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专业任选课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6-06-02陈艳凌

理论观察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师院校课程改革

陈艳凌

[摘 要]高师院校专业任选课作为大学选修课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专业素养和个性化培养都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专业任选课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种种弊端,课题组经过深入地研究与实践,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监督管理,考核与评价等方面都有积极地探索,达到促进高师院校专业任选课课程的建设,实现提高高师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师院校;专业任选课;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5 — 0164 — 02

一般来说,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部分,而专业选修课又分为专业限选课与专业任选课两种。专业任选课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以及实际所选择的课程,用于拓宽学生专业知识范围,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一、高师院校专业任选课课程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专业任选课课程开设中的问题

1.课程存量少,在整个课程中所占比例小

在开设专业任选课伊始,专业任选课资源有限,课程门类数量少,教师对专业任选课不甚了解,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开设了自己专长的课程,学生不能选择适合自己实际需要学习的课程,还有些课程分学期反复开设,不能及时更新,这些现象都是学生选课时的不利因素。以我校为例,在2009级学生首次尝试设置专业任选课,要求选修不低于12学分,并从2009-2010(2)开始开设专业任选课。当时,数学教育专业,在数教091、数教092,仅开设了“图论”与“线性规划”两门课程;语文教育专业,在语教091、语教092,只开设了“中国现代文学—女性文学研究”一门课程;英语教育专业,稍好一些,开设了“西方文化入门”、“亚裔美国文学”、“英语词汇学”三门课程。可以看出,课程数量显然不足以让学生“选修”,有的专业甚至变成了“必修”。

2.课程目标没有明确的培养定位

一些高校开设的一些课程,没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课程设置也没有一定的目标定位。专业任选课在高师院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受重视,因此课程开设很随意。授课教师仅由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开设课程,只需专业教研室审核,课程设置没有整体规划,导致了课程结构的不合理性。

(二)专业任选课实施中的问题

1.教学内容浅显陈旧,方法单一

专业任选课开课教师职称大多数是新教师、讲师或是副教授,而罕见教授,在年龄结构上40岁以下的居多。由于职称低,年纪轻,还不能把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专业视野不够开阔,专业底蕴不够深厚,知识结构还有待于完善。因此,这些教师讲授的专业任选课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不能把专业知识进行整合,更谈不上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自然不感兴趣,达不到教学效果

2.教学资源陈旧匮乏

第一,教师队伍力量薄弱。职称较高的教师由于科研任务以及其它任务比较繁重,无暇承担专业任选课的教学任务,而职称较低的教师由于专业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专业功底不够雄厚,难以进行专业知识之间的有机整合。第二,教材资源不足。由于专业任选课属于新兴的课程,没有配备的教材可以使用,任课教师通常都是到网上选择一些教材,这样临时选教材的方法,必定存在很多问题,有一些课程不仅没有教材甚至连讲义都不齐备。第三,教学硬件短缺。由于专业任选课课时少,仅在16学时—24学时之间,所以很少有教学课件与之配套,任课教师即使自己制作了教学课件,也没有精力和动力进行完善与更新。

(三)专业任选课课程管理滞后

1.教学监督力度不够

高师院校针对专业任选课没有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第一,课程申请没有教务部门严格地把关,通常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选择课程,提出申请,由所在专业教研室审核后向学校教务部门上交申请表即可。整个申请过程,既没有对课程设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规划,也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所需。第二,教学文件缺少标准。大多数专业任选课的教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及教学进度表基本上比较齐备,也有部分院校这些必备的教学文件都没有,并且缺少必要的规范与标准。第三,教学过程监督不够。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负责学生上网选课,通知授课教师和学生开课时间,而对于专业任选课教学过程的监督却不够。教学管理部门对于课程是否可以开课,开课过程中课堂效果如何,开课之后学生反馈及评价如何却很少问津。这些因素均导致专业任选课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2.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激励机制

一方面,教学评价不及时。一般来说,专业任选课的教学评价都是在学期末,课程已经结束,考核也已经完成,教学评价的好坏无法作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得教学管理部门与授课教师都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也就不能进行必要的整改,这种期末式的评价体系显得滞后。另一方面,考核方式不科学。专业任选课课时比较少,教师通常会采取终结式考试方法,由于课程与学生都存在差异,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再加上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授课教师基本上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承担课程,这些不利因素抑制了教师承担课程的积极性,导致了专业任选课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高师院校专业任选课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确立课程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

高师院校首先应该明确专业任选课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基础教育改革为前提,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教者、学者、研究者”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根据高校办学条件与学生发展等实际情况,我们应将专业任选课划分为三个模块:教学技能训练模块,专业知识拓展模块,专业知识应用模块。每一模块确立其核心目标,分别设置相应的课程,培养学生不同需求的专业目标。

2.通过各种渠道,丰富课程资源

首先,鼓励专家、学者、教授多开课,壮大专业任选课师资队伍。教育部在2012年3月颁布的“国教30条”第六条中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是多上课。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把课程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期末考核分结合起来,从行政手段上激励优秀教师参与到授课中来。其次,开拓多元渠道,增加专业任选课的教学资源。每个学校都有自己教学资源上的优势与不足,为了弥补本身教学资源的不足,我们可以就近与有优势的大学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或者聘请一些专家,小学优秀教师承担某些课程的教学任务。第三,借助网络资源,既可以聘请有实力的专家、教授录制,也可以借鉴网上优秀教学资源。在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中,教师就借鉴了网络中的课堂教学案例,这样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便于优质的教学资源的利用,又可以大大丰富专业任选课的教学资源。第四,积极编写课程教材和讲义。目前市场上没有专业任选课教材,大多数教师都是自己写讲义,讲义的质量也没有衡量标准。因此,高师院校应该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鼓励教师编写教材。

3.丰富更新教学内容,探求多元教学方法

现在处于知识迅猛发展的年代,知识也在加速发展,如果不紧随知识的更新速度,那么教学内容必定陈旧,脱离实际。专业任选课教师要有效地将最新的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标准精神以及专业发展最前沿理念都渗透到课程体系中去。语文教育专业,开设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少儿蒙学经典选讲”等课程。教学内容既跟得上国家倡导的小学生学习“国学”的思想,又丰富了学生们的专业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英语教育专业,我们开设了“商务英语实务”、“旅游英语实务”、“展会英语实务”等课程。教学内容既拓实了以往的基础知识,又增添了实用性活动,使得学生所学知识变得有实际意义,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超乎预想。

其次,尝试合作性学习法、研究性教学法、模拟实践法、案例教学法等学习方法

数学教育专业,教师在开设“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中,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与模拟实践法。通过名师课堂的案例分析课堂教学的利与弊,然后再通过学生模拟教学片断的实践,采取边理论边实践的形式,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热情极高,课堂气氛活跃。语文教育专业,教师在“论语”课上就以职业技能训练带动课堂教学为教学思路,采用研究性教学法,专题性教学法,边学习边实践,让学生撰写“我的论语心得”小论文,并在课堂上进行诵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英语教育专业,在“简笔画与英语教学”、“歌曲与英语教学”、“英语课堂游戏”等课程中运用丰富多彩的辅助教学手段,采取情境教学法,模拟演练法、合作性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让课堂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

4.构建科学的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

在专业任选课的课程评价中,我们尝试采取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把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有因素,如出勤、课堂学习状态、课后作业、随堂小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都按照百分制进行打分,最后折成百分制,按照2:2:6的比例来计算期评成绩。这样进行评价,不仅监测了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情况,又反馈了学生学习课程后的知识掌握与应用情况,激励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最终达到提高专业任选课的教学质量的目的。在考核方式上,我们摒弃了以往单一的闭卷笔答的形式,采取了撰写教育科研小论文或教学设计,模拟教学片断、说课、微课、教师职业技能考核、教学模型制作等多种形式,使得考核方式多元化。

5.加强课程监督与管理的力度

目前,高师院校必修课程监督与管理制度基本完善,但对于专业任选课的监督与管理制度并不健全。为了提高专业任选课课程的质量,教务管理部门加强了监督与管理的力度,从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的规划,课程的审核,网上选课平台(包括课程介绍,授课教师介绍,指导学生选课等),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根据本学校的学生需求与教学实际,都制定了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促进了专业任选课程教学效果的良性循环。

〔参 考 文 献〕

〔1〕李莉.我国大学选修制改革的回顾与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12):59.

〔2〕廉永杰.创新教育及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曹玉慧.大学公共选修课程质量保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

〔4〕闫炳文.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04):2.

〔5〕郑秋红.关于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课程结构变革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5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高师院校课程改革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师院校禁毒防艾课程中的应用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中反思的现状与对策
高师院校非师外语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创建研究
结合学科定位谈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中国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