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心理原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14焦扬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大学英语教学

焦扬

摘 要

在英语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掌握学习语言的一般心理机制。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如何针对大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结合知识获得的特点,合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每一位英语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心理特征;“以学习者为中心”

1 引言

在大学教育中,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在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中开展,然而,由于文化环境的束缚等原因,很多学生在课堂之外感受不到英语的应用,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是通过建构获得的,同时也包含着重构的过程。英语学习的实质,是使英语系统在头脑中与汉语系统接通,经过信息加工,建立起新的联系系统的心理过程。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法、应用等方面的差异性,使学生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易受到制约,即受到个体先天倾向和原有知识的影响。同时应注意到的是,知识的获得通常是以独特的方式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逐步获得,一个人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需要通过参与这个领域的活动而获取。基于知识获得的这一特点,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意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课堂教学关乎教师和学生,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必将有助于课堂教学潜能的激发。

2 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心理

今天的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是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也是互联网普及、全球化迅速发展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亲身经历了国家富强、科技发展、高等教育普及等一些重大变化,这些经历一方面使他们视野开阔、注重民主独立,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自我意识强烈。他们有热情、有理想,却又缺乏坚定的意志,容易感情用事,导致行为失控;他们个性张扬、思想活跃,但受挫力较差;他们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的一代,渴望友谊,但却不善交往。如何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点,结合知识获得的特点,合理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上使学生主动建构英语知识,是每一位英语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动机是一种可以激发、指向和维持行为的内部状态。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激励和指导作用。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这两种动机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学生的行为和认知过程。具有较强内部动机的学生不需要外界的诱因,就能自主学习,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很大,以奖励或惩罚来强化行动从而达到目标,行动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动力。试想学生本身对英语有很大的兴趣,就会自主学习并积极参与与英语相关的各种活动,相较于其他同学,他们实践多、进步快、效果好。人的知识是通过建构获得的,人本身是刺激信息加工和行为活动的主体。当学生受到内部动机的驱使,积极主动的建构英语知识,就会从英语学习中获得满足,逐渐增强学习的独立自主性。相反,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驱使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本身并不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教师应该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对课堂内容产生积极的感情。

动机的亲密搭档是“情感”,学习者在任务上所具有的感觉、情绪和心境。 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分析,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感觉—思维—创造,称作认知过程;二是兴趣—情感—意志,属于意向活动。认知决定意向的强弱,当认知活动深入时,意向过程就会得到相应的加强。另一方面,意向决定认知的水平,当学生对英语学科不敢兴趣,情感不强烈,意志薄弱时,就难以激发出他们智慧的火花。英语教学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把认知和意向这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起来。随着英语知识数量的增加,学生长时记忆中的知识体系也在被重新组织。这时英语学习难免会遇到瓶颈,更需要教师合理的调整学生对英语知识学习的认知与意向之间的关系。新知识的获取与掌握,只有经过学习者重新建构,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起来之后,才能够真正加以运用。重构的过程比起初建构知识的过程更精细、更细微。知识重构的过程主要归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及其产物。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换为自动应用的过程。 (OMalley,1990)而这种结合与转换都必须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实现。这些特点更加突出了英语教学要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3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来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反对教师完全主导课堂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单纯的“满堂灌”,主张激发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发散儿童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今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就是将“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运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这种教学模式易造成学习者主体意识缺失,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消退。而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在重视和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更加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多听、多练、多说,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应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进行英语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获取知识。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再是简单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性、创新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成就感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动力。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要发掘和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情感丰富,自我意识较强,更加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尊心强,因此,教师应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应多鼓励、肯定他们。在教学中可利用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教师可以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学生的行为达到预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方式,也是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最好的时机。在讲授新课之前,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去预习了解新课程的内容和重点等。在讲授新课程过程中,提问可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及时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讲授新课程之后,多用提问检查理解,并推动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教师如果能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与表扬,问题设置上由浅入深,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置不同深度问题,通过启发、诱导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有兴趣回答问题,正确的答案会让学生增强信心。教师应适时的给学生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情况,对自己合理定位,争取更大的进步。当然,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容易犯一些错误,教师应以启发为主,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一般不宜打断学生的回答进行纠错,而是在结束或者暂停时进行。另外,纠错时应以鼓励为主,防止学生产生过分的焦虑和挫败感。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但也要实事求是。过分的表扬会使学生忽视自己的问题从而导致消极的结果。在批评时,要注意分寸,利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的方式、方法,把鼓励与批评结合起来,创造宽松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大胆说话,真正做到把语言学习与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3.2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予一定的肯定之外,也要注意让学生学以致用。大多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逐步获得。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对学科知识进行探索、甄别、掌握和运用的发展前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满堂灌”,注意演绎与归纳的并用:通过借助VOA、BBC新闻等练习听力;通过对短语或词组的联想来扩展和巩固记忆内容;通过理解词根来帮助学生进行单词记忆;通过介绍一些与英语知识相关的外国文化使学生更加理解等。

毋庸置疑,英语课堂教学作为英语学习的基本途径存在着一定的优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好,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并且利用课堂表现可以获得学生最直观的学习情况。但是课堂上语言实践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很有必要开展课外活动,如“英语角”、 “英语演讲比赛”、 “英语话剧表演”、 “英语听力比赛”、“词汇比赛”、“英语文化知识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增加学生练习语言技能的机会。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些活动的设置既可以复习所学的英语知识,又可以拓宽英语知识面,这是建立在和谐、又有稍许竞争的气氛上的。一旦学生的表现欲受到激发,便会积极参与与英语学习相关的活动,这使他们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学生的自信心无形增强了,兴趣也在逐步地建立。

4 结语

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作为一门外语,本身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束缚。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基本学习阵地,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切实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大学生的英语教学活动必须考虑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心理动态,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更需要与学生平等互信交流,在此基础上才能合理帮助学生对新信息和新技能进行心理加工,这才是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体的教育。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认清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探索并组织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是成功教学的必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杨连瑞,肖剑芳.英语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2][美]简妮·爱丽丝·奥姆罗德,雷雳,刘铭心,郭菲,伍亚娜译.教育心理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OMalley,J.Michael and Anna Uhl 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227.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大学英语教学
洞察儿童审美心理特征,保护儿童原生性表现
抓住幼儿心理特征 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