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初中化学微课制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6-05-14缪陈亚

化学教与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制作初中化学微课

缪陈亚

摘要:初中化学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即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与制作短小精炼、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化学微课,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化学。文章以初中化学教学为载体,浅析了如何制作初中化学微课以及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课;制作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6-0038-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6.01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课……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化学微课是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其核心是课堂教学微视频,同时还包含自主学习任务单、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具有主题突出、类型多样、情景真实、交互性强、可生成性、使用方便等强大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它承载着授课者的智慧和启迪,是一种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的新生力量。

微课的建设和应用,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延伸,促进了传统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对于学生来说,化学微课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灵活、开放、交互性好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专题学习、探究学习、移动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切实做好分层教学,弥补课堂教学的缺失,大大提高了化学学习的效率。

对于教师来说,微课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有利于教师网上听课评课、开展跨区域网络教研,进而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同时化学微课是课堂教学中的灵活素材,是教师备课资料的重要来源。

此外,在公开网络平台发布的化学微课还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资源,有利于社会公民对化学的学习和了解。

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来探讨初中化学微课制作的具体做法和一些想法。

一、如何制作化学微课

化学微课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选定主题、设计微课、制作课件、录制微视频、视频编辑、发布微课等,其中选定主题、设计微课(特别是学习设计)是微课质量的决定因素,录制微视频则是微课制作的关键环节。

1. 选定主题

主题必须是关注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或教师教学的亟需,适合做微课的内容应该是化学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易错点,即化学教学中的核心知识点。实践表明,确定主题可以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筛选,比如“物质的构成奥秘”主题中的“分子的性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中的“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中的“金属的化学性质”、 “科学探究”主题中的“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探究”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有制作微课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微课才能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

同样,主题的选定也可以来源于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反馈的问题,教师根据在实际教学中所搜集的信息进行遴选。这些主题切入口较小、针对性强,容易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浓厚兴趣。

2. 设计微课

化学微课是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单等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的先导工作是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和思想,教学设计及学习设计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微课的质量。

实践表明,在化学微课的设计中,教师往往重视的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不忘初心,化学微课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的重要资源,因此在微课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按照由浅入深、化繁为简的原则,引导学生认真地观看,积极地思考,发现问题,汲取化学知识。

从实践操作角度看,为了更好地使用微视频需要设计有对应的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具体来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和学习需要,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材料开展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看、思、练”有机结合起来,以任务驱动教学,以问题引导深刻思维,做到有序有效。

3. 录制微视频

微视频是微课中最核心的资源。目前来说,微视频的主要录制方式有拍摄式、录屏式、动画式、混合式。拍摄式即通过外部摄像设备(比如摄像机、手机等),对教师及讲解内容、操作演示、学习过程等真实情境摄制下来的教学视频。录屏式即是通过Camtasia Studio 录屏软件,录制教师对着PPT的讲解、分析、演示过程,其中亦可辅助于交互电子白板进行录制。动画式即是运用图像、动画或视频制作软件(如Flash、绘声绘影、Movie Maker等),通过脚本设计、技术合成后输出的教学视频。混合式则是上述多种方式的混合应用,制作而成的教学视频。

实践表明,“录屏式”是目前初中化学微视频录制中一种比较容易操作、使用频率较高和效果较好的录制方式。

为增强视频的视觉效果,录制完毕后还要对视频做进一步优化,同样可以利用Camtasia Studio对刚刚录制的初步视频进行剪辑,在视频的主要教学环节可以增添字幕,来补充微视频中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必要时可以配背景音乐。实践表明,优化过程切忌将视频过渡渲染,否则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干扰,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

发布微课是制作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将微课的相关配套资源打包后上传到指定空间或公共网站,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当然,根据微课的类型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发布的方式及资源种类可以做相应的选择。在后期微课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使用微课的效果,收集学生的反馈建议,以便对微课做进一步的优化。

二、制作化学微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怎样才能制作出能穿透屏幕的精彩化学微课呢?

制作化学微课绝不仅仅是多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需要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有效的设计和精心的制作,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微课要“微”

微课之所以称为“微”课, “微”应有两层含义:一是时间短,一般微课的时间控制在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因为时间太短内容讲不清楚,时间太长则学生没有耐心看完。根据黎加厚教授提出的“注意力十分钟法则”: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会持续下降,其中高效率的学习能保持的时间最多不过十分钟。二是知识点小,即解决一个问题。微课应该始终围绕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关键问题、疑难问题进行,突出重点,切忌过度的引入和铺垫,以真正体现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

2. 讲解要“透”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的“讲”非常重要,但微课不是师生面对面的教学现场,因此对教师“讲”的要求比传统课堂更高。首先,教师的讲解要做到思路清晰,准确无误,语言精炼;其次,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富有感染力,在人物表述上宜多采用“你”和“我们”之类的称呼。最后,讲解的语速和语调能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进行调整和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似乎“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深深感受到学习过程中老师与自己的互动。

3. 现象要“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微课中自然少不了化学实验。微课所涉及的化学实验尽可能是真实的,必须做到操作规范,现象明显,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快进和放大作用,让学生可以清晰观察到化学变化中的主要现象。当然,在微课中有时也可以恰当地辅助利用生动、直观的模型和仿真实验,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实验现象,经历实验过程、学习实验方法,体会并逐步形成化学思维。

4. 形式要“活”

根据 VAK 理论(多感官教学理论),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呈现形式的选择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内容呈现形式的设计和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要兼顾不同学习风格类型的学生的注意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做到。而化学微课在形式上可以给学习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视、听、动相结合的知识呈现形式,再结合自主学习任务单和质疑条,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就像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和冲动,想去学、愿意学、容易学。

5. 环节要“全”

微课是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微视频片头应显示课题、作者和单位,在微课教学开始时要点明教学目标,过程中要有问题、有讲解、有实验、有练习、有作业,结束时有简短的总结。因此,不能把微课简单地等同于传统完整课堂教学的某一片段,必须注意微课环节和结构的完整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不断进行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变革与尝试。化学微课,作为一种积极的尝试,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不仅可以促成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还可以提供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最终实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双重目标。当然,如何推动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构建学习平台,完善评价和反馈机制……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话题,作为教育的追梦人,让我们一起在摸索中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张军,初中化学微课现状、问题与思考 [J].化学教学,2015,(1):40-42

[3] 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猜你喜欢

制作初中化学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应用瀑布模型的MOOC制作方法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