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人称代词习得综述

2016-08-01左雨婷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3期
关键词:习得儿童

左雨婷

摘 要:许多儿童代词习得语料展示出了约束理论B原则延迟现象:即代词(如“他/她”)会被很多儿童在6岁半之前错误解读为反身代词(如“他自己”),如在句子“小男孩喜欢他”中。但有些研究经过改善实验设计方法,发现儿童并不会违反约束B原则。基于这一分歧,本文试图总结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对理解作为普遍语法一部分的约束B原则有所启示。

关键词:儿童;人称代词;习得;约束B原则延迟现象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

一、引言

代词是一类具有抽象概括性质的实词,正确理解和使用代词需要掌握代词的最基本特征——指代言语角色。此外,人称代词在日常言语交流中使用较多,因此对于成人和儿童来说,正确理解和使用代词非常重要。再者,国内对儿童人称代词习得的深入研究尚不多,特别是从生成语法角度,而国外在生成语法视角下的深入研究成果颇为丰硕,在此基础上关于儿童在解读含有代词的句子时是否会遵循约束B原则有分歧,因此本文试图总结相关方面的研究以启发更多的学者对儿童人称代词习得的思考。

二、国内相关研究

朱曼殊、陈国鹏和张仁俊(1986)通过两项实验研究调查了二岁半至五岁半的儿童理解人称代词‘我、‘你和‘他的指称意义的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对三个人称代词的理解水平是‘我最高,‘你次之,‘他最低。

许政援和闵瑞芳(1992)通过追踪录音方法和实验方法探究了汉语儿童人称代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一通过追踪录音方法记录了五名半岁到三岁半的儿童获得人称代词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汉语儿童常常会在一岁半到三岁半这一期间逐渐掌握人称代词,顺序是“我”、“你”、“他/她”。研究二用实验方法探讨了28名三至四岁儿童掌握单数人称代词的情况。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四岁时是人称代词获得的一个迅猛发展阶段,到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已经比较完善地掌握了人称代词。

苍静波(2011)通过分析儿童语料中的10个代词(包括直称),从多个角度对儿童习得人称代词做出了深入的理论解释。其研究结果显示儿童人称代词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儿童已经习得了人称代词,与此同时应该考虑的是人称代词在语言中出现的频率及其在句中语法及语义功能的正确运用与否。

曾霞(2013)通过自然语料库方法探究了汉语儿童人称代词的习得规律,并用实验方法:玩偶表演和图片验证任务,来探讨儿童对约束原则B的习得掌握情况。通过自然语料的统计曾霞发现汉语儿童代词习得顺序和其它国家的儿童差不多。曾霞通过实验方法表明了汉语儿童没有Chien & Wexler(1990)所阐述的约束B原则延迟现象。

高立群等(2014)通过两个实验来探究汉语儿童是否和英语一样有约束B原则延迟现象。其两项实验分别使用了真值判断法和图片验证法。实验结果都显示汉语儿童无约束B原则延迟现象。高立群等将这一语言间差异归因为汉语的独特特点——话题突显性。

三、国外相关研究

Wexler & Chien(1985)表明了儿童会违反约束B原则当他们解读含有代词的句子时。例如在(1)“灰姑娘的姐姐指向了她”句子中。在这个实验中,会给受试儿童展示出(1)句和两幅图片。受试儿童被要求选择他们认为和句子(1)相匹配的图片。一半的受试选择了第一幅图片,另一半选择了第二幅图片。第二组受试将(1)句中的代词“她”错误解读为了“她自己”。基于这一结果,Wexler & Chien总结出第二组受试在解读含有代词的句子时违反了约束B原则。后来Chien & Wexler(1990)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英语儿童对约束原则B的掌握情况。他们的实验结果再次表明了儿童(2;6-6;6)会有违反约束B原则的解读。

因此,Chien & Wexler总结出儿童有约束B原则延迟现象。相同的结果在McKee(1992),Thornton & Wexler(1999), Van RiJi et al(2010)都被发现了。Perovic et al(2013)研究了语法能力缺失和语言延迟现象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孤独症的儿童在习得代词时也会违反约束B原则。尽管儿童被发现会违反约束B原则延迟现象,但这一现象不被归因为句法能力的缺失而是归因为语用因素的缺失,例如“提及顺序”、“性别提示”、“故事中人物的突显性”和“回应偏见”(Chien & Wexler, 1990)。

McKee(1992)比较了四个约束原则习得实验,有两个实验受试是意大利语儿童,其它的是讲英语的儿童。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真值判断法。实验结果表明讲意大利语的儿童遵循约束原则A和B。但是为什么讲英语的儿童约束原则B的掌握情况远远落后于约束原则A和C还有待探讨。

四、总结

作为普遍语法一部分的约束原则理论在儿童解读含有代词的句子中是否被遵循存在一些争议,很多语言学家认为约束原则是与生俱来的,而在具体实验测试中儿童的不遵循表现只是由于一些实验设计等外部因素导致的,不能够直接归结为儿童头脑中没有此句法结构。

参考文献:

[1]苍静波, 汉语儿童人称代词的习得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1。

[2]陈长辉,儿童语言中的人称代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8,26 (1)。

[3]许政援, 闵瑞芳,汉语儿童人称代词的获得。心理学报, 1992,24(04): 3-11。

[4]曾霞,汉语儿童人称代词习得,2013,硕士学位论文。

猜你喜欢

习得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让学生在转换中穿越语言的丛林
文化认知对日语习得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英语专业学习者音段习得状况跟踪调查研究
儿童英语口语习得研究
留守儿童
寻找“言”“意”之间的慢思维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