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发挥

2016-05-30周耀宏

廉政文化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网络反腐新媒体

周耀宏

摘 要: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廉政文化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传统廉政文化建设的舆论场,扩大了廉政文化建设的话语权,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时度效。但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网络暴力文化的侵蚀、网络守法意识的淡漠及监督机制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引导、完善新媒体相关法律法规、构建新媒体反腐败预警机制、提升廉政文化建设队伍的新媒体素养,是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积极作用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新媒体;廉政文化建设;网络反腐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16)06-0027-05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对我国的廉政文化建设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建设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给廉政文化建设带来了新问题、新任务,对如何提高和改进廉政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希望。同时,新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对廉政文化建设发挥的作用必须加以分析和辩证认识,正确引导新媒体对廉政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一、新媒体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学界对“新媒体”的界定尽管不尽相同,但核心内容是基本一致的。“新媒体,就是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等,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传输网络,向用户提供信息(数据)服务,发挥传播功能,并能使传播者与受众(用户)互动的媒介的总和,它以其数字化、交互性、高技术支持等构筑了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信息空间”[2]。当今时代,新媒体已成为思想文化领域争夺的重要战场,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角逐、碰撞的重要场所。新媒体的发展对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新媒体拓展舆论空间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话语权

新媒体的兴起大大提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开辟了人们了解、认识廉政文化的空间和场域,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腐败现象和反腐败的方针政策,为更好地通过新媒体引导廉政文化建设、掌控话语权拓展了空间。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滞后性不利于反腐事件真相的有效揭示,容易引发人们的各种猜测,导致不满情绪积聚甚至群体性事件的爆发。而新媒体的及时性能够使反腐事件的发生、发展随时间逐步揭开,能让网民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发展状态和趋向,快速解答网民心中的疑惑,有效平息极端事件的发生。新媒体传播主体的多元性可以使网民从不同的爆料人那里获取多视角的信息,使其认识事件的全面性,并能使各种信息相互印证、相互比较,消除人们心中的疑虑,推动对廉政文化的认同,促进廉政文化的传播。

(二)新媒体激发群众广泛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8月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3]。网络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网民大军,人们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传播和接收信息,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渠道。新媒体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通过手机等新媒体终端方便快捷地把各种信息传递给特定或不特定的人群,从而起到把信息放大的效果。廉政文化建设的好人好事、好材料好案例通过新媒体迅速扩散,改善了以往传统媒体发布和传播的滞后性及其他不利因素,构建了全新的廉政文化建设新渠道。相对而言,它比传统媒体具有更广泛的前景和更为有利的资源可供借鉴,能够真正达到“足不出户,览遍天下”的效果。新媒体这种广泛辐射的渠道作用更有利于扩大新媒体环境下廉政文化建设的涵盖范围,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力度和效果。

(三)新媒体推动信息公开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时度效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包罗万象的单向度传播模式,由发出主体、主题、对象客体的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实现信息交流的双向互动。信息的发出者(主体)阐述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信息的接收和查阅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把握的各方面信息,与信息的发布者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展现出新媒体具有开放性。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渠道浏览、发布信息,或者针对信息开展双方或多方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通过网络意见和建议按钮,不断进行信息交换和交流,或者批评和表扬,或者支持与反对。这种基于新媒体网络平台的信息公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人们的顾虑心理,使人们在新媒体场域中平等对话、畅所欲言,而不必担心受到打击报复。在新媒体的虚拟世界里,具有相同兴趣爱好或共同关注廉政文化建设的网民通过某个具体平台聚集起来,弘扬反腐倡廉主旋律,傳播廉政文化正能量,从而营造风清气正、反对腐败、彰显清廉的良好文化氛围。

二、新媒体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负面效应

新媒体舆论场域具有虚拟性、全时性、全球性的特征,传播内容具有碎片化、情绪化、随机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和状况表现为新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难以监控和管理的消极作用,会对廉政文化建设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全球化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

新媒体的开放性和超时空性等特点,加速了新媒体领域思想文化的快速传播与渗透,在全球视野下表现为西方意识形态和西方腐朽思想文化通过网络可以轻而易举地渗透进来,在网民浏览各种貌似一般信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西方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灌输给他们,从而增加了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风险。来自世界各地信息发布者的海量信息以及携带者、发布者所承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新媒体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快速散布,除了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等有益信息的传播外,还有宣扬各国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大量信息,而一些进行伪装或赤裸裸的有害信息也充斥其中。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通过新媒体的渗透,淡化了人们对我国廉政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甚至使人们对党和政府倡导的廉政文化建设方向产生怀疑,对我们党和政府所取得的成就产生不相信甚至是抵制的态度。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败坏人们的思想道德、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阻碍了我国正在推进的廉政文化建设进程。

(二)网络暴力文化的侵蚀

在新媒体的虚拟场域中,基于活跃其中的网民身份和空间的虚拟性,一些人卸下伪装的面具、抛开现实生活的束缚,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诉求,做自己在现实世界想做而不能做、不敢做的事。也正是由于这种虚拟性,一些人觉得可以不用为自己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行为负责,便放纵自己,通过新媒体肆无忌惮地传播各种不良信息或进行非法活动,给现代社会带来不稳定的风险因素。在党和政府推行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以网络反腐和行使监督权为名,发布虚假信息造谣生事、攻击谩骂政府和干部,把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妖魔化,甚至进行人肉搜索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权,通过网络暴力手段对当事人进行诋毁、对其家庭进行侵害。而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因受其煽动被误导,从而对党和政府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度,干扰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落实与实施,使廉政文化建设无法正常有序进行。网络暴力文化通过新媒体严重侵蚀着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健康肌体,对其加强抵制和防范势在必行。

(三)网络守法意识的淡漠

新媒体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参与各种话题讨论的热情和频度,尽管每个话题的参与人数不同,造成的社会影响也不同,但总体上每个话题参与讨论的人数比现实世界还是大为增加的。关注共同话题的人们在虚拟世界聚集起来,形成推动事件发展的强大力量。现实世界的“众口铄金”现象在新媒体网络世界中的表现丝毫也不逊色,负面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会因参与人数的增多而影响事件走向的结果,少数人在追逐“真相”的狂欢中就会失去理智,道德法律的底线被突破,“法不责众”就会成为一些人不法行为的借口,其他人在“从众随流”中渐渐放松守法意识。“群体感情的狂暴,尤其是在异质性群体中间,又会因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人数越多,这一点就越是肯定——以及因为人多势众而一时产生的力量感,会使群体表现出一些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动”[4]。这种网民的狂欢、理智的丧失和从众心理的影响,使得网络深处之中的个体相互传染形成合力,躲在屏幕背后和其他手持新媒体终端的人们在看到腐败事件时,不假思索地就把问题和责任推给党和政府,想当然地把责任归结为廉政文化建设不力,从而影响廉政文化建设的效果。

(四)网络监督机制的缺失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引发工作方式方法的变革,新媒体平台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個领域,廉政文化建设更要应用新媒体进行不断创新,以应对网络媒体全时段、监控难的挑战。当前影响廉政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网络监督不力和监督机制的不到位。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度的传播模式,传播主体和信息受众实现了双向互动,但监督和监控传播主体仍尚未到位。由于新媒体变成了真正的“大众”媒体,手持新媒体终端的每个人都可能是“媒体人”,每个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布出去,信息内容是否需要过滤完全取决于发布者个人的素养,从而造成对新媒体传播信息内容监督监控的缺失。廉政文化建设从业人员新媒体素养不高,掌握和应用新媒体的能力有限,廉政文化建设创新方式方法动力不足,导致对新媒体时代廉政文化建设效果评估不科学,对廉政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

三、充分发挥新媒体对廉政文化建设积极作用的对策

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广泛运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传统廉政文化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克服和化解其负面效应,是当前我们亟需认真对待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引导

坚持党管媒体的方针,加强对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引导新媒体充分利用其有利条件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媒体环境和氛围。首先,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核,更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方向。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增强人们爱国热情的重要途径,防范和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借反腐之名行“和平演变”之实的渗透阴谋。其次,要提升网民的新媒体素养,增强人们遵纪守法意识。通过网络教育使网民强化道德自律意识,提高甄别网络信息真假、正误、是非的能力,增强守法意识和防范网络诈骗的警惕性,抵制不良信息,培育新媒体美德素养,提升其思想觉悟。最后,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的有效监管。新媒体网络传播重在监管,特别要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事件、重点时段等有效监控,应用大数据分析廉政文化建设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和走向,运用必要的措施和手段科学引导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加强对网络文化建设的引导,关键在于网站要掌控在党和人民手中,独立于资本操控之外是新媒体廉政文化建设的治本之策。

(二)完善新媒体相关法律制度

要以法律制度为准绳加强对新媒体言行的监督,为新媒体环境下廉政文化建设向正确方向发展保驾护航。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新媒体及廉政文化建设相关的法律制度需要与之相适应,以应对和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首先,要完善新媒体领域的立法。“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5]。一个健康和谐、安全高效、规范有序的媒体环境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可靠保证。其次,要建立健全廉政文化建设相关法律制度。反腐败是要有法律界限的,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同时也需要相关法律制度作为保障。监督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如何行使监督权、公民的监督和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界限如何等等,都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必须健全反腐倡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让廉政文化建设有法可依。最后,要建立健全新媒体和廉政文化建设相关司法解释等法律制度。新媒体和廉政文化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立之后,如何更好、更准确地运用相关法律法规,而不至于出现有法不依的状况,建立相关法律制度的解释十分必要,也是有效推进新媒体环境下廉政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构建新媒体反腐败预警机制

在新媒体视阈下,在网络反腐成为查办大案要案重要线索来源和证据收集平台的新形势下,建立健全新媒体反腐败预警机制是提升廉政文化建设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首先,要做好新媒体反腐舆情收集工作。爆料者进行网络举报或者通过微博、微信检举揭发腐败案件的目的是为了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共鸣,从而引发相关部门介入,达到将腐败分子绳之以法的目的。因此,网络转载、评论、跟帖或微博、微信等转发量是收集信息的重要依据,反腐舆情信息的收集要关注热点问题之“热”,活跃度高可能会预示着某种事件问题的凸显。其次,要做好新媒体反腐舆情研判工作。对达到一定热度的反腐舆情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之后,有关部门和人员要对信息的真伪作出甄别,必要时会同反腐舆情所涉及的上级部门或主管部门共同调查,对舆情事件做出研判定性。最后,要做好新媒体反腐舆情的处置工作。根据对反腐舆情事件研判的结果,通过各主要媒介以权威形式对外发布,回应媒介平台反腐舆情所涉及的人和事,以及处置的结果和方案。对于虚假信息更要做出恰当地处理和回应,追查爆料者的动机,必要时可以通过司法程序解决。通过新媒体对公职人员的不法行为进行检举揭发,可以对腐败行为起到警醒和威慑的作用,有效抑制腐败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廉政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提升廉政文化建设队伍的新媒体素养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配合,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当然,廉政文化建设队伍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社会工作职能分工的情况下,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职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纪检监察干部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能力素质要求。首先,要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新媒体信息纷繁复杂,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人员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或网络不良信息侵蚀,牢牢把握廉政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其次,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在新媒体时代,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要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就必须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能熟练运用新媒体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此外,还要熟练掌握纪检监察相关理论和法律法规,做好廉政文化建设的知识储备。最后,要有务实的创新活力。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显得尤为突出。纪检监察从业者要积极主动适应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节奏,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创造风清气正的廉洁社会环境。要不断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创新,不断用反映时代特征的新鲜内容,引领新媒体网络文化建设,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活力。

总之,正确看待新媒体时代廉政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挥新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積极作用,积极主动回应和应对新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负面效应,运用新媒体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是摆在廉政文化建设实际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面前的一项新工作、新任务。要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各领域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筑牢廉政文化建设重要阵地,把牢新媒体意识形态传播的科学理论武装导向,进一步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1.

[2] 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构与重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32.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8-03)[2016-09-17].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201608/t20160803_54389.htm.

[4]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7.

[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

责任编校 陈 瑶

Functions of New Media and Their Exer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ity Culture

ZHOU Yaohong (School of Marxism,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 461000, Henan, China)

Abstract:The wid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have profound impac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ity culture, effecting changes in the traditional field of integrity culture. New media expands the discourse right of integrity culture, inspiring the enthusiasm of the ma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ity culture, and enhancing its effect. The infiltration of western decadent culture, the erosion of network violence, negligence of law in the cyber world, lack of network supervision severely compromis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integrity culture. Better regulating network culture, consummating relative laws and regulations, structuring the alerting system for anti-corruption with new media, and improving the compet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teams of integrity culture will prove to be significant measures to fully real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new medi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ity culture.

Key words: new media; integrity culture; network anti-corruption

猜你喜欢

网络反腐新媒体
人肉搜索与网络反腐“联姻”的原因分析
试析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视域下的网络反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网络反腐渐成反腐倡廉新战场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谨防严肃的反腐变成网络狂欢
提升民间反腐网站的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