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西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5-14符茂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对策

符茂

摘 要

为解决粤西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本文对粤西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调研结果表明,粤西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及社会关注与帮扶等层面上均有改善空间,政府、社会、学校与家长必须多方共同努力,而且改变孩子长期不能与父母相见的现状是问题解决的根源。

【关键词】粤西地区;留守儿童;对策

1 调究的背景与意义

广东省GDP总量位列全国第一,是对中国经济贡献最大的省份。但也是经济发展最不平衡的省份之一。珠江三角洲发展比较充分,东西二翼及粤北山区仍然滞后。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农村青壮年为了脱贫致富,纷纷离开家乡奔向发达地区务工,导致农村产生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存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广东省目前约有农村留守儿童431.26万,主要分布在湛江、茂名、梅州、肇庆、汕尾、清远、韶关、云浮、揭阳、阳江、河源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以粤西地区的湛江市为例,据2014年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湛江市留守儿童已达10多万人。留守儿童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现:父爱母爱和家庭教育的缺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和父母聚少离多,疏于沟通,缺乏父母直接的教育与呵护,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孩子在心理方面出现偏差,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或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性格弱点。研究如何避免或减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探索让其健康成长的途径和方法便迫在眉睫。

鉴于此,调研人员于2014年暑期深入湛江农村,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为广东省粤西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出可行建议。

2 调查研究

2.1 调研对象

“留守儿童”这个从语法角度看,是“留守”与“儿童”这两个词合成的词组,概而言之,“留守”就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导致的“亲子分离”,“儿童”就是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我国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外出务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因此,本次调研对象主要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自己留在农村与其他亲人或朋友一起生活的14岁以下儿童。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是生活在贫穷偏远的小山村,在其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困难。

2.2 调究的基本思路

调研工作分五步走:“提出问题、阐述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取得实证材料为依据。

2.3 研究过程

调研工作从2014年2月开始,至2015年6月结束,历时1年零6个月。整个调研过程经过前期准备、试调查、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与报告撰写等五个阶段。调查问卷设计为“成人版”和“儿童版”两种。

在试调查阶段,调研人员为使调查问卷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行性,以广东顺德大良古鉴村为测试地,抽取了60个人为测试样本,并在此基础上改善了问卷在设计上存在的语言陈述不够简洁、前后问题的相关性不强等问题,最后形成“儿童版”和“成人版”两套正式的调查问卷。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为了能全方位、科学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调查团队采取发放问卷、个案访谈等多种调查方法,收集了湛江市500多名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自己留在农村与其它亲人或朋友一起生活的14岁以下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湛江市自然村落500多名家长的对留守儿童各方面的看法。最终,儿童版调查问卷共发放530份,有效回收问卷共5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4.3%。成人版调查问卷共发放530份,有效回收问卷共5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4.3%。

3 问卷统计与数据分析

3.1 湛江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如图2示,通过对农村成年居民的调查可知,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年不在孩子身边的时间至少3个月,80%的父母达到及超过半年不能在孩子身边。曾有研究学者将广东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的14岁以下儿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后者的父母超过70%长达半年或一年才回家一次,前者该数据仅为15%。

从儿童版问卷的统计数据可知(如图3、4示),被调查的500名湛江留守儿童,其父母均在外打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因此大多与(外)祖父母一起居住生活,而由于这些老迈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极有可能在了解儿童心理、解决儿童精神需求上缺乏科学的教育、引导和管理。

3.2 湛江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

调研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与广东省发达地区的同类数据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留守儿童本人和成年居民对留守儿童学习态度的调查数据表明,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比较突出,图5示。

究其原因,主要与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有关系。以湛江市遂溪县分界村的留守儿童为例,村里的小学在软硬件上均与发达地区有明显差距:师资力量不足,而且教师对孩子们的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并不系统,孩子的信息化教育、心理教育、生理知识学习较为欠缺。学习设施落后,德智体美劳不均衡发展,学习上遇到的情绪问题或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地指导,这些都极有可能挫败留守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日积月累形成了上述的学习态度问题。

3.3 湛江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图6可见,成人村民认为留守儿童会满意其生活现状的比例略高于儿童本身满意生活现状的比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多数成年居民均表示家长会不定期向家里寄钱,孩子的日常生活不成问题。

调研表明,成人的这种片面认识正是留守儿童出现生活问题的重要原因,因为生活问题虽都由经济因素引起,但并非全部。以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例,图7表明留守儿童独立处理生活事务(如做饭、洗澡、做家务等)的比例偏低,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最多也仅有38%的被调查儿童能独立解决生活问题。反映出14岁年龄段的儿童需要成年人指导生活;作为最直接影响儿童生活习惯的父母应该意识到他们对孩子健康生活的重要性,而并非仅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

另外,留守儿童的体质也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把湛江市遂溪县的留守儿童体质与2013年的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标准对比,他们大多处于偏矮和偏瘦的水平。改善留守儿童的营养,使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发展计划,对于偏远而又自然条件较差的湛江而言,值得思考。如表1示。

3.4 湛江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

性格、情绪、阶段性行为、对事物的基本看法等都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指标。调研重点考察湛江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与行为。

被调查成年村民的数据反映,村里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性格偏消极,内向、任性和暴躁的性格比例超过70%,而开朗性格的儿童仅占17%。留守儿童群体给出的答案与成年村民的基本一致。父母仍是他们倾诉心里话的首选对象,除此之外他们很少乐意或主动与同学、老师、监护人进行沟通。留守儿童对父母外的对象产生的不信任或抵触心理,使得他们变得沉默寡言。显然,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尤为不利。

更值得注意的是,留守儿童对非父母人群不仅保持着封闭的心态,还认为身边的人不关心和了解自己。持这种态度的儿童并非小部分。留守儿童自我封闭起来,一般人当然无法了解他们,也就无法进行所谓的关心行动,留守儿童自然就觉得没人重视他们。因此,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更多的“火眼金睛者”能准确洞察儿童的心理状态,不容耽搁。

3.5 地方政府与社会关注与帮扶湛江农村留守儿童程度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来干预和解决。然而调查的结果却是,超过一半村民不清楚政府的这些行动,15%的村民甚至认为政府没有行动。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社会民间机构上。尽管有类似广东省山海源慈善基金会2013年资助湛江遂溪留守儿童幼儿园的民间力量关注留守儿童,但超过64%农村居民没有感受到社会力量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如图8示。这样的调查结果值得深思。

4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对策

目前我省粤西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不利于儿童成长的突出问题,处理好留守儿童不仅关乎儿童的健康成长,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有力措施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

4.1 政府层面

(1) 解决广东省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加大公共服务设施的力度,实现全省范围的三通(路通、电通、电讯通),促进各地资源的更好的调配和使用。每一个地区都要有一定的产业作为支撑,根据当地的的实际情况进行产业选择。可采取多样化的产业化模式,如发展工业、旅游业、现代农业、养殖业等都可以实现产业化,从而缩小区域间的差距。

(2)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 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分离的各种制度, 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在省内经济发达地区推行“16周岁以下暂住儿童随行卡”,为留守儿童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确保留守儿童不因户籍、地域、性别、民族、身体状况和家庭财产状况受到任何歧视,保障所有儿童享有发展的平等权利与机会。

(3)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大法制保障力度,保障留守儿童基本权益和人身安全。政府要积极宣传《义务教育法》、《儿童发展纲要》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强家长作为子女法定监护人应妥善安排好留守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感。加强法定监护人的监护职责。父母的监护职责不仅包括支付教育费用的义务,还应包括探望,照顾孩子的生活,以良好品行对孩子进行管理和教育,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等法律必须进行明确规定。司法应不断的完善有关留守儿童各项权益的法律,公安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伤害留守儿童的行为严抓严惩。

(4)粤西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投入,结合地方农业发展的环境,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比如在农村投资建厂,教授农民科学耕种,大力发展科技农业。许多的农民愿意留在家乡发展,不仅加快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同时还将会大大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5)应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加以尽快解决地方民办教师的编制问题,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完善教师的工资待遇制度和完备教育基础设施。要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抓好在职教师的培训。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小学一、二年级独自骑自行车上学)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从而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 满足其情感和精神层面的需求。

(6)各级共青团组织要积极组建和壮大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队伍,采取基层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团队与留守儿童群体结对、定期服务等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和爱心捐赠等自愿服务,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如湛江市十七小“留守流动儿童快乐家园”是湛江市“儿童快乐家园”项目点之一,当前有留守流动儿童950多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6%。为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建设好“留守流动儿童快乐家园”,营造温暖、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在区妇联、区关工委和湛江师范学院关工委的指导和帮助下,该校与湛江师范学院数计学院结对共建,学院志愿者将定期为该校留守流动儿童送上志愿关怀服务,组织兴趣数学、文体活动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个案跟踪和“二对一”帮扶,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上的困难。

(7)加大政府与社会力量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力度。广东顺德的做法值得借鉴。在顺德,很多外来务工的子女在暑假基本处于白天无人看管的状况,孩子单独在家,存在着安全、内向等各种隐患,而类似于顺德启创中心等社会组织就在小区中组织外来务工小孩参与他们的暑期计划,帮助孩子有意义地度过暑假,也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这些组织的培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以及政府的重视支持。

(8)政府可对部分贫困留守儿童执行食品补贴或是资助金,让学校给留守学生提供营养食品,改善留守儿童的营养健康现状。同时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的投入力度,让贫困的留守儿童免费接受体检和接种疫苗等医疗保健服务。

4.2 教育层面

(1)学校建立和健全留守学生档案,其内容应包括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及监护状况,以及监护人的详细地址、与留守儿童的关系、身体状况、年龄等。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数量,记录他们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并做到随时更新,动态管理。通过档案的建立,对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

(2)学校应成立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留守学生的数量和情况,将留守学生的跟踪帮助工作落实到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的身上,建立“一对一”的管护、结对帮扶制度,确保每一位留守学生都有专人跟踪教育,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得到全面帮助。学校还通过电话、“校迅通”短信等方式,经常保持与留守生父母的联系,交流留守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情况,了解其在家的学习情况,解答监护人在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帮助监护人教育管理留守儿童。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座谈会等形式,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给留守儿童监护人讲解监护、教育的办法,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监护水平。

(3) 学校应建立、健全针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制度。学校可以把关爱留守儿童和教师的工作考核、晋级评优挂起钩来,用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提高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意识。另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师德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让教师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儿童心理咨询的方法,组织教师学习一些疏导儿童心理知识,针对留守儿童易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什么办法进行解决等,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

4.3 家庭层面

(1)父母或监护人应结合留守儿童自身发展的需求,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及思想认识的弊端。可从留守儿童生活照料、闲暇生活、家务的负担、零花钱等多方面考虑,以满足留守儿童生活的基本需求为原则,提高留守儿童生活的质量。同时,让留守儿童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并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2)父母应提高回家看望留守儿童的频率,尽量增加停留在家里的时间;在外出打工时,父母可通过电话、书信及寄送礼物等方式与孩子进行经常性的双向联系,在情感上给予孩子关心与呵护。监护人要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要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和行为安全全方面进行监护,通过各种形式尽可能多地与留守儿童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使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父母和监护人需共同努力童营造一种和谐而温暖的家庭氛围,多从学习、生活和情感上关心、开导和鼓励留守儿童。

(3)父母和监护人要在思想上认识到留守儿童各方面问题严峻和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父母在外出打工前,尽量把孩子托付给有足够精力和能力培养孩子的监护人,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在沟通内容上,不仅要谈生活、学习,还要全面了解其思想、心理、身体等方面的情况,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同时,家庭还应主动向学校(老师)咨询留守儿童在校的生活状况及学习情况,寻求老师的帮助;只有家庭和学校双向的沟通交流、积极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5 结论

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庭应有的关爱和教育,其成长教育中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不和谐因素。本文通过调研粤西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表现在家庭监护、学习、生活、心理及社会关注度等方面。并从政府、教育、社会、家庭等视角探讨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及建议;组织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才能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真正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周汉平.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与相关对策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9).

[2]吴霓,丁杰,唐以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

[3]叶敬忠,潘璐著.别样童年[J].社会科学文献,2008(06).

[4]孙玉娜,孙玉艳.中国留守儿童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07).

[5]段成荣,杨舸,王莹.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J].学海,2005(06).

[6]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

[7]李庆华.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J].科技信息,2008(28).

[8]郭三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2).

[9]刘宾,欧阳文珍.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报告[J].陇东学院学报,2010(21).

[10]叶敬忠等.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情感生活的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06(04).

[11]陈穗君.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分析——以广东边远地区某中学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4(16).

[12]李齐政.关于广东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以河源市连平县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4(03).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