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韩国留学生汉语“是”字结构习得研究

2016-06-06徐开妍

现代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习得

摘 要:“是”字结构是汉语中出现频率很高的结构类型。高级阶段的韩国留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所有“是”字结构的学习,大致上掌握了汉语当中最常出现的7大类14小类“是”字结构。但各小类的使用率与以汉语为母语者相比有明显差异,且总的正确率未达到习得标准。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法对此情况进行全面考察,有助于我们有侧重点地进行强化教学。

关键词:韩国留学生 本族人 “是”字结构 习得

在现代汉语中,“是”字使用率高、能产性高,“是”字结构一直是语言研究及教学的重点所在。目前,围绕“是”字结构进行的习得研究多是从偏误情况或汉外对比角度进行的定性分析,定量研究较少,且多以对部分学生的问卷及测试结果为考察对象,而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法,即利用中介语语料库与汉语本族语料库进行对比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因此对于外国学生各类“是”字结构的具体使用情况考察不足。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韩国留学生①为例,选取10万字的中介语语料对其中各类“是”字结构的正确使用情况及偏误情况进行全面考察。我们同时选取10万字的本族②中学生作文语料作为参照对象,包括写人、记事、书信等18种体裁③。这与本文使用的中介语语料库中的作文体裁基本一致。我们参照本族人的使用频率,将使用率最高的7大类14小类“是”字结构确定为研究对象。

从中介语中可以看出,高级阶段的韩国留学生已经具备了使用这七种“是”字结构的能力,限于篇幅下面各举一例。

Ⅰ类 S+是+NP

(1)家里地位最高的人是爸爸。

Ⅱ类 S+是+VP/AP/PP

A.S+是+VP

(2)爸爸的真心是担心姐姐要走弯路。

B.S+是+AP

(3)我哭了,哭的原因不仅仅是很疼,而是想妈妈。

C.S+是+PP

(4)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好成绩。

Ⅲ类 S+是+……+的

A.S+是+……+的(表已然的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5)我和我的同屋是来中国以后见面的。

B.S+是+……+的(表确定的语气助词)

B1:S+是+AP+的

(6)我反而觉得他们是幸福的。

B2:S+是+VP+的

(7)家务也是我负担的。

Ⅳ类 “的”字短语+是

A.动词短语+的+是

(8)不能忘记的是跟南京最著名的主持人相识。

B.形容词短语+的+是

(9)最重要的是,他是个很认真的人。

C.兼语短语+的+是

(10)最令我开心的是湖中常常还能看到鱼儿在湖面上跳动。

Ⅴ类 是+小句

A.主+是+小句

(11)后果是餐厅里仿佛飞机场一样吵。

B. ?+是+小句

(12)是你给了它生存的机会。

Ⅵ类 处所方位词+是+名词

(13)锦江南面位置是百济古城,北面是现代建筑。

Ⅶ类 是+多么/那么/如此

(14)那时的我,是多么幼稚,是多么纯真。

二、韩国留学生习得“是”字结构的总体情况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级阶段的韩国留学生已经具备了使用这七种“是”字结构的能力,但在使用比例上与本族人相比存在哪些差异?我们分别对二者进行了标注统计,结果见下表。

使用率差以倍数计算,计算方式为“使用率差=中介语使用频率/本族语使用频率”。

(一)韩国留学生使用七种“是”字结构的数量次序分别是:Ⅰ>Ⅲ>Ⅱ>Ⅴ>Ⅳ>Ⅵ>Ⅶ。由于本族人Ⅱ、Ⅲ类以及Ⅳ、Ⅴ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因此可以认为二者的使用次序基本一致。使用比较多的结构是前三类,在10万字的语料中都达到了100例以上,其中第一类已高达700例。

(二)Ⅰ~Ⅲ类也是韩国留学生与本族人相比使用超量的类型,超量程度依次为Ⅲ(1.66)>Ⅰ(1.35)>Ⅱ(1.24)。其他四类与本族人相比均使用不足,相差程度依次为Ⅶ(0.14)>Ⅵ(0.24)>Ⅳ(0.46)>Ⅴ(0.76)。这说明前三种类型对于韩国留学生来说接触比较多,结构相对简单,所以学生多倾向于使用这三种类型。而后四种类型则接触较少,学生对其结构了解不足,往往回避使用。

(三)但从正确率来看,韩国留学生使用“是”字结构的总正确率仅为77.47%,未达到习得标准80%④。其中与本族人相比使用超量的三种类型当中,Ⅱ、Ⅲ类的正确率却比较低,特别是Ⅱ类结构甚至接近50%。可见,超量部分当中存在大量误用情况,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注意。正确率最高的为两类使用最少的类型,仅有的几个用例全部是正确的。其他几种类型当中,Ⅰ类结构正确率最高,达到习得标准,Ⅳ、Ⅴ类正确率居中,接近习得标准。

三、韩国留学生习得“是”字结构的具体类型分析

(一)Ⅰ类结构使用率最高,正确率也达到了习得标准以上,与其他使用率较高的类型相比,正确率是最高的。这说明此类结构是对学生来说习得难度偏低的一种。正因为如此,与本族人相比则是超量使用,这说明留学生在组织篇章时倾向于选择这种安全简单的句式,而回避其他复杂的句式,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其他句式使用不足的情况。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Ⅱ类结构各下位类型中,ⅡC类使用略显不足,但准确率相对较高。而ⅡA类使用率与本族人基本持平,正确率却刚刚过半。ⅡB类则使用超量最多,正确率最低,问题最为严重。正是这两种下位类型影响了Ⅱ类结构的总体正确率,应该说是韩国留学生习得“是”字结构主要问题所在。

韩国留学生Ⅲ类使用量与本族人相比都使用超量,正确率却整体较低。其中ⅢA正确率在这三类之中最高,但仍未达到80%。由此可见,韩国留学生在掌握“是……的”结构时,对于ⅢA类的习得情况要略好于ⅢB类,但整体来看,问题都比较严重,这就提醒我们要加强Ⅲ类结构的教学。

Ⅳ类各式的正确率相对较好,其中B类正确率最高,C类正确率达到习得标准,A类正确率接近习得标准。但是三类均使用不足,这同时说明韩国留学生对于这三类结构还不够熟悉,有回避使用的倾向。

Ⅴ类两种结构的正确率与其他结构类型相比较高,A类接近习得标准,B类未出现偏误,但是ⅤB类使用严重不足。这说明韩国学生几乎不了解这种强调主语的格式,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强化。

(六)Ⅵ、Ⅶ两类出现的用例全部正确,但这两类与本族人相比使用也明显不足。同以上几类正确率高但使用率低的类型一样,我们应在教学中强化此结构,以丰富外国留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

以下是7大类15小类的“是”字结构的使用频次的柱形图,为了保证图表的清晰度,使用率最高的Ⅰ类结构没有列入。

由图可见,与本族人相比,高级阶段的韩国留学生使用超量的类型为Ⅰ、ⅡB、ⅢA、ⅢB1、ⅢB2、ⅤA。其中仅有Ⅰ类达到了习得标准,ⅤA接近习得标准,其他四类的正确率都比较低,尤其是ⅡB仅为37.78%。这说明这几种类型是学生倾向使用的,往往是学生最先接触的最基本的结构类型,学生一旦掌握便会大量使用,在使用当中也会出现各种偏误。这是中介语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即使用率高的类型偏误率往往也很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是学生仅记住了这些类型最基本的格式,而对使用当中的句法、语义及语用制约并没有完全掌握,在使用当中便会出现各种偏误。由此可知,这些类型是学生容易出错的类型,同时也是需求量很大的类型,应当作为教学及纠错的重点类型。

使用不足的类型为ⅣA、ⅣB、ⅣC、ⅤB、Ⅵ、Ⅶ。学生使用这六类的正确率普遍很高,最低的ⅣA也达到了0.8,最高的几类用例全部正确。但是与本族人相比,这六类结构的使用率不足,这样就使得中介语语料中的“是”字结构类型比较单一,缺少变化。从正确率可以看出,学生有使用这几种类型的能力,问题可能出在缺少输入,因此这七类结构将是教学中要着重讲解、操练的类型。ⅡA、ⅡC的使用量与本族人差别不大,其中ⅡA远未达到习得标准,因此也将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四、结语

本文对比本族人语料对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是”字结构的习得及偏误情况进行了研究。从总的使用频次上来看,高级阶段的韩国留学生使用“是”字结构比本族人高。从具体各类的使用频率来看,在本族人使用最多的7大类14小类结构当中,韩国留学生使用超量和使用不足的类型各有6种,使用基本一致的类型有2种。从总的正确率来看,韩国留学生使用“是”字结构的总正确率为77.47%,未达到习得标准。从具体各类的正确率来看,有7小类结构达到习得标准,但其中6类均使用不足。其余7小类均未达到习得标准,其中Ⅱ、Ⅲ两大类问题比较严重。在10万字的中介语语料中,韩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是”字结构产生的偏误共出现273例。从偏误类型来看,遗漏、误加和杂糅是最主要的偏误类型,对此我们将另文分析。

(本文得到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SJB064]经费的支持。)

注释:

①考虑到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已经基本学完“是”字相关语法点,故本文的语料都来自高级阶段的韩国留学生。

②本文中出现的“本族”均指汉民族,“本族语”即中国汉民族使用的现代汉语,不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或方言。

③本文所选作文语料来自作文网http://zuowen.eduu.com/。

④我们采用施家炜(1998)的判断标准,以正确率0.8为界。正确率超过0.8的判定为已习得,正确率低于0.8的判定为未习得。

参考文献:

[1]陈小颖.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是”字结构的言语加工策略[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付义琴.“有NPVP者”结构篇章功能的历史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6).

[3]付义琴.“有”字存现句的历史来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4]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5]施家炜.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8,(1).

(徐开妍 江苏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210044)

猜你喜欢

习得
让学生在转换中穿越语言的丛林
文化认知对日语习得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儿童人称代词习得综述
寻找“言”“意”之间的慢思维
英语报刊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高中英语的“习得”与“学得”
《新概念英语》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