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2016-06-02宋敏敏

理论观察 2016年5期
关键词:城乡关系恩格斯当代价值

宋敏敏

[摘 要]城乡关系理论被包含于马克思、恩格斯总体理论框架之中,尽管散落在马克思主义典籍各个部分,没有独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然而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城乡之间的关系构建是社会建设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城乡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意旨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基础上,为中国城乡关系的合理构建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5 — 0009 — 02

一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的形成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阶级分化越来越严重,城乡之间的分化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在吸取前人思想上得出的,只有把理论回归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思想基础上,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的精髓,才能更好指导我国的城乡建设。

(一)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的时代背景

19世纪资本主义大工业不断发展,城市迅速崛起。起初农民可以依赖农业,自给自足,随之市场的不断扩张,城乡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农民被迫到城市去谋求生存,农民变成工人,被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因利益不同而产生强烈的分歧。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这种城乡之间的对立越来越突出,工人在资本家的剥削下日益贫困,进而形成城市和乡村两大对立阶级。

随着城乡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城市发展所伴随的“城市病”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毒瘤。资本主义大工业创造出来的引以为傲的大城市,反而因为庞大的人口压力和恶劣的环境污染使城市面目全非。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城乡关系理论,并指出城乡关系的和谐与否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持久地发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剥离表象,马克思、恩格斯为具体实现城乡融合寻找解决出路。

(二)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的理论背景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空想主义思想家摩尔的城乡关系思想。在他所构建的“乌托邦”式的空想国度中,城市和农村采取轮流农作的方式来处理农活,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和农村的分别,人们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虽然这种理想国度是所有人都期待和向往的,但是摩尔没有考虑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这种思想只是从意识领域给人们以美好向往,然而并没有消灭城乡对立,也没有找到实现城乡融合的途径。

其次,空想社会主义学者傅立叶设计的“法郎吉”理想社会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的思想来源。“法郎吉”是一种工农结合的人人都钦羡的社会基层组织。在那里,每个人都要劳动,工业和农业相结合,没有城市和乡村的区别,城市不是乡村的统治者和索取者,乡村也不是城市的附庸者和奉献着。每个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需要发展自己,既符合现代化的生活基准,又不失乡村的旖旎风光。然而他的所有观点均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对私有制的保留使得“法郎吉”只存活于理想的幻影中,最后因脱离现实,而化为泡影。

再次,在空想社会主义倡导者的欧文“公社”中,也勾勒出一幅和谐的社会。这个社会是城市和乡村优点的集合体,作为社会最基础的部分。城市与农村相互依赖,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

尽管社会主义空想家们所提出的理论都有缺陷,然而期盼城乡和谐的愿望是值得肯定的,并且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萌芽时期,有些学者提出消灭私有制也给马克斯、恩格斯很大启发。

二、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没有独立地写在一本书中,我们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归纳总结的,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下面主要从城乡对立、城乡融合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城乡对立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城乡关系的对立正是矛盾运动的产物。

城乡矛盾的根本原因被归结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在生产力极大进步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即城乡分化。在早期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人们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社会分工极不明显,城市和乡村互相依赖。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市场的不断扩张,城市逐渐独立出来,城乡分离逐渐显现。随着城市规模不断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城市以其强大的人口吸引力和资源的绝对优势使乡村逐步依附于城市,城乡之间的矛盾分歧日益加深。

而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向其他学者一样幻想美好蓝图而不付诸实践,也没有因现实城乡分离而看不到未来希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乡发展总体呈现融合、分离、融合规律。生产力发展,农村居民自身发展也是有缺陷的。恩格斯曾经说过:城乡对立时期的工人与世隔绝,没有精神层面活动。

生产力的发展使城乡关系走向分离,而私有制则使城乡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城乡之间的对立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随着城乡的分化,城市和农村之间分歧的程度更加深,城乡之间的对立使农民成为无产阶级的劳动者。残酷的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无情地剥削工人,工人生产的越多,他们获得的就越少,而城乡对立也会更加激烈。

(二)城乡融合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城市会帮助农村,出现一种城镇化的局面,因此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中也孕育着城乡融合的萌芽。

城乡对立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也在进步,人们的居住也由分散状态向集中转变。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和永恒发展之中,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分析,城乡分离开始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因为城乡分离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我们可以预测,不适应人类生存的城乡之间对立会随着生产力的更进一步提高而消失。

城乡融合是历史的需要,首先,乡村落后的现实需要改变。生产力的发展惠及城市的建设,农村依旧贫困愚昧,只有实现城乡融合,工农和谐发展,才能扭转乡村落后的局面。其次,是城市建设的需要,城乡对立使得城市不仅成为剥削人的地狱,与此同时城市也不堪重负,庞大的人口压力和恶劣的生态环境使城市早已不适宜居住,城乡融合的实现可以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再有,每个人都有全面发展的需要,正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所阐述的那样,每个人都向往高层次的追求即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城乡对立的社会里,人们被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压迫,只有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城乡融合成为可能,每个人才能不为生存而受压迫,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才能被实现。

三、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的当代价值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方针。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的实际,并用实际去检验理论,最后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的指导下,对消解中国城乡矛盾,发展合理的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的理论价值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为实现科学发展观,城乡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城乡分离造成城市和乡村的差别,乡村的人口流入城市,由农民变为工人,作为城市“工程师”的他们本应受到尊重,相反在各个方面却受到城市人口的排挤,周而复始的缺乏物质基础和文化教育的乡村只能一代又一代地在身体和心灵上饱受这种不平等的待遇。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指导下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每个人自由发展的社会,城乡和谐一体是我们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目标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为我国构建科学的发展观提供理论指导。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应用到中国,中依据本国的实际国情将理论中国化,成为解决中国的城乡关系的指导思想,在内容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是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条件下提出来的,对于社会主义的中国不能照抄照搬,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城乡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困难重重,因此要因地制宜,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实现中国的城乡融合。

(二)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的现实价值

一方面,追求和谐的城乡关系,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城乡分离直至城乡对立都是由于私有制的扩张和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然而城乡之间的对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都认识到城乡之间的分歧只会让历史倒退,使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的发展都有缺陷,正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所说的: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取决于许多物质前提。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解除社会生产所带给我们的桎梏,努力创造和谐的城乡关系。

另一方面,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有利于坚持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在社会分工之前,社会是以农业为主,直至现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也是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城乡分离导致农村发展滞后,农业被迫依附于工业,与此相反,大城市以高姿态去凌驾于农村之上,最后造成了城市和农村严重的不协调并导致城乡二元结构,二元结构使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教育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失衡。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有利于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在城市的支持下,农村可以大幅度改进农村的生活水平,在长期的物质与文化的熏陶下,农村城市化也就不再遥远,日益缩小的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融合。

综上所述:城乡关系的和谐与否关乎这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环境下提出来,不仅分析了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扩张是城乡分离的动因,同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辩证地分析了城乡发展未来的走势是走向城乡融合。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仅要使大城市发展,农村的发展和进步也是关键,全民的小康才是真正的小康,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城乡融合是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做后盾,统筹城乡一体化的道路是艰辛的、漫长的,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的指导下,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向城乡融合的道路迈进。

〔参 考 文 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张平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 曾长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创新〔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城乡关系恩格斯当代价值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国内在探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方面的研究综述
新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特点及启示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价值判断的矛盾与失衡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