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2016-05-30田远

西江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模式

田远

【摘要】:我国实验动物科学起步晚,受经济条件、管理体制和思想观念等影响,社会化的进程缓慢,实验动物品种数量少、动物质量和实验技术规范性差,特别是对动物实验结果的科学性、规范性要求不严,不仅严重影响了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也无法适应当前迅猛发展的生物科学的需要,己经成为医学、药学及生命科学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规律,提出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实验动物科学;动物实验;模式

前言:实验动物科学,在生物医学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过辉煌的历史,但也应当看到,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突飞猛进,象现在这样对高质量、高标准、高专属性实验动物模型的要求也是从未有过的。面对生命科学时代的21世纪,实验动物科学负载着新的历史使命。随着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完成,破译生命密码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己接近尾声,但随之而来的以蛋白质组学和基因药物学为重点的后基因组时代己经拉开了序幕,人类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战役中越来越离不开实验动物的“辅佐”。

1.实验动物科学标准化、的研究与分析

1.1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出发点

我国实验动物起步较晚,虽然自上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了近交系的培育,并先后培育出了TAI、TAZ、615等近交系小鼠,但到上世纪60、70年代儿乎处于停滞状态,80年代初才作为独立学科提出来,得到政府的支持,取得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国使用的品种、品系也不足200种,从品种数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1.2 野生动物、水生动物以及家畜的实验动物化

为丰富实验动物模型的种类,科学家还通过驯化、培育等研究,不断将一些有特殊生物学性状或对人类疾病与其它研究有特殊价值的动物进行实验动物化,实验动物的种类从最初的大鼠、小鼠、豚鼠、地鼠、兔、犬、猴逐渐扩大到猪、羊、鸡、鸽等10。多个种类冈。80年代以来,迫于动物保护主义的压力,用神经系统欠发达的低等动物取代神经系统发达的高等级动物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一些水生生物、昆虫、蠕虫等作为实验动物正逐渐得到科学家的认同。

1.3 现代生物技术在实验动物模型制作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初,转基因技术的建立,首先被应用于实验动物模型的制作,通过显微注射法、反转录病毒载体法、胚胎干细胞法等技术,将目的基因转入小鼠体内,以确定基因组功能或制作新的疾病模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基因敲除技术的建立,使人工定位突变动物模型的制造成为可能。如果说过去靠自然突变培育实验动物模型属刀耕火种的话,那么转基因和基因敲除技术培育特定基因突变模型已进入机械化阶段。

2.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1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无法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后,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对实验动物的质量、数量和品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当时针对实验动物来源匡乏、质量低劣、品种少,没有专门饲养机构等问题,先后在北京、上海、长春、大连、武汉、兰州和成都等地的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兴建了规模较大的实验动物繁殖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卫生防疫站、兽医监察所等部门附设了实验动物繁育室,并且充实和加强了各大医院、有关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中的实验动物部门。实验动物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2.2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任务艰巨

自繁自用,、甚至连饲料、垫料、笼器具等相关条件都要自己解决,这种万事不求人的“小而全”意识,在某些人的脑子里根深蒂固,有悖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化发展的要求,使实验动物的社会化进程举步维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实验动物生产、使用单位2300多家,完全商业化生产供应,本身不使用实验动物的只有上海的BK和北京的维通利华两家公司,自繁自用的单位不少于80%。

长期以来,实验动物专业人员不受重视,除北农大在上世纪80年代末培养过三届本科生外,到1999年扬州大学才开始招收一个班的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没有专业培训渠道,加上工作环境条件差,待遇低,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人才还不断流失。仍有些单位把饲养动物当作被裁减员工的出路之一,实验动物专业人员的晋级只能挂靠其它专业或根本就无所考虑,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促进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对策的研究与讨論

3.1 实验动物生产供应社会化是根本

无容质疑,实验动物社会化是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实验动物生产供应以及使用离社会化还有多远?发展进程为什么举步维艰,通过剖析现存的问题,找出差距,才能寻求对策。

我国实验动物生产供应及动物实验等相关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实验动物产业化迈出的步子是缓慢而沉重的。有些单位每年仅用百余只小鼠,还需要专门的一设施设备、专人管理。这种小规模的分散生产、使用,使实验动物的利用率很低,质量无法保证。重复浪费严重,很难实现标准化,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实验动物事业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生物、医学等领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2 动物实验规范化是主要方向

动物实验是一种利用实验动物为支撑条件进行的科学实验,动物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在各种质量意识不断提高,质量观念不断加强的今天,动物实验结果的质量必须特别提出来加以强调。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的目的并不仅满足于饲养出高质量的动物和具有特殊性状的模型,最终目的是利用它取得科学研究的数据。对实验结果来说,整个实验过程中,动物实验的影响因素是所有其他科学实验都无法相比的。物理、化学实验以及其他生物学实验,影响因素是相对固定的,各种误差比较容易通过规范化操作和分析计算排除干扰。但很难找到一种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或分析处理公式排除动物实验的所有影响和干扰因素。也正因为如此,人们不愿就动物实验的规范化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通过GPL的实施,我们应该受到启示,对动物实验的规范化要求必须提出来并加以强化。

结语:

通过对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领域需求的分析,总结出今后一段时期内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趋势,即动物品种资源的多样化、各类服务的社会化、管理的法制化以及替代为主的3R研究是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主流。

参考文献:

[1]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2号.1988

[2] 施新酞,现代实验动物在医学科学研究上的应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1982

[3] 钟品仁,哺乳类实验动物.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模式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从《后窗》看希区柯克作品的人性怀疑论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