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的困境及对策探究

2016-05-14苏琼瑶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勤工助学民办高职对策研究

苏琼瑶

摘 要

高校勤工助学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办法,对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但是,民办高职院校在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上尚存在认识不充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应全面分析学校自身、学校所处地区、高职学生的特点,并提出有效措施,发挥民办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对学生发展上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民办高职;勤工助学;对策研究

1 勤工助学基本认知

高校勤工助学,是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是指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运用科学知识、专业才能等为用工单位或个人提供智力、体力服务劳动,以获得相应报酬。这项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且使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取得相应报酬,这是对广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资助办法,是对他们安心完成在校学业的有力支持,同时,勤工助学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促进,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起到积极的作用。

2 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2015年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中,明确指出完善资助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公平公正、多元投入、规范高效的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但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办学体制的不同,办学基础的薄弱,民办高职院校的勤工助学工作面临着很多问题。

2.1 勤工助学思想有待提升

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形式,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之一,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但在民办高职院校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偏颇,民办院校用于资助工作的经费有限,致使由经济决定的资助工作往往存在思想上的滞后和被动。另外,民办院校的资助工作往往由非专业出身的教师担任,对于资助工作的政策领会不够深入,片面强调其中资助的作用而弱化育人功能,致使具体工作中没有开拓创新,没能与实际结合。再者,对于勤工助学的参与者广大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认为勤工助学只是困难生的专利,而忽视了勤工助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2 勤工助学机制有待完善

勤工助学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有着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目前,虽然很多民办院校建立了专门的资助管理部门,出台了一些相关文件及政策,但仍然存在着制度没成型,机制不完善、权利保障缺失,实际助学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无有效数据库、沟通协调不及时、应急处理经验欠缺、实际操作较随意等问题。

2.3 勤工助学岗位形式有待扩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勤工助学岗位单一,层次较低,且较大多数集中在学校内部,多为校内卫生清洁的体力劳动,岗位技术要求不高,报酬不高,学生选择余地较小,缺乏创新,这种类型的勤工助学工作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形成勤工助学岗位单一化——学生积极性不高——岗位无人问津——勤工助学不能有效开展的恶性循环。

3 民办高职院校勤工助学措施分析

3.1 转变观念,发挥勤工助学工作的积极作用

首先,民办院校从根本上要重视对于勤工助学工作的积极作用,转变原有观念,做到助学与教育相结合,发挥勤工助学对于学生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民办院校在经费有限的基础下,尽量强化勤工助学工作的高效性,把有限的经费发挥到最大价值,利用新媒体,与社会、行业、企业有效互动,宣传动员企业、行业有志之士参与其中,提升社会对民办高校助学工作的认识,加强与其合作,增加社会助学金、助学岗位等。其次,对在校学生利用各类活动和宣传手段,从家庭经济资助和自我提升相结合的角度,带动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劳动观念、纪律性和责任感,使他们通过勤工俭学这门“课”的学习,汲取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所得不到的营养,并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陶冶情操,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3.2 规范制度,完善勤工助学工作的制度建设

各民办院校应在学院长远发展的宏观规划上,确保学校资助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勤工助学项目化、实用化,结合学校实际,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信息采集——制度保障——校内外相结合——应急处理——教育引导系列工作机制。信息采集建立勤工助学学生基本情况资料库、需求资料库,形成动态管理;制度保障涵盖勤工助学工作细则、勤工助学工作流程、校企合作细则等规范性章程;校内外相结合规范校内实习岗位的技能要求,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协议等;应急处理针对一些在学生勤工实践过程出现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教育引导对即将进行、正在进行、已经完成实践的同学,进行不同阶段的教育引导工作,针对各阶段特点设定各类教育活动。

细化勤工助学工作者任用、培养方案,培养资助专家,提升勤工助学工作的专业水平。民办院校应在资助工作者用人条件中加大专业化的要求,出台系统全面的培训计划,培养资助育人工作的专家,提升这支队伍的专业化程度。

3.3 拓宽渠道,通过勤工助学校内、校外双管齐下

目前,部分高校只重视学生在校内的勤工助学,对学生校外实践较为忽视,这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充分挖掘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把大量后勤工作、设备维护工作、礼仪接待工作细化出来,由校内学生完成,在此过程中,强调专业尽量匹配,如计算机设备维护可由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来实践,礼仪接待由商务管理类学生来对口实践,实现岗位工作高效、学生得以实践的双赢局面。高校资助工作者要大胆的“走出去、请进来”,高校相关工作者应积极走向人才市场、超市、小型企业,筛选出一些有企业用工资质并有兼职工需求的企业及岗位,登记在册,及时更新,适时组织相关的勤工助学招聘活动,把学生推荐到合适的社会岗位中去。

3.4 结合特色,实现学校、企业无缝对接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成功经验,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学生勤工助学有着积极的作用,民办高职应充分结合此模式,加强勤工助学工作的贯彻和落实。利于工学结合储备的合作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在工学结合教育教学之外,根据企业用工需要,在企业用工紧张或订单较多时,动态性的推荐相关学生进行较简单的勤工实践。

3.5 创新形式,加强寒假、暑假实践力度

高校寒暑假实践活动,是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各高校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都做了充分的部署和实施,特别是随着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推进,大学生越来越重视暑期社会实践,甚至利用寒假参加社会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优点在于实习时间较长、实践岗位集中、易于开展集中的社会实践,基于此,民办高校应抓住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的重要时期,拓宽实践领域,创新实践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一批社会实践基地,配备实践指导老师,学生有目的的实践,学习知识、提升技能,获取报酬,使大学生在规范、集中的实践中收获实际的意义。

3.6 借助平台,加快勤工助学向创业就业转变

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人创新的指导意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时代标志。高校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他们思维活跃,对创新创业有着独特的见解,善于抓住机遇、付诸行动,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可能性。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强,对专业技能的实践操作表现积极,特别是部分学生通过与专业匹配度高的勤工助学使其专业技能快速提升,较快捕捉行业发展方向、企业技术水平、市场创业机遇,加之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品质,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创业作为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逐渐使大学生从简单的勤工助学转向创新创业,有效推动高职院校创业就业工作。

4 结语

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应全面分析学校、学生的特点,结合区域经济特点,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在校内外岗位、不同时间段、专业相匹配的实践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以快速提升,开创民办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方浩瀚.大学生勤工助学途径的拓展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7):15-16.

[2]夏金元.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7(06):11-12.

[3]孙湧、蔡学军、孙宏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6(10):24-26.

猜你喜欢

勤工助学民办高职对策研究
对民办高职质量工程内涵建设的建议
基于激励管理机制探究高校图书馆志愿者与勤工助学的持续发展
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析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校内考务管理工作实践与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改革探究
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来华留学生勤工助学、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