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化学后进生的学习行为分析及转化策略探索

2016-05-14王敏

化学教与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策略探索学习行为内驱力

王敏

摘要:为了解决高三化学后进生,研究了优生与后进生的学习行为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四点转化策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尝试在解题中构建思维导图,促进对学科知识的深度学习,激发学习内驱力,培养后进生的自信。

关键词:后进生;学习行为;策略探索;深度学习;内驱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6-007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6.026

在高三化学复习备考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课听懂了题目不会做,简单的题目一做就错,一到考试就会出现审题不清等问题。与他们一起分析考卷,有时不用点拨,就恍然大悟,可以滔滔不绝说出错误原因。他们说考试时间紧、压力大,有些题目来不及思考分析,盲目答题,总是会陷入命题老师设计的陷阱。而这些问题导致的差距恰恰把他们挡在了优秀学生的行列之外,成为了化学学习的后进生。而在高三复习的紧张环节中,学生本人和老师们都甚感困惑,束手无策。

面对这种现象,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实现后进生向优生的转化,顺利通过高考的检测,就显得意义非凡。笔者调查对比了班级两次大型考试(市级期末考试和市级模拟考试)达A+的15名优秀优生和未达B(即C)的8名后进生的学习差异点。期望通过对比分析,找出症结,寻找对策,让更多的学生在高考中达B等级以上,不影响自己的大学择校,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一、化学优生与化学后进生学习行为的差异对比

二、化学后进生的学习行为分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反应出学生自己进行学习的动机、态度、习惯、学习能力、个人性情等。学习行为不是指他要获得的知识技能的行为,而是指学生通过怎样的途径去获得这些知识与技能所展示的行为方式。

从上述化学后进生与化学优生的学习行为的对比我们看出的明显差异,制约了后进生的发展进步,这也是实现后进生转化为优生的突破口。具体的表现为:对化学知识的感受与迁移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的主动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能力等方面。化学优生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具有强烈的化学学习动机和学科素养,因此要想实现化学后进生的转化,不能单纯地依靠每次考试后的成绩评价,应该要从转化后进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后进生的基本学科素养入手。

三、化学后进生转化的策略探索

1. 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

后进生的化学学习不能只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要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即教育学上的知识迁移。后进生的知识储备多数是通过记忆,而忽略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因此如果能在学习中引导他们主动迁移,形成知识网路,可以事半功倍。

例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这一现象及原理可以进行如下迁移。

【物质迁移】(1)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书写。

(2)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书写。

(3)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书写。

经过物质的代换,学生对反应方程式的记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将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归为同类,随着气体的量通入的不断增加,生成物由正盐转化为酸式盐。

【原理迁移】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如何来除?

二氧化碳中混有二氧化硫如何来除?

气体除杂教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且易错知识点,尤其对于后进生,总是不能很好理解。归根结底对除杂的原理不清楚,更多的是除杂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原理。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学生总是认为选取碳酸钠,认为可以除去氯化氢,同时可以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而忽略了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因此,通过对二氧化碳与碱反应的迁移,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减少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对知识主动的迁移思维,一改化学只能靠记忆才能学好的观念,为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尝试在解题中构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表达思维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可以把各级关系用层级图表现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后进生对知识的储备多数时候处于混乱状态,倘若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主动构建,定能在学习转化中发挥出强有力的功效。

比如,下面就以求算化学式一类的计算题为例。求算镁铝碱式碳酸盐[MgaAlb(OH)c(CO3)d·xH2O]的化学式。根据题目所给的数据,要学生首先呈现出解决这类题目的思维过程。由题中数据可以求得哪些量?未知的如何求?学生呈现了如下的思维过程:

根据数据可以求得:镁离子、铝离子和碳酸根的物质的量;根据电荷守恒可以求得氢氧根离子;最后根据质量守恒可以求得水的物质的量。至此本题可以很清晰地解决。即使再遇到类似的题目也会不慌乱,按部就班求算就会轻松解决!

思维导图可以是知识的梳理,也可以是解题的思维过程的展现。后进生若能在新知的学习和旧知的巩固上多运用思维导图,必能在知识的理解上更加透彻;若能在解题时多做思维层次性地训练,必能成为优秀生!

3. 促进对学科知识的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基于原有知识能力之上的,以学习者主动参与为前提、重视知识结构的建立和认知策略的元认知过程,以知识迁移和认知策略迁移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后进生学习的共同特点就是停留在知识本身上,缺少必要的理解、反思与总结,停留在知识的表层上。比如下面这个问题就可以这样进行深度学习:

【教师】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被哪些氧化剂氧化?

【学生】氧气、高锰酸钾、硝酸等

【教师】过氧化氢可以吗?

【学生】应该可以,氧化性也很强!

【教师】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推测?并说出你的想法。

【学生】 如果反应,二氧化硫就会被氧化成硫酸根,只要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看是否生成白色沉淀即可。

【教师】非常有道理!所以,化学反应没有那么深奥,却很奇妙。有想法时就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去证明,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经过这样的深度追问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善于思考、追问、反思的好习惯;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获取的知识记忆深刻,很难遗忘。在对知识深度学习的过称中,学生还可以学到新知,复习旧知,学习的成就感大大提升。这样的学习对培养后进生的学习习惯,提升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4. 激发学习内驱力,培养后进生的自信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后进生之所以暂时落后,大多是学习内驱力缺乏,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在动力,久之,恶性循环,学习感到吃力,缺少自信。要想有所转变,必须从源头着手,让后进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带给自身的愉悦感,激发起要学的欲望。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后进生表达学习的思维过程,并以他能接受的表扬方式去称赞他,课下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关心他,这样他就会在鼓励与欣赏中逐渐自信起来,从而成为优秀生。

比如:后进生对实验基本操作不熟悉,在做题中经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错误。究其原因,动手实验少,平时课堂老师讲的时候又没有集中注意力,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将这些后进生组织起来,带领他们到实验室,一起熟悉实验仪器,了解这些仪器的使用及操作注意事项,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减少了后期作业出错的概率,效果非常明显。

再如,在有机合成练习中,我投影了一个学生的作业,他在合成步骤中将试剂加入顺序错误,非常尴尬;但是我在他合成的步骤中看到他运用到了官能团的保护,而这个却是很多合成中学生容易遗漏的。为此,在这个点上表扬他,及时缓和了他沮丧的心情,又树立了他继续探究的信心。

后进生的形成是长期积累所致,固其转化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高三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只要找准症结所在,有的放矢,量体裁衣,定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将其转化,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刘岩,张发新. 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化学教学,2015,(9):19-22

[2] 程俊,沈联东.高三化学优生的学习品质特征及培养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6):15-18

猜你喜欢

策略探索学习行为内驱力
破译自推娃的密码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浅析中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影响因素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深入课改 实践课堂 探索策略
大数据思维下教学过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