(消炎镇痛液由3mL浓度为2%利多卡因+0.3mL地塞米松+0.9mL生理盐水组成),再给予患者60℃ 30s×1次,70℃60s×1次,80℃ 60s×1次,82℃ 90s×2次连续射频治疗,射频结束后患者左颜面疼痛感消失,左下颏颜面区皮肤明显减退,将射频针拔出并按压后无出血现象。再对患者观察10min,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正常且稳定,可将其安全送回病房。

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常规药物治疗;或采用分支神经阻滞方法治疗,用无水酒精或甘油进行化学药物在三叉神经周围进行注射,仅能注射在某一分支,阻断抑制神经功能,从而使该区域感觉丧失实现治疗目的。治疗后对2组患者随访1年,统计2组患者1年复发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2]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值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治疗后,患者VAS评分为1~3分,可视为优;患者VAS评分为4~6分,可视为良;VAS评分为7~10分,表示为无效。总有效率=优所占比例+良所占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9.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最易发生,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疼痛区一般为单侧,双侧疼痛仅占5%,单侧中以右侧疼痛最为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3]。疾病早期患者多给予药物治疗,其中卡马西平为临床首选药物,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但三叉神经痛具有根治难度大、易复发的特点,患者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临床疗效下降,还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及白细胞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明显;经由半月神经节注射甘油、无水酒精等药物进行分支神经阻滞治疗,可控性差,不良反应较多;而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手术费用高、对机体创伤大且并发症发生率高。

现阶段,射频热凝术成为了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式,其治疗原理主要是基于不同神经纤维度对热损伤温度的差异性。人体三叉神经中传导痛觉的无髓细纤维加热到70℃~75℃时可出现变形,而传导触觉的无髓粗纤维更高的温度也可耐受。在治疗中受患者个体差异性、耐受能力及治疗次数的影响,其温控热凝毁损温度可具有一定差异性,所以治疗期间对神经实施个体化的射频热凝毁损可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其中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的关键在于穿刺定位的准确性及温度的控制方面[4]。另外,在C臂X线引导下进行操作,能够将卵圆孔位置清楚的显示出来,特别是三维重建立体成像后可从患者头颅多角度、多方位直观的显示穿刺针进入患者卵圆孔的深度及位置,穿刺准确性较高,治疗风险低[5-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66.67%;1年复发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29.17%,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中射频热凝术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且复发率低,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 Graff-Radford S,Gordon R,Ganal J,et al.Trigeminal neuralgia and facial pain imaging[J].Curr Pain Headache Rep,2015,19(6):495.

[2] 曲丕盛,万海方,王振,等.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全科医院,2013,16(7c):2243-2245.

[3] 江翠华.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靶向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Ⅲ支)的临床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4.

[4] 张达颖.三叉神经痛及其射频治疗[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9,5(5):382-387.

[5] 李顺,廖丽君,张达颖,等.CT引导下圆孔及卵圆孔双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Ⅲ支)的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18-21.

[6] 曹莹,李宁怡,任益民.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对复发型三叉神经痛的疗效[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10):1087-1089.

2.2 2组患者1年复发情况对比 对2组患者随访1年,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复发患者,1年复发率为4.17%(1/24);对照组患者出现7例复发患者,1年复发率为29.17%(7/24),2组患者1年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P<0.0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1.009

宜春市科技计划项目 (JXYC2010KSB011)

江西 336000 宜春市人民医院 (范周洪 李娟 钱小军 李建华易钱贞)

猜你喜欢

热凝术热凝三叉神经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微波热凝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54例的临床观察
不同温度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射频热凝靶点术治疗不同腰椎间盘变性程度患者的术后观察比较
臭氧消融联合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临床分析
三叉神经痛97例临床分析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老年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探讨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
针刺结合偏振光疼痛治疗仪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
射频靶点热凝术在颈腰椎间盘突出中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