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开启创新型地质专业人才的启蒙之门

2016-05-30韩世礼曹霞冯志刚谢焱石陈亮胡杨段先哲马艾阳

科技资讯 2016年12期
关键词:考核评价双语教学学习兴趣

韩世礼 曹霞 冯志刚 谢焱石 陈亮 胡杨 段先哲 马艾阳

摘 要:“普通地质学”是地质类新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能否有效激发大一新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创新型地质专业人才至关重要。本文从新颖灵活的课堂教学、多元化的课后辅助教学、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丰富有趣的实践环节系统介绍了该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力图从以上几个方面激发大学新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做好创新型地质人才培养的基石。

关键词: 普通地质学; 教学改革; 学习兴趣; 双语教学; 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 04(c)-0000-00

“普通地质学”是一门具有独立体系的地质专业基础课,承担着对地质专业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的任务[1]。该课程是地质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概括介绍,其主要内容包括矿物、三大岩类、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地质学的发展与演化等。普通地质学是地质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大一新生的第一学期,该课程能否有效激发大一新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以及开发创新型地质专业人才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为地质新生开启“普通地质学”这一专业认识的第一扇门呢?又如何才能

培养出符合国家当前急需的创新型地质人才呢?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地质专业感兴趣,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主动去学,也才能学得好,才会激发他们潜在的能力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地质人才应具有创新的意识、思维、知识、能力和人格,其中在知识方面,要求“新”—掌握新的前沿性的知识,“专”—在某一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深造诣,“博”—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信息能力、研究能力和操作能力[2]。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门课或一位教师就能实现的,但对于地质新生接触专业知识的启蒙之门—普通地质学,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笔者针对普通地质学进行教学改革,力图从以下幾个方面激发大学新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做好创新型地质人才培养的基石。

一. 新颖灵活的课堂教学

1. 重视开篇“绪论”的丰富多彩

绪论是课程的开篇和总纲,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信心和兴趣关系很大,因此,必须重视绪论课的教学。绪论,第一是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和研究对象,即要学的是什么?第二是要重点讲解学习本学科的意义,即为什么要学;第三是讲解如何才能学好[3]。在讲解要学什么时,可插入一些野外实习及科研图片,通过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使学生轻松快乐的对本专业有个初步了解,同时可播放一些相关视频,如地球的起源、火山爆发、地震等。在讲解为什么要学时,可以通过数据、直方图等方式介绍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可通过实况录像介绍汶川地震、滑坡及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同事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我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宏大工程前期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在讲解如何要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们知道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野外调查工作,运用“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将来”及“活动论”的思维方法,分析各种地质现象,从中找出地质作用的特点与规律,让同学们知道方法和努力同等重要。

2. 教学内容新颖

随着地质学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发现不断涌现,地学知识不断充实和更新,为适应地质专业教学目的及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应选择反映地质学先进性与系统性的教材。如本校选择的南京大学舒良树“普通地质学”教材,修改并补充了资源、环境、减灾、人与地球等方面的知识,反映了地质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涵盖了许多野外实践的内容和知识点,加强了“资源与环境”、“地质灾害与防护”等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将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更新,让学生能够及时把握学科前沿动态[4]。本课程按“地球系统”组织教学,较系统地介绍了人-地关系,充分认识和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从地球起源到板块运动,从生命起源和生物大爆炸到生物大灭绝,从冰川期到现在的温室效应等均有讲述。

3. 图文和动画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在现代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在图像、声音及动画结合上是传统课程教学所无法比拟的[5]。因此,在选定教材的基础上,应对教学内容特别是课件制作的内容进行精简,授课内容不宜太多,课堂上只讲重点的,留有部分内容给学生自学。课件要做到准确、精炼、美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课件中应增加一些有趣的野外地质内容,比如奇异的地质现象图片或师生在野外观察实践的录像等,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难以展示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应注重添加动画的制作,比如在讲解地球板块运动演化过程时,可通过以时间为轴线的Flash动画对地球各阶段板块运动的状态充分展示出来。

4.“知识建构式”教学

“知识建构式”教学认为“知识”并不是靠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教学要采取探究式、启发式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6]。“普通地质学”的教学方法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效果[7],因此,应遵循课堂上气氛轻松愉快,启发探究为主,课外任务可适当偏多、阅读量偏大的原则,以培养学生思考,激发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主要目的。例如当观看一段视频时,要求学生随手记下这段视频反映的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观看完毕后每个小组进行自我总结和讨论,随后每个小组进行现场汇报,同时展开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讨论,最后老师进行总结。也可以是老师事先提出一些题目和阅读的书目文献,学生自由组队进行准备,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并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在讨论课上进行陈述。这种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师生思维冲撞的“知识建构式”教学,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从知识运作、技能训练、语言表达、归纳总结等方面得到充分的表现和锻炼。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地调动,也能激发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好奇心。

5. 中英文双语教学

随着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培养和国际接轨、能够胜任涉外工作的高级地质专门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实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8]。对地质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英语水平特别是专业英语水平是我国地质资源勘探走向国际化的需要。基于本专业新生英语底子薄,虽有一定的口语、阅读及书写能力,但专业词汇毕竟掌握很少,如果采用全英语授课似乎很难想象他们能够全部听懂教师所讲的专业内容。因此中英文结合的多媒体教学,辅以简单口语化的语言授课,才能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掌握专业词汇,从而达到专业英语交流的水平,为今后成为国际化人才打好基础。2013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率先针对地质创新班开设了本科生全英语“Physical Geology”(普通地质学)专业基础课,并有效提高了学生们专业英语水平。

二. 多元化的课后辅助教学

1. 探索式、发散式课后作业

为培养学生对地质的兴趣爱好,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结合章节教学内容,布置一些探索式、发散式的课后作业,使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文献检索等方式,不断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一些发散式的课后作业,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多层次全方面的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除基本的章节重点知识外,每次课后均布置1-2个探索式作业,如在讲到岩浆岩时,给学生增加了“为什么大陆上岩浆岩以酸性花岗岩居多,而大洋中的岩浆岩以玄武岩居多?”的作业,学生们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网络检索等方式,去探索答案,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强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如何探索思考研究地质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可循环渐进的结合某个知识点或地质现象,让学生们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自己解决问题。由此,可培养学生们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求新,求异;同时培养学生们勇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善于提出新观点、新理论和运用新方法、新思路解决问题,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

2. 网络教育平台

随着在线网络教学资源的快速更新,各大高校均推出了精品课程、名师讲座等在线资源,同时公众网络上也推出了如网易公开课、微课等网络教学资源,极其丰富。但对于特定的专业学科,网络上的高质量系统性的资源还需有待加强。为有效利用校网络教育平台,针对本校核资源特色,在校园网上推出了系统性的具有核特色地质专业精品课程,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拓展,作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课程开始前往往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发布课程的计划、课件、试题集及需要学生阅读的材料,供学生快速下载,同时建立交流平台,使网络教育平台真正达到适当补充课堂教学以及课程信息交流的目的。

3. 微信教育平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兴起以及智能手机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微信和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被越来越多的学生群体使用,微信教育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那么面向地质专业学生,构建地质专业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将容易混淆的地质概念及术语、野外实习的野外记实、最新的找矿成果、地质研究前沿、地质行业最新政策法规等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以灵活多样的素材文字、图片及有声影像等为载体,推送给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而且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他们在娱乐中了解地球,理解地球,并探索地球。

三. 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考虑到“普通地质学”中英文双语教学的特点,期末考试应采用中英文结合试卷,中英文比例50:50,同时增加平时作业、小组讨论、课堂讨论、文献调研大作业的比重。笔者认为,期末中英文试卷考试、平时作业和课堂互动的分数比定为 40:30:30 较为合适。期末试卷增加画图题、读图题、综合分析题的分数比,重点考查学生的灵活性及综合素质,考出学生的真正水平。这种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既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成果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片面追求分数,而是以培养专业兴趣,崇尚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学习,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思考解决问题为目的。

四. 丰富有趣的实践环节

地质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紧密的专业[9]。“普通地质学”安排了8学时的实验室矿物、岩石标本及构造模型的观察与鉴定,课程结束后有一周的野外实习。笔者以为,仅这些实践环节还是不够的,在课程进行期间,还应组织2-3次周边野外非正式地质现象观察,时间最好安排在章节内容授课后的周末,可组织多名专业老师一同前往,以非正式实习的方式,边爬山,边观察,边交流,在增进师生关系及专业交流的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提高野外观察能力水平,及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由于大学新生初次涉及地质方面的基本知识,这就要求选择的实习内容不仅要齐全,而且要简单和典型,尽量选择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地方作为实习地点,这样可以让初次接触地质的大学新生得到美的享受,冲淡实习的艰辛,提高实习的兴趣。比如我校一般把“普通地质学”实习地点安排在周边雨母山、水帘洞、衡山等几个有地质现象的风景点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老师把地质现象与当地的人文知识、风俗习惯等联系起来,不仅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地质现象的兴趣,也增强了对地质专业的兴趣。

五. 结论

“普通地质学”作为地质类新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有效激发大一新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型地质专业人才。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实施多元化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新颖灵活性,课后辅助教学的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实践环节的丰富有趣性,加强学生地质能力特别是专业技能、创新思维能力、观察思维、想象思维与地质分析能力的培养。全方位激发大学新生的专业兴趣,做好创新型地质人才培养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劉战庆,李赛赛,李社宏,等. 关于普通地质学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2012 (35):5.

[2] 常維亚,朱郴韦,邢鹏.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3 (8):39-41.

[3] 杨凤根,骆祖江,候玉宾. 从基础地质学教学入手培养大学新生学地质的兴趣[J]. 中国地质教育, 2009 (1):132-135.

[4] 舒良树. 普通地质学[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1-5.

[5] 杜国云,王鹏贤. 关于高校地质学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如何适应考试科学化管理的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 2008 (1):89-92.

[6] 黄平. 浅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与教学观[J]. 亚太教育, 2016 (2):108-111.

[7] 顾松竹.中美大学地质学入门课程教学过程对比[J]. 中国地质教育, 2011 (3):89-92.

[8] 吴伟. 油气资源勘查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4(5):105-108.

[9] 裴仰文, 邱隆伟, 操应长. 英国野外地质教学启示与借[J].高等理科教育, 2015 (6): 46-51.

How to Enlighten the Innovative Geological Professionals

HAN Shi-li, CAO Xia, FENG Zhi-gang, XIE Yan-shi, CHEN Liang,

HU Yang, DUAN Xian-zhe, MA Ai-yang

(1.Wang Chuanshan College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Hunan,China; 2.School of Nuclear Research Engineering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Hunan,China)

Abstract:The "General Geology" is the first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for the freshman in major of Geology. It is crucial that this course should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s and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geological professionals in an efficient wa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basic geology course from thel flexible classroom teaching, diversified after-school auxiliary programme, flexibl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abundent and interesting practice. The author is attempting to inspire the freshmans interests in profession from the several aspects above, as well as to cultivate their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thinking ability, which helps to set up the found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innovative geological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general geology; pedagogical reform; study interest; bilingual education; examination assessment.

猜你喜欢

考核评价双语教学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