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思考

2016-05-30韩军才

西江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高中地理培养

韩军才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十分重要。本文首先就主体性教育的基本概述进行了简要介绍,接着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中主体性培养缺失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主体性;培养;策略

近年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在我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因此,越来越多的新方法和新理念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不断涌现,其中主体性教学就是其中的代表方法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主体性教育的基本概述

这里所指的主体性教育主要讲的是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最终体现出来的教学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自主性。其中,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学生这个主体对于教学的目标、方向和途径都具有相当大的选择权利。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主体能动性的最高“境界”就是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其中,主体性的教育是学生主体性地位得以最终实现的基本前提。主体性教育就是在教育的内外部环境的支持和刺激之下,重视学生精神和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主体性教育是一项十分具有生命力的教育模式。主体性教育是人类主体精神需求的最终体现,通过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等方式对教育进行改善。主体性教育与时代发展的需求相吻合,是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充分肯定。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主体性培养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教师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的过程之中。针对于高中地理教师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分析主要如下,第一,教师长期无法区分主体性和权威性的区别。在我国的教育理念之中,教师的权威性始终不容挑战。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强制性的管理模式,而这种教学方式则往往是以牺牲学生的主体性为基本前提。这种依靠“扼杀”学生发言权的教育方式显然与主体性教育的方式是背道而驰的。

第二,教学中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沦丧”。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之下,教学的过程就是一股脑向学生“倾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自主性完全无法得以真正体现,俨然成为了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已。还有部分教师在进行主体性教育的过程中盲目跟风,并未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而是按照所谓领导的要求和专家的方法进行所谓的主体性教育。很显然,这种“不接地气”的主体性教育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完全没有丁点的作用。

(二)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首先,应试教育的理论一直都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枝独秀”,对于学生的评估完全是按照学生的成绩来进行确定的。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学生完全被当成学习的工具,可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了学生的应试成绩,但是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教育模式无疑是对学生主体性地位最为“无情的扼杀”。

其次,传统的教育理论也给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十分的单一,往往都是采取组织教学、巩固已学知识、进行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的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削弱。站在长远的角度上看,学生天生存在的创造力和主动性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下。

最后,现有的课程设置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纵观高中地理的课程设置,不管是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方法、教学的组织等任何一个过程都是让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而非是让教师跟随学生的天性。这种整齐划一的课程设置模式、一层不变评价体系严重的压抑了学生的能动性,人本主義的教育观念被排在了最末位。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主要策略

(一)营造和谐师生氛围,潜移默化的进行主体性培养

高中地理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尽最大限度的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师生氛围尤为重要。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自己和学生的角色进行重新的定位。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形成长期且稳定的师生关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飞速提升,进而让自己的主体性地位得到明显巩固。此外,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鼓励学生多多进行独立和具有创造性的思考,并给予其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展示。

例如,教师在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就应该留给学生较长的时间进行自由讨论。在生活中,浪费水资源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行为随处可见。因此,这个很显然是一个适合学生展开讨论的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学习的知识在讨论的过程中越来越明晰,教学效果十分良好,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氛围变得十分融洽。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与共性,在把握共性的大前提之下,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需求,根据个性化的需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这个很显然是培养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一大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具有自主性,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同时,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成长环境、思维能力与方式都大相径庭,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显然是最不合理的教学行为。地理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内容,制定具有分级和层次感的教学目标,让处于不同等级的学生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

例如,教师在进行《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就应该为学生制定不同等级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一章节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设置的目标就应该相对较低,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强的学生所设置的目标则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种具有等级性目标设置教学方法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最终让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全面體现。

(三)改革教学方法,促进主体性的培养

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地理是一门比较具有特点的学科,其具有文理双重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教学方法的采用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至关重要。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色,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断进行课堂的重新建构和改革,在新课改的思想理念的指导之下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更加精心的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为主要出发点,采取诸如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方式来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此外,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使用也往往能够主体性的提升起到奇效。其中多媒体教学就是十分常用且奏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例如,教师在进行《山岳的形成》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多媒体的视频展示环节中,教师将世界上的一些典型山脉向学生进行一一的展示。在展示讲解的过程中向学生逐步渗透山岳形成的主要要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主体性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形成。

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高中地理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一种最优的姿态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得以不断的体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白英丽.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曹生平.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研究[J]. 新课程(中),2016,01:117.

[3]解学文.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分析[J]. 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05:79.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高中地理培养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