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

2016-06-13吴秀芬

当代医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风险管理

吴秀芬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

吴秀芬

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心血管内科的患者3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合格率为90.00%,观察组患者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6.67%,观察组患者为99.33%。在护理疗效、满意度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疾病、意外事件以及不合理的检查操作、用药护理、人员配置是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与其他科室相比,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的诱发因素更多、影响也更大,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患者伤残或死亡[1]。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系列与护理风险预防和处理相关的措施以及制度的统称,能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职业素养,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2]。为了验证上述观点,本文特以3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例进行论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3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80例,女70例;平均年龄(61.85±7.57)岁;冠心病54例,严重心律失常40例,高血压32例,风湿性心脏16例,病毒性心肌炎7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79例,女71例;平均年龄(61.63±7.88)岁;冠心病55例,严重心律失常35例,高血压31例,风湿性心脏18例,病毒性心肌炎7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入院标准:(1)住院时间超过48 h;(2)意识清楚;(3)第一诊断为心血管内科疾病;(4)依从性符合护理要求。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肝、肾疾病者。2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根据病情以及患者身体机能对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必要的情况下,可对护理风险管理预案进行微调,以适应病情的发展和突发状况。

1.3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查阅国内外权威著作;回顾性分析本科出现的同类风险事件;参考本院心血管内科护理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工作原则;参照《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3]。

1.4 治疗效果评价

1.4.1 护理疗效指标 根据患者依从性、疾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风险事件事件发生例次来评估护理疗效,共分为优、良、一般、差4个等级[4]:患者依从性高,无疾病并发症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为优;患者依从性高,无疾病并发症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但经处理后无严重影响为良;患者有一定的依从性,无疾病并发症,发生1~2例护理风险事件为一般;患者有一定的依从性,有疾病并发症,发生3~5例护理风险事件为差。“优”比重和“良”比重之和为护理合格率。

1.4.2 患者满意度 在患者出院时,采用本科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展开问卷调差,考察对象涉及治疗指导、技术水平、基础护理、服务态度,共有16个项目,患者对每个项目可给予以下4个选项中的1个“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分数分别为3分、2分、1分及0分,调查问卷总评分在38分以上为非常满意、30~37分为满意、16~29分为一般、15分及以下为不满意。调查结束后当场收回。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统计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 疾病、意外事件、检查操作、用药护理、人员配置均是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突发性呼吸心搏骤停、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属于疾病风险。心肌梗死、心脏破裂、坠床、心绞痛、跌倒等属于意外事件风险;检查冠心病引发的心绞痛属于检查操作风险。

2.2 2组护理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疗效比较[n(%)]

2.3 2组护理满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相关的研究指出,护理风险管理可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把不利于患者的危险因素的危害降到最低,让患者接受到最安全、最优质的护理服务[5]。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有:(1)成立专门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并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开展相关的工作[6]。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有外出检查患者意外防护制度、专科培训考核计划、专科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常见风险防护预案等。同时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职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定期开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管理办法》的学习活动。(2)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对新进人员或考核不过关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操作、理论等方面的培训,考核过关方可参加工作[7];提升护理人员操作除颤器、心电机、监护仪等相关仪器的能力;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每周开展术交流会,总结不足,学习经验;培养护理人员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3)加强药物安全管理:引导护理人员在空闲时间学习药物的最大用量、用药时间、副作用、作用、禁忌证、用法等;实行严格的查对制度,交接班严格、科学,用不同颜色标记特殊药品;为了方便随时查阅,把药品说明说装订成文件夹;实行急救药物专人管理,做到定量、及时、定点供应;上报配伍禁忌,记录或完善临床未被记录或已记录的不良反应。(4)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定期检查病床设备,确保完善完备;为了避免患者滑倒,卫生间、开水间放置防滑垫,并确保其他地方地面干燥无水迹[8];在患者方便触及到地方放置呼叫器,卧床患者加用护栏;为了避免患者被绊倒,要确保公共区域光线充足;为了使患者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要合理摆放病房物品。(5)加强护患沟通:向患者宣讲安全知识,提升其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不良情绪;态度和蔼、语气热情,与患者建立互信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

经上述措施,护理疗效、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风险管理对提升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总的来数,疾病、意外事件以及不合理的检查操作、用药护理、人员配置是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1] 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03-1204.

[2] 张继红,黄蕾,宋宝梅,等.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1,18(18):32-34.

[3] 彭刚艺,刘雪琴.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M].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

[4] 黄小媚.风险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99-100.

[5] 董晓红,李淑珍,黄雅彬,等.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7(32):2978-2979.

[6] 石琳.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风险护理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250-251.

[7] 叶小红,陈伟琼,黄惠香,等.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733-734.

[8] 万淑芳,万晓芳.护理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实践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2):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8.087

吉林 132011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 (吴秀芬)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风险管理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