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6-05-30黄丽萍

南北桥 2016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黄丽萍

【摘 要】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体制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及全社会的重视和关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体制一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的要求。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23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事件,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技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各行各业急需一大批应用型的本科人才。国内许多大学明确提出要把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它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要有体现培养目标和支撑培养目标的内容。培养模式的构建要注意三个方面的衔接:一是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二是课程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三是课程内容与能力培养的衔接性。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坚持以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贯穿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是人才培养具体要求的集中体现。发达国家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的设置上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非常强调能力的培养,包括职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强调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教育教学使学生获得未来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是各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和基本要求。他们对这种能力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中表述得十分清晰、明确,而我国在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上的表述则较为笼统。目标决定过程,人才培养目标为教育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提供了方向和标准。

因此,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细化培养目标(尤其是与能力相关的培养目标),建立更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的完整的培养目标体系,并将能力培养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不仅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理论教学同样包含有对能力,特别是专业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采取案例教学法等以能力为导向的理论教学方法,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性学习相结合、以能力为中心的理论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等能力训练均具有巨大作用。此外,还要有完整的目标评价体系,改变我国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评价环节中普遍存在侧重理论知识的考查,对能力评价不足等问题,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尽快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能力需求。

二、坚持以应用为导向的课程设置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是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在课程设置上以应用为导向,面向市场需求,并且随着市场和行业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成为发达国家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必需、实用的知识,培养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市场需要,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节奏。对于高校而言,以应用为导向的课程设置缩小了高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有助于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的提高。

由于受高校与企业长期分离等历史因素影响,我国高校在提高社会需求关注度,提高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企业需求对接程度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对企业发展现状了解不足,缺乏实地调查,使得部分高校对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情况和其对人才的需求缺乏理性认识与思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以僵化的学科体系构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陈旧,“一本教材教十年”的现象司空见惯。以应用为导向灵活设置专业和课程内容,按照“有用”原则精选教学内容,打破传统、僵化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学科知识与应用能力并重且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是提高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坚持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要培养高质量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实践教学则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发达国家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都相当重视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大、教学形式多样、实习期时间长等是它们共有的特点。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强调以学生实践为中心进行因材施教,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学生可自主选择课程模块进行学习,学习内容、计划、时间等也均可由学生自行安排。

学生在全面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大量实践锻炼,将理论知识真正运用于实践并从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对培养自身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大有益处。而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应用型科研成果很可能真正应用于企业中,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我国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和改善的问题,如验证型技能训练比重过大、实习时间短且管理不规范、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因此,如何强化实践教学,综合多种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国高校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学校可全面开放实验实训平台,尝试打破班级和课程表的时间限制,根据学生实验准备情况自主预约实验时间。在教学模式上,由单纯知识验证训练为主向技能综合创新型能力训练为主转变,采取自主式、项目化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从而使其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整体提升。

四、坚持全方位的校企合作

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是发达国家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它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涉及方方面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专业和课程内容,并随企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课程体系以避免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脱离,达到学校教育和企业发展双赢。全方位校企合作开创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发展双赢的局面,为我国确立以全方位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目标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婵,李晓强,邹晓东.把造就应用型创新人才摆上战略地位[J].中国高等教育,2005,(2).

[2]金保华,刘禹.发达国家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教学研究,2015年(1).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