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白血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2016-06-13皮爱荣

当代医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血清

皮爱荣

急性白血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皮爱荣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急性白血病患者68例,将其设为实验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68例健康体检者,将其设为对照组,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探讨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症状出现明显缓解,缓解率为77.94%(53/68),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出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对于急性白血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临床上可根据其水平完善相关检查,及早诊断、及早采取行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急性白血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诊断价值

急性白血病(AL)为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患病时异常细胞大量增殖,会对正常造血细胞产生抑制,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AL预后较差,患者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生存时间明显缩短,重者可于确诊后数天死亡[1]。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发展,AL的临床确诊率已显著提高。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本研究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患者年龄11~58岁,平均(34.8±7.6)岁;分为2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及4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所有入选患者均满足AL的相关诊断标准,且未合并其他严重感染、内分泌等疾病。随机选取本院同期就诊的68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14~60岁,平均(35.7±7.4)岁,所有体检者均身体健康,无感染、炎症等疾病。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检测方法: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以3000 r/min离心6 min,分离上层血清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生化检测,仪器为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东芝Accute TBA-40 FR),方法为免疫比浊法,采用北京九强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检测时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正常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0~5.0 mg/L,超过则代表超敏C反应蛋白增加,记为阳性。

治疗方法:给予AL患者对症治疗方法,包括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发热、预防感染等,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进行化疗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分析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 治疗前,实验组患者中有63例(92.6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平均值为(75.78±0.34)mg/L;对照组人群中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者,平均值为(1.56±0.31)mg/L,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68,P<0.05)。

2.2 治疗前后AL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经过治疗后,68例AL患者中有53例(77.94%)症状出现完全缓解,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未见升高,平均水平为(1.86±0.47)m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35,P<0.05)。

2.3 ALL和AML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 通过生化检测发现,AML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升高例数及平均水平显著高于ALL患者,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ALL和AML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属于造血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是指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骨髓、外周血及其他组织中异常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并破坏生命组织器官的结构。急性白血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感染、遗传、辐射、化学物质等,致使患者出现出血、贫血、感染、浸润等症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有研究报道,在恶性肿瘤中,超敏C反应蛋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胡金甫试剂盒[3]的研究显示,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93.55%,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受IL-6及α-肿瘤坏死因子的调节,为炎症侵入机体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在正常人体内,C反应蛋白的含量较少,但当机体发生创伤、感染或出现恶性肿瘤时,其值发生显著升高[4]。由于C反应蛋白具有检测方便、迅速且重复性好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临床观察炎症的主要指标之一。超敏C反应蛋白是指采用超敏方法检测C反应蛋白,其灵敏度更高,检测范围为0.1~10.0 mg/L,在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5]。近年来,研究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在AL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AL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值出现升高,可能的原因为:(1)白血病细胞在体内大量增殖,并浸润周围的组织、器官,从而导致机体组织发生损伤。(2)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尤其是在应用化疗药物及使用激素后,极易合并细菌、病毒及真菌等的感染[6-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白血病患者中有92.65%的患者出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经过化疗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出现明显缓解,缓解率为77.94%(53/68)(P<0.05),表明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血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辅助检测指标。

综上所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对于急性白血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虽然未能达到确诊的目的,但能够起到确诊前的提示及辅助检查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韦敏,戚林,李胜发,等.超敏C反应蛋白与肿瘤研究的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384-385.

[2] 吴文萍,孔宏伟,郑晓燕,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感染时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 25(2):273-275.

[3] 赵应斌,吕桂桦,黎华连,等.恶性血液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1):22-23.

[4] 赵应斌,吕桂桦,黎华连,等.白血病患者超敏 C反应蛋白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9):998.

[5] 胡金甫.急性白血病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价值和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1):2846-2847.

[6] 蔡力肖.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合并感染时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0:11-13.

[7] 宋世平,王淼,陈建魁,等.超敏C反应蛋白在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感染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462-3464.

[8] 黄木荣,李亚红,张成禄,等.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J].黑龙江医学,2012,36(3):192-19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8.049

湖南 414000 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皮爱荣)

猜你喜欢

白血病急性血清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阅读理解Ⅰ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血清β32-MG,Cys-C及U-mALB在高血压肾损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