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2016-05-14叶信曦

化学教与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叶信曦

摘要:为了创建自主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基于“任务驱动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了“有机合成”教学设计,并对模式的实践过程进行反思。

关键词:自主高效;任务驱动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6-008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6.029

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仁慈地给他。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1]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的一切潜力。[2]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自主是方法,高效是目的,自主课堂与高效课堂是密不可分的。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创建“自主高效”的教学课堂。[3]高中化学自主高效课堂是化学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即更好更快地完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三维目标。

“任务驱动的生活化课堂”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4]

具体来说,“任务驱动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很好地创建自主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下面以高中化学人教版中“有机合成”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在创建自主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时,利用好“任务驱动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一、设置生活化情境,引入学习主题

[生活情境] 中央电视台播报的新闻:发改委宣布,为提高药企生产低价药积极性,减轻患者使用高价药的负担,国家取消280种低价西药和250种低价中成药的最高零售价,生产企业可在西药费用日均不超过3元、中成药日均费用不超过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价。

[教师引导]虽然有时我们会埋怨药品太贵、做检测太贵,但是现代医学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们的生活。除了合成了诸多医疗器械和设备,有机合成还合成了诸多药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机合成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改变。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线索(有机合成给生产生活带来的改变),利用兴趣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设置的情境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教学体会] 生活化的引入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并不少见,但部分引入与引入后的课堂主体内容缺乏联系。依据课堂主体内容选择恰当的生活化情境,可以使得课堂教学始终围绕情境展开,从而在完整的化学课堂中形成生活化的情境线索,使得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致和热情,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化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二、设置问题式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问题1]唐朝,人们服用柳树皮汁止痛、退烧。研究表明,柳树皮的药效成分是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有机合成在人们止痛、退烧中可以起什么作用?

[回答1]有机合成可以制备天然有机物,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

[问题2]水杨酸对胃的刺激大,而且味道令人生厌。为了保证疗效,并解决上述问题,有机合成可发挥什么作用?

[回答2]有机合成可以对天然有机物进行局部的结构改造和修饰,使其性能更加完美。

[问题3]如何利用水杨酸合成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回答3]

[问题4]工业上选择乙酸酐与水杨酸在常温常压下反应制备阿司匹林的原因。

[回答4]有机合成选择比较温和的反应条件。

[问题5] 通过一步反应合成用途广泛的CH3CH2Cl(原料不限,写出尽可能多的转化图,并选择最优者)。

[回答5]

相对来说,①、②比③好,有机合成选择产率较高的反应(副反应较少)。

[问题6] 使用CH2=CH2及无机试剂合成CH3COOCH2CH3(假设每一步反应的产率都是50%,选择最优合成方案)。

[回答6]选择②更好,因为有机合成选择步骤较少的合成路线(总产率较高)。

[问题7]使用甲苯及无机试剂合成水杨酸(已知-CH3及-OH是邻对位定位基,-COOH是间位定位基)。

[回答7]可能出现的答案:

①中最后一步羟基也会被氧化,②中第二步溴代应该发生在羧基的间位上,③正确。有机合成,需要考虑官能团的引入顺序及官能团的保护。

[问题8]尼龙袜的发明与其风靡(观看视频“公司的力量”片段)说明了什么?

[回答8]有机合成可以合成有特定性质的、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有机物,以满足人类的特殊需要。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化情境,依据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精心设计系列问题并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解决方案,创设问题线索(有机合成的作用及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课堂任务中,驱动自身的自主高效学习。

[教学体会]提问是常用的教学策略,只有精心设计问题及系列问题,在提问及追问中才能让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从而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并在必要时给予知识或方法支持,有利于学生由“实际发展水平”发展到“潜在发展水平”;设计系列问题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在认知上的层级发展,问题的难度应该螺旋式上升,从而在系列问题的不断解决中实现学生能力的螺旋式发展。此外,仅仅在引入时采用贴近社会生活的素材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推动学生真正热爱化学的作用并不理想,而且时效短暂。因此,在设计系列问题时要紧紧围绕在引入时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化学”,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的了解及掌握,强化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现代社会关系的认识与感受。

三、组织思考与讨论,注重学生主体

[教学过程] 学生已经学习完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掌握了官能团的性质及互相之间的转化方法,并且归纳了有机物各物质类别(烃及其衍生物)间的转化关系图。在思考有机合成的问题时,引导学生综合使用正合成分析法(从原料通过反应合成中间物质,然后逐步合成目标产物)及逆合成分析法(从目标产物逆推中间产物,最终逆推到原料)。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应该是自主高效课堂的主体,教师借此引导学生充分开展自主学习,创设课堂的学生活动线索(解决有机合成中的系列问题)。

[教学体会]在问题式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可以在思考、交流、表达、改进与反思的过程中充分自主参与到课堂的思维过程当中。在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学生也充分体验了过程与方法,并在自主、高效掌握知识与技能后收获自主高效课堂的成功与喜悦。教师作为主导,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自己收获知识及能力的增长。

四、反思学习过程,建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中,伴随着问题的解决,及时组织引导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及结果,从而引导学生自主高效地理解有机合成的作用及要求,并掌握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方法(正逆合成分析法)。有机合成的作用:可以制备天然有机物,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可以对天然有机物进行局部的结构改造和修饰,使其性能更加完美;可以合成有特定性质的、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有机物,以满足人类的特殊需要。有机合成的要求:选择比较温和的反应条件,选择产率较高的反应(副反应较少),选择步骤较少的合成路线(总产率较高),考虑官能团的引入顺序及官能团的保护。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自主高效学习过程的深化,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创设出整节课的化学知识线索及学生认知线索。

[教学体会]反思、归纳、总结不一定要在课堂结尾处进行,而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开展相关思维活动。

五、结语

人教版“有机合成”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完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官能团的性质及互相之间的转化方法,本节课要求学生理解有机合成的作用及要求,掌握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方法。为了创建自主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基于“任务驱动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了“有机合成”教学设计,示意图如图2所示。

本节课课堂时间有限,布置适量精选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将自主高效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此外,在设置情境后,由学生结合教学目标自主确定学习任务(设计生产生活中有机物的合成路线,实验条件允许还可以亲自合成),便可以“翻转课堂”,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和开放度。学生分组确定任务后,在课下完成任务,并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反思、总结。当然,翻转课堂后,需要教师对小组的指导更加细致、长久。课堂的不可预见性也随之增加,在课堂中会形成更多的生成性问题,需要教师充分备课并随机应变,抓住有价值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 陆蓁,王海英.自主学习——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J].化学教学, 2011,(6):35-37

[2] 赵向军.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育, 2012,(3):17-20

[3] 魏银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自主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 2011,(19):109

[4] 杨茵.“任务驱动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5):18-19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