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PAP监测及意义

2016-06-01李兰凤李坤芬高秀珍

河北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儿科

李兰凤 李坤芬 高秀珍

050031 石家庄市,河北省儿童医院



·论著·

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PAP监测及意义

李兰凤李坤芬高秀珍

050031石家庄市,河北省儿童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无创肺动脉压力(PAP)测定在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90例。采用超声仪动态测定肺动脉压力、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E/A)变化。根据有否肺动脉高压,分为正常组(n=39)和升高组(n=51),评估肺动脉压力变化对患儿转归影响。有肺动脉高压时应用米力农,比较用米力农前及治疗后1 d、5 d的肺动脉压力变化和心功能情况。结果90例患儿,升高组机械通所占比例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较正常组患儿明显增加(P<0.0.5)。升高组患儿病死比例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升高组患儿的左房内径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升高组患儿在左室内径和右室内径的比较中,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升高组患儿的肺动脉内径较正常组明显减小(P<0.05)。2组患儿在室间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患儿的血氧分压,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升高组肺动脉压力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升高组肺血管的阻力较正常组患儿明显升高(P<0.05)。升高组在治疗5 d后,较治疗前其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其心志指数明显升高,其E/A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左室射血分数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无创肺动脉压力的测定,不仅能够重症治疗对于患儿快速监测的要求,而且能够跟踪患儿肺动脉压力情况并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关键词】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肺动脉压力;儿科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中国社会正在迎来婴儿出生的高峰,但是环境污染如雾霾等情况的不断加重,使得儿童肺部感染的患病率呈现增加趋势[1]。对于此类患儿,病情危重程度的监测,以及如何选择合理的指标进行监测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2]。本研究使用肺动脉压力作为监测指标,观察其水平的高低对患儿病情预后的影响[3]。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儿,其病情更加严重且发生的原因较多,如重症肺部感染和白血病等。有研究指出,合并肺动脉压力增高的患儿,其病情严重程度增加且预后不良,故连续的肺动脉压力的监测不仅能够对临床的治疗提供建议,而且能够减少由于肺动脉压力过高导致患儿死亡的发生[4]。故本研究收集我院儿童监护病房的90例患儿进行研究,通过分组研究评价肺动脉高压情况与患者的病情预后变化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90例患儿进行肺动脉压力的动态监测。纳入标准[2]:90例患儿均为肺炎并同时合并呼吸衰竭;其诊断由于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医生会诊确诊,其诊断满足中华医学会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心源性的呼吸衰竭;心源性的肺动脉高压。90例患儿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年龄(6±4)岁;平均体重为(17±7)kg;部分患儿合并其他类型疾病,其中合并类百日咳17例,合并霍奇金淋巴瘤15例,合并白血病例数13例,合并脓毒症13例,合并其他类型疾病共9例[4]。根据是否有肿动脉高压分为正常组(n=39)和升高组(n=51)。2组一般资料有均衡性。

1.2肺动脉压力的测定使用HP 5500型超声检测仪器,其中使用控制在3.0 MHz的频率,控制在100 mm/s 的速度进行胸部区域的扫描,注意患儿行超声检查过中,应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和常规检验,如血液检验和尿液粪便的检验,全面了解患儿的身体状态[5]。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出现患儿哭闹,其配合度较差的情况,对于此类患儿应给与药物进行催眠,并于患儿熟睡后进行测量,选择10%的水合氯醛类药物,用量0.5 ml/kg进行催眠[6]。最后得出肺动脉压力检测的结果。

1.3治疗方法所有患儿进入病房后,均进行积极的对症处理,如对于存在缺氧或者低氧血症的患儿行吸氧处理,对肺部感染的症状行感染的控制,对于存在呼吸困难的患儿进行机械通气等支持处理[7]。无创监测肺动脉压力变化的同时,监测患儿的血压等基本体征,注意血氧情况并及时的进行呼吸机的使用和合适参数的设置。同时对于患儿的各房室腔的直径等指标进行测量,观察患儿的心功能情况。对于出现肺动脉压力升高的患儿行药物治疗,药物选择米力农(鲁南制药厂生产)[2]。

2结果

2.12组患儿机械通气情况比较升高组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和病死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机械通气情况比较

2.22组患儿心脏各房室内径比较升高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右心室内径均高于正常组,肺动脉内径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室间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心脏各房室内径比较 ±s

2.32组患儿肺功能情况比较升高组肺动脉压力、肺血管的阻力均高于正常组,PaO2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肺功能情况比较 ±s

2.4肺动脉高压组患儿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治疗后1.5 d心脏指数和E/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肺动脉压力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 d肺动脉压力、心脏指数、E/A与治疗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1.5 d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对于肺部重症感染后的患儿,病情危重程度的监测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室认为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的压力大于30 mm Hg(1 mm Hg=0.133 kPa),使用超声检测仪能够对重症患儿进行无创动态监测,其不仅满足重症治疗对于患儿快速监测的要求,而且能够跟踪患儿肺动脉压力情况并及时进行干预[4]。本研究使用超声仪的压力检测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能够直观的进行观察监测,而且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表4 肺动脉高压组患儿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1 d比较,#P<0.05

重症肺炎或者由其他原发疾病引发的重症肺炎,如果不能进行较好的干预,其病情随时可能进展恶化导致不良预后,而合并呼吸衰竭的患儿,其病情更加严重且发生的原因较多,如白血病等[2]。有研究指出合并肺动脉压力增高的患儿,其病情严重程度增加且预后不良,及时的干预能够改善患儿的转归,减少患儿的病死情况[6]。在本研究中,90例患儿中51例合并肺动脉高压,其发生率较高。这说明由于此类患儿的肺部感染情况,导致肺部炎性反应强烈,这时肺部血液流动和气体交换情况受到影响,同时引起肺部血管的收缩或者痉挛,导致动脉压力的升高[7,8]。故此类患儿极易发生低氧血症,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可能诱发患儿的病死。故在此类患儿中,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积极的进行机械通气以纠正血氧较低的状态。这也能够说明92.2%的患儿需要机械通气的原因和较长的通气时间的原因。

在心脏各腔室内径的比较中,各腔室的内径出现增加的现象。其可能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患儿处于呼吸功能受损的状态,血液的氧分压降低,机体各组织器官处于缺氧状态,各器官缺氧状态反射性的增加了心脏的输出量,进而使心脏各腔室的内径增加[9]。在对高压组患儿进行血氧分析发现,其血氧分压明显降低,而二氧化碳分压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此组患儿的血氧分压情况受到严重的影响,机体组织的血氧供应出现问题。其血氧分压的降低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重症感染的肺部组织气体交换功能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肺部血管的血流阻力增加,引起血液流动受阻导致血氧降低[10]。

米力农作为正肌力的药物,其使用能够促进肺部微小血管的舒张,减低血液流动肺部阻力,经过治疗后,肺动脉的压力情况得到明显的降低[11]。这说明米力农作为治疗此类患儿的药物其正肌力的作用明显,在降低肺部血液循环阻力的同时,在促进心脏收缩的

同时,保证全身器官的血液供应情况[9]。

参考文献

1李萍, 葛利军, 杨朝,等. 呼吸科住院肺动脉高压患者病因构成及肺动脉压力相关因素分析. 宁夏医学杂志,2013,35: 1146-1148.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儿科杂志,2007,45:83-90.

3唐海霞, 杨炳昂, 向伟,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婴幼儿急性肺炎的肺动脉压力.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 1083-1085.

4黄海英, 汪小平, 王艳菊. 氧驱动雾化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河北医药,2015,37: 1911-1913.

5戎群芳, 张育才, 徐梁,等. 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动态无创肺动脉压力监测及其意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 271-274.

6吴敏. 动态无创肺动脉压力测定在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当代医药,2015,22: 118-120.

7俞江. 动态无创PAP测定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2015,12:44-46.

8柳湘洁, 汪培英, 黄早早,等. BiPAP 对重症肺炎所致呼吸衰竭患者通气状况及血气指标的影响研究. 河北医药,2016,38: 245-247.

9黄卓健,梁仲云.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87-88.

10陈俊轶, 董跃华, 曹蕾春,等.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河北医药,2013,35: 1470-1472.

11张坡,朱鲜阳,张端珍,等.影响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肺动脉压力的因素.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22:440-443.

(收稿日期:2016-3-14)

【中图分类号】R 72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6)10-1541-03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6.10.030

猜你喜欢

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儿科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血必净中药制剂临床用于ICU重症肺炎的药理价值
ICU重症肺炎行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的护理体会
圆梦儿科大联合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
BiPAP 治疗 AECOPD 合并 II 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