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016-05-14姜方龙

新课程·中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外实验思维能力兴趣

姜方龙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初中科学教材经过这几年的修改,知识的难度和深度有所减小,但教学质量还是难以提升,农村学生与城区学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开展课外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角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课外实验;兴趣;思维能力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科学实验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以实验促教学、实践促理解的教学理念正逐渐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实验对于科学教学而言,不管怎么强调也不算过分,这话不无道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每个教师心知肚明。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尽如人意,尤其在农村初中做实验很少,很多教师不喜欢做实验,只有在公开课或比赛时做,平常的课很少。究其原因是怕麻烦,先要填实验报告单领取仪器,结束后再送还实验室,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做实验时,有的学生不专心,纪律混乱,教师组织课堂就累,教学任务常常不能完成。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转换一种思维,将实验课适当开放,消除学生对实验的神秘感,满足学生对器材的好奇心,将一些实验放到课外去完成,则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如今的初中实验室都拥有相当不错的硬件设施,配有足量的仪器药品。一些用于教师演示的实验仪器逐年添置好几套,而每次只是使用一两套仪器,而且是每学年才使用一次,大多数仪器都闲置在仪器橱里。实验仪器的利用率非常低,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实验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课外小实验,能调动学生积极因素

实施了义务教育,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家庭、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学习毫无兴趣,这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利用学科的特点,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刚进入初中就做大量的小实验,提出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消除学生对科学的畏惧感。初中生好奇心强,特别是接触到仪器时,会特别有新鲜感。平常要设法让学生多接触仪器。如学习测量体积,把量筒、烧杯分发给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测小石块和漂浮的石蜡、小木块的体积。他们会发现下沉的物体体积好测,但漂浮的不规则物体如何测体积?量筒里放不下的物体,体积该怎么测?一接触到这些问题,他们都能积极思考,积极体验。学习《透镜》一节,把一些凸透镜、凹透镜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午间利用太阳光观察会聚发散情况,用凸透镜、凹透镜看景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凸透镜、凹透镜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能很好地辨别近视眼镜与远视眼镜,为下面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及远近视的成因与矫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外小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一些有趣的、神奇的实验极易唤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展现一些生动直观的学习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如对着漏斗往下吹乒乓球的实验。该实验观赏度很高,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哪有乒乓球不掉下来的?一听教师介绍就很想试一试,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把这个实验放到课外去做,做前先适当分组,再把漏斗发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然后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实验,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做一些课外实验的延伸和拓展,这样不仅能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增加对课堂知识与技能认知,还能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新的收获和体验。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后,学生已经感受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且也感知了多种器材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课堂外让学生利用玻璃杯去做倒水发声和敲击发声的实验,观察往杯中倒水,随着杯中水量的变化,声音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敲击玻璃杯,通过改变杯中的储水量,发现所产生的声音也会不一样,这样就为后面学习音调知识起了很好的铺垫,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课外小实验,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是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使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在实验过程中,为了进行正确的思维活动,学生就必须认真观察,在思维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动手操作,熟练地掌握操作要领。如学习摩擦力,教师会演示筷子提米的实验,本实验有许多细节上的注意点,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成功与失败,在失败中获得思考,在思考中得到改进,在改进中收获成功。如米粒没有压紧,筷子插得不够深等都会使实验失败,在米上加点水实验就容易成功。“米上加水”,同学就会联想到生活中手上沾唾液,但“雨天路滑,注意安全”的提醒语含义又不同了,这是为什么?学习了大气压,在两块玻璃之间滴一滴水,这样两块玻璃就不易分开,学生总认为玻璃是被水粘住的。做“覆杯”实验,有的学生也认为纸片不掉下来是纸片被水粘住了。如何消除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只有让学生去思考去体验,不妨在塑料杯底扎一个小孔,先用手指堵住小孔再装上水,待杯子倒过来时再移开手指,发现纸片掉下来了,学生自然明白纸片不是被水粘住的,同样两块玻璃难分开是由于大气压。

四、课外小实验,能辅助教师突破难点

科学中的许多问题,凭教师的理论讲授是不够的。如用密度计测液体的密度,学生对密度计的刻度特点理解不深,容易搞错。让学生回家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制作一个密度计。学生参与制作的密度计花样繁多,有的用筷子,用吸管,用空毛竹,下端有绕铁丝,有沾橡皮泥或钉一个铁钉的。不管用什么材料,只要可以用就是成功的。再用他们制作的密度计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并在两种液面所在位置作记号,这样学生就明白密度计的刻度为什么是“上小下大”,同时对浮力有了更深的理解。如再把你制作的密度计放入密度为1.2 g/cm3的另一种液体中,观察它的变化,学生就懂了。

五、课外小实验,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课外生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辅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坛坛罐罐制作实验器材,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如将一只薄膜塑料袋放入玻璃杯内,使塑料袋尽可能贴近玻璃杯内壁,再将袋口沿玻璃杯口翻过来用橡皮筋扎紧,这时很难将塑料袋从玻璃杯内拉出来,让学生亲身体验,亲手感知一下大气压的存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是不够的,应延伸到课外去,发挥各自的特长,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六、结合教学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外小实验

课外小实验对课堂教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又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心中有数,同时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要给学生适当分组,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各尽所长,互帮互学,让所有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每组推荐一名组长,负责仪器的发放和回收,仪器放在指定的地方,不得混淆,这样能及时发现仪器是否有损坏或遗失,如有损坏要适当赔偿,让学生养成爱护仪器的好习惯。其次要建立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从而激励学生,防止课外实验流于形式,也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改进教学。

总之,课外小实验,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和实验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海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农村学校的实施[J].中学物理,2014(5).

[2]孙传刚.用“土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中学物理,2014(9).

猜你喜欢

课外实验思维能力兴趣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探究活动教学研究
强化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关于有效开展物理课外实验活动的几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