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如何巩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

2016-05-30黄丽娟蔡鑫桦

廉政文化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

黄丽娟 蔡鑫桦

摘 要: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而作出的科学研判,是应对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而提出的战略部署。全面从严治党为巩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创造了良好环境,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应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党员干部实践示范作用,牢固树立党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改进和创新意识形态话语表达与传播方式,巩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思想建设;意识形态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16)06-0008-07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而作出的科学研判,是应对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而提出的战略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巩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

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生成的、和政治直接相关联的、用一定的话语体系表达的、以维护特定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利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和观念体系。“意识形态”一词由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哲学家特拉西最早使用,他在《观念学原理》一书中对“意识形态”进行了解释,认为“意识形态”表示的是一种“思想的科学”或“观念的科学”,这种“观念的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强调意识形态“是一种负有使命的科学,它的目标在于为人类服务,甚至拯救人类,使人类摆脱偏见,而为理性的统治作好准备”[1]310。

话语权即说话的权力或说话的影响力,即通过话语获得的对他者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控制力。话语权力的大小与“说话者”的力量和资源以及“如何说话”密切相关[2]。所谓意识形态话语权,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就是“一个社会组织、团体或政党,为确立其自身形象和社会地位,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現,通过话语体系建设,将其世界观、价值理念以及政治信仰传播于社会,并作用于人们思想意识的一种影响力”[3]。

意识形态及其话语权问题是古今中外的统治阶级和政治家们都十分关注和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它不仅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彰显一个政党、政权舆论和理论的自卫能力,而且与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牢固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执政党可以宣传自己的执政理念,引领和控制社会舆论,争取民众对其倡导的价值观念的认同,巩固合法性基础。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抗击西方的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渗透,中国共产党需要不断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则是其根本保障。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4]

由于多方面原因,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一度遭受严峻挑战,面临着动摇甚至丧失的危险。

(一)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长期、系统、组织化的意识形态渗透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向纵深扩展,西方某些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腐蚀国人,甚至产生殖民文化入侵的情况,冲击了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5]。同时,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中国成为最大和最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敌对势力开始把西化和分化的重点转向中国,加大了对中国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公开和隐蔽的手段,处心积虑宣扬资本主义的所谓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思潮和腐朽的价值观,积极抢夺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消费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民粹主义、新儒学等各种社会思潮,打着学术的旗号,着力宣传或夹带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目的。消费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使拜金主义不断膨胀,享乐主义滋生蔓延,导致一些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是非混淆、善恶颠倒、荣辱不分。新自由主义思潮以歪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手段,误导改革的方向。历史虚无主义则竭力诋毁传统、捏造历史、抹杀革命,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普世价值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鼓吹西方的民主制度,宣扬多党制、议会制和三权分立,以反对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正当性。美国2010年5月28日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奥巴马政府把“普世价值”输出作为重大的国家战略[6]。民粹主义思潮以关注民生为借口,在关系社会民生、市场调控、腐败官僚、环境污染等与社会成员日常生活相对密切的方面标签化处理当事人,情绪化判断是非,群体化干扰司法[7],放大和炒作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中存在的问题,肆意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消减政府公信力。新儒学思潮对反对“全盘西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有力回击了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思潮,但其从宗教出发构建的国家政策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背道而驰。[7]

(二)急剧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导致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日趋淡化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制度上抑制了较大利益分化的可能性,人与人间几乎没有利益差别,即使有,也保持在很小的限度内。与之相适应,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主流意识形态一统天下的局面。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国家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形式转变,社会的资源配置和资源流向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的利益格局、阶层结构迅速分化重组。分配方式、组织方式、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由此而带来的思想方式、价值观念、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挤压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空间,进而导致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日趋淡化。

(三)环境污染、社会不公、腐败滋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意识形态话语权

意识形态话语权竞争的根本要义是道路之争和制度之争,竞争的结果取决于社会事业发展的程度。通过社会建设的成就赢得群众的信赖,获得意识形态话语权才是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这些都证明了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为中国赢得了话语权,赢得了其他国家的认同,赢得了民众的信任。但是,不可否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使自然生态遭受严重破坏;一味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使社会分化不断加剧,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矛盾凸显;腐败现象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蔓延,降低了人们因发展而带来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凡此种种都降低了政府的威信,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四)对新媒体重视不够、利用滞后导致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式微

“任何媒介形式的发展,或者说任何新的传播技术的发展,都无法逃脱政治因素的纠缠。”[8]7据调查,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而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并且呈上升态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9]互联网在中国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体,成为人们与外界交流、获取信息、学习知识、表达思想的主要途径。而互联网恰恰是“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8]34。通过将意识形态内容向数字符码转化,网络有效地突破了时空的界限,使意识形态得以跨时间、跨地域、跨国家传播,从而突破了传统意识形态传播的界限,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拓展了传播空间。由于“目前网络的基础语言是英语,95%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主导国家是美国”,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和语言霸权,对我国不断实行意识形态渗透,网络上运行的信息潜含的往往是美国的意识形态”[10]91-92。借助网络平台,西方国家以其巨大的信息技术优势,在意识形态争夺中占据有利地位,这也是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妄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的根本原因。但是,由于我们对这一新型媒体的威力缺乏清醒的认识,存在较大的误判和忽视,没有必要的投入,造成我们在意识形态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削弱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对年轻一代的指导权和影响力。

二、全面从严治党与巩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统一与互动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从严治党,十八大以来,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11]2014年10月8日,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讲话时从八个方面提出了从严治党的要求;12月在江苏调研期间,他又将“从严治党”首次提升到“全面从严”的高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开创了党的建设新格局和新境界。全面从严治党与巩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契合。

(一)全面从严治党与巩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目标高度统一,都从属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梦”的命题,指出“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进一步深刻阐述了“中国梦”,指出其目标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期,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经受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考验,要防止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以及消极腐败的危险,就必须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带领亿万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保证。

理想信念作为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历来就是一种能动地作用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巨大精神力量。正如美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丹尼尔·贝尔所言,当今时代,“真正的问题就是信仰问题。它就是一种精神危机,因为这种新生的意识本身充满了空幻,而旧的信念又不复存在了,如此的局势将我们带回到虚无”[12]7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需要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这就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3]11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阀”,理想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如果丧失意识形态话语权,听任敌对势力的反动宣传,主流价值观就会消解和动摇,就会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和信仰迷失,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就会动摇,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将无从谈起。因此,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条件。

(二)作为服务于实现中国梦的手段,全面从严治党与巩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使命各有侧重

全面从严治党强调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并重,从组织上健全,制度上完善,可为软硬兼修,内外并举。而巩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则更加注重于由外而内进行思想洗礼和灵魂改造,在精神上提振、境界上提升、方向上把控、力量上聚焦。精神上提振主要致力于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扫除萎靡不振、意志颓废,消极悲观的情绪,激发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拼搏的斗志,昂扬激情。境界上提升,主要是要帮助广大党员和干部培养高尚的人格,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远离低俗浅薄、享乐主义和腐化生活。方向上把控,就是通过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和陶冶,帮助人们特别是党员干部始终正道直行,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不至于偏离事业的轨道和人生的航程。力量上聚焦,就是要求大同存小异,整合资源,维系社会生活和政治领域思想观念的广泛一致,统一思想,收拾人心,构建共同精神家园,形成思想上的统一战线,把各方面力量聚集到代表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大业上来。

(三)巩固党的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客观上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指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他者”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既是“言说者”通过说话赢得认同的权力,也是“言说者”在力量对比中占据优势而获得的权力,从本质上来说是思想领域的统治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使思想理论宣传和教育具有更好的物质条件,积累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由于管党治党不严,一些单位和部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导致思想理论宣传和教育内容空洞、形式单调,大话、空话、套话盛行;在一些地区,由于好人主义盛行,部分党组织、党员缺乏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不敢坚持党性原则,面对错误思潮态度暧昧甚至姑息纵容,导致西方腐朽思想趁机渗入,封建迷信思想沉渣再起。这些都导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弱化。

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即“言说者”自身的理论魅力和传播力。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者和解读者,又是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在社会中处于“社会精英”地位。他们的一些腐败行为,极大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使党和政府公信力有所下降,人民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和信心被消解,造成马克思主义合法性基础流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据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党的纯洁性研究”课题组的调查,71.43%的人认为目前党的建设中最严峻的问题是“党员(干部)道德作风滑坡”;70%的人认为党员(干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危机的原因是“党员干部腐败问题的消极影响”。[14]一个政党要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不仅要看其传播和宣示的价值、理想与信念,更要看坚持这些信仰的党员是否愿意为了实现这些价值、理想与信念而付出艰辛努力,甚至不惜做出自我牺牲。全面从严治党给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创造了更好的契机。通过思想从严、制度从严,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党员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宗旨意识的普遍增强,必然会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可以重新树立党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三、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巩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逻辑理路

意识形态话语权,从构成要素看,由话语主题(说什么)、话语主体(谁在说、向谁说)和话语载体(怎么说)三部分构成。一种意识形态是否掌握话语权,要看其理论上是否具有先进性、价值取向上是否具有正当性和实践行动上是否具有示范性。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巩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可以从说什么、谁在说、怎么说即大力传播和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言行一致以及不断改进和创新意识形态话语表达与传播方式三个方面入手。

(一)大力传播、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自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并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15]661等方面规定了其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價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6]26。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进一步突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7]。这一系列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反思和自觉。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践者,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应大力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党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巩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

(二)党员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率先垂范、言行一致

一个政党要赢得并不断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要看信仰和传播这种意识形态的政党成员能否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邓小平强调:“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18]177,“凡是需要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18]342。党员干部只有身体力行,言行一致,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信服,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才得以不断夯实和巩固。

曾几何时,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四风”问题,极大损害了党的形象,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部分党员干部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使得人民群众对党的宗旨产生怀疑,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当前巩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必须重视党员干部的实践示范作用,树立言说者的权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19]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首先,在理论教育领域,对党员干部这一重点群体进行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的系统教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成为真学实用的表率。其次,健全和完善相关培训和学习制度,使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就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有助于把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再次,倡导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在日常言行和工作中通过榜样的力量感染人、影响人。最后,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对违法违纪的党员干部,坚决按照规定予以处罚,对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党员干部给予奖励。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紧扣如何保持廉洁本色,对全体党员提出“四个坚持”的要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主题,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19],这些规章制度是全体党员廉洁自律的行为规范,有助于形成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党内政治生活氛围,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不断改进和创新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与传播方式

“就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而言,其话语载体即是指能够传递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一切传播形式与表达方式,它不仅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传播媒介,而且还包括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方式与表现形式。”[20]一般而言,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与表达方式选择越合理,意识形态话语所拥有的“权势量”就越大。

自新中国成立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多采用“革命性”、“运动性”的话语,单调生硬、手段单一,强制灌输和形式主义宣传意味浓重,以致在某种程度上形成意识形态“漂浮”[21]3的状态。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必须摈弃过去那种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和生硬呆板的叙述方式,以人为本,不断改进和创新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与传播方式,“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22]534来丰富其话语体系,“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进人民大众、融入人们心灵”[23],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去,使其贴近生活又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且易于理解,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和传播力。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我们用“老虎苍蝇一起打”、“打铁还须自身硬”、“对腐败零容忍”等鲜活的语言来阐释和概括我们从严治党的决心,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认同感、获得感。同时,适应大数据潮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大宣传”的工作理念,视野宏大、内涵深刻,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创新发展确立了理念与方向。习近平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打破思维定势,实现手段创新,探索破解工作难题上的新举措、新方法,“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24]改进和创新意识形态的话语传播方式,应该综合利用传统传媒与现代传媒的优势,充分利用新媒体,关注自媒体,运用互联网思维,扩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的覆盖面,打造一个功能互补的意识形态宣传平台。

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在国内国际上赢得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关键。而从严治党的制度化的推进,党风的根本好转,党员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宗旨意识的普遍增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和谐稳定、兴旺发达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不列顿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2] 谢晓娟,郭安宁.从严治党与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6):8-12.

[3] 聂筱谕.西方的控制操纵与中国的突围破局——基于全媒体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审视[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3):69-83.

[4]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強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5] 符桂芹.加入WTO后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东北亚论坛,2003(6):85-87.

[6] 朱培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及其建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5(6):52-57.

[7] 王路坦.错误思潮冲击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时代境遇[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6-12.

[8] (英)安德鲁·査德威克.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任孟山,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2-03)[2016-10-10].http://www.cn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2/t20150203-51634.htm.

[10] 童世骏.意识形态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1]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29.

[12]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13]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4] 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党的纯洁性研究”课题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员思想纯洁性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5(3):30-32.

[15]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6]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7]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1-10-19.

[18]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9] 乌梦达,李劲峰,刘硕,朱基钗.释放从严治党最强音:十二大关键词解读六中全会公报[EB/OL].(2016-10-28)

[2016-11-0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28/c_1119802313.htm.

[20] 杨昕.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其实现[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3(3):48-52.

[21]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2] 毛澤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3] 刘云山.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战略任务抓紧抓好[N].人民日报,2009-10-15.

[24]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

责任编校 王学青

Research on Consolidating the Right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naging the Party with Comprehensive Strict Disciplines

HUANG Lijuan1, CAI Xinhua2 (1.School of Management,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Jiangsu, China; 2.Propaganda Department, CPC Nantong Discipline Inspection Commission, Nantong 226018, Jiangsu, China)

Abstract: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managing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ith comprehensive strict disciplines, based on scientific study and judgment about the condition of the world, the country and the Party, is made by the Partys new leadership circling around Xi Jinping aiming at meet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It has brought valuable circumstances for consolidating the right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s and has put forward new and higher demands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naging the Party with comprehensive strict disciplines, the core value system of socialism should be vigorously practiced; with the demonstration role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fully practiced, a positive Party image should be established among the people; and an improved and innovated means of expressing and propagandizing will lead to a consolidated discourse right of ideologies for the Party.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and strengthened Party disciplin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right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猜你喜欢

全面从严治党
《古田会议决议》对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启示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机关党建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领导干部为官做事为什么要紧握法律戒尺
浅析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的现实意义
全面从严治党为领导干部戴上“紧箍咒”
怎样清除政治生态中的“雾霾”
如何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