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研究

2016-05-14徐海鑫

山东青年 2016年7期
关键词:实效思政教育对策

摘 要: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获取的信息渠道、成长方式、思想认识都发生着新的转变,这些变化对大学生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意见》,进一步强调用好网络新媒体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章通过对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思政工作进行调研,分析了大学生思想问题关键点,针对性的提出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对策,切实加强思政工作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对策

一、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影响

一是对大学生形成独立意识的影响。一方面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是适应社会生存,大学生的社会属性也需要通过与社会的相互沟通得以实现。网络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无障碍的沟通交流,虚拟的网络身份也使得沟通过程更加便捷。网络时代每一个人认识“社会全信息的接受者和社会全信息的发布者”,因为每一个人的网络言论都能被外界所了解。网络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使得大学生能够自由的查阅和访问所有的互联网站点,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经过自己的价值标准的判断和思考转化为思想认识,有助于锻炼大学生独立个性意识的形成。

二是对大学生形成开放包容意识的影响。网络是多元化、开放性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比传统的学习模式能够获取更加广泛的信息和知识,形成自己宽广的视野和国际化的眼光,大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和兴趣,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网上的信息千差万别,各式各样的信息使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前能够准确了解和客观认识社会生活,能够提前找准自身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奋斗。网络还能提供给大学生无限的信息获取渠道和资源,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科学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网络还能够给大学生提供与世界各地专家学者交流提问的机会,对自己关心和话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

三是对大学生内心情感和思想问题宣泄方式的影响。由于使用者身份的隐匿性,网络成为了一个虚拟世界,发言人一般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份被对方知道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顾忌和尴尬,网络成为了他们沟通信息、宣泄内心情感和思想问题的重要渠道。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过程中,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需要释放。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大学生情绪低落、精神萎靡、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和疾病。网络虚拟空间为这些压力的释放提供了充足的空间,通过网络能够得到内心情感的倾听、心理压力的释放和个人尊重的认可。

二、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问题关键点

通过对近2000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大学生思想关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第一,个人目标与国家目标相结合的方面。如何理性、恰当地表达爱国热情,如何将爱国热情转化为报国之志,如何将祖国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成才相结合,需要做进一步的引导。

第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信心方面。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主制度的优越性有广泛的理解和认同,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念、信仰和信心,加强广大青年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第三,在关注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方面。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思想认识更加多樣化,不同的价值导向使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多样性,传统学校教育和教师对学生影响力需进一步增强。在倡导学生应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个人成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实现个人、集体和社会的有机统一。

第四,在增强理想信念方面。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其思想道德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发展与命运紧密相连。个人理想只有在社会理想实现的大环境中才能得以实现。大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基础,要以共同的社会理想作为个人理想的前提条件和方向,不能盲目追求个人理想实现的功利主义思想。

第五,在人生目标规划方面。早期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异会引发对社会的认同和心理期待差异,导致个体之间其理想目标的确定及明确程度有所区别。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的宏图大志多源于早期社会舆论、家庭教导等客观因素的引导。当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后,突如其来的角色转变带来和学业、能力、人际等方面的影响,个人的自我调试、应对方法等方面的不同,理想目标的清晰程度也不尽相同。

第六,在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普遍期待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了解大学生内心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大学生不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积极融入社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第七,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方面。目前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还不能完全学生的成才需求,对比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模式及我国改革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影响后,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迫切愿望,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渴望非常强烈。部分学生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内容有更新的需求,学校对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进行改革,建立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

第八,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学生竞争意识的提高,大学生逐步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在学期间开始较为科学的开展初步的职业规划,并能对自身能力和就业发展方向做出设想和判断,将自身前途与社会责任、国家号召、时代需要结合起来。但一部分学生仍然缺乏必要的认识,进行规划时也存在不科学、理想过高、不切实际、与自身兴趣不符等情况。

第九,在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方面。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个性意识凸显,对于科学技术的接触认识也越来越广泛,与之伴随的是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创新作为一种思维,只有经过一定的培养和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学校还需要不断探索以更合理、更科学的方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与之适合的创新平台。

第十,在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不仅是学习的地方,还是结交朋友、开拓视野、培养能力、适应社会的场所。所以很多大学生希望通过参与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其中也涌现出很多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工作者。

三、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对策

1.建设健康向上、管理科学的校园新媒体传播环境。一是学校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网络的建设,以创新的思维和眼光完善健全新媒体工作平台。如何发挥新媒体的教育作用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如何利用新媒体工具建设校园新媒体网络不仅是学生的需求,更是学校做好育人工作的重要要求。要以开放的眼光仔细分析全球信息化过程中新媒体的发展方向,科学建设合理布局校园新媒体传播渠道,打造一批校园精品论坛板块和博客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方向;二是要合理制定新媒体管理方法。积极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引导规律,改革传统紧闭的管理模式,给校园网络舆论合理宽松的环境,完善监督体系,让学生的思想状态能够通过网络充分合理表达。严厉打击不良信息在校园新媒体渠道的发布,以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觉维护网络新媒体环境,共同建设网络精神家园;三是要主动宣传党和国家的主流教育理念和思想。要加快校园网络红客队伍的培养,选树网络意见领袖型人物,用高尚的道德观念、亲近的语言风格、先进的思想理念吸引和带动。

2.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平台。高校要紧密跟进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积极适应校园信息传播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发生的巨大变化。一是加快建设校园新媒体平台。在新媒体的使用过程中,学生是单独的个体,学校拥有主流信息发布的主导权。要尽快建立以学校为主导,适应学生新变化和新需求的媒体平台,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同时也要做好新媒体的监管和引导工作;二是学校要加强同移动、联通、电信等手机媒介供应商的合作。加强对手机空间、手机短信群的建设和完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搭建平台畅通渠道。移动通讯终端能够有效的满足大学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需求,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间断无缝隙的与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相衔接,实现信息的精准发布和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三是注重对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及时进行分析。使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内容与学生的心理情感需求相一致,全面客观的分析新媒体的作用和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内容和方式。

3.提升学生信息分辨能力和媒介素养。大学生缺乏对大量信息评估和判断的辨别和预防能力,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侵扰,造成价值取向的迷失。一是高度重视媒介素养能力培养。高等学校要在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学生学习和追随的价值标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媒介素养教育,在物质保障、制度建设、师资力量等各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鼓励相关老师开设此类课程进行教学和研究,支持广大学生开展相关学习和实践,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氛围;二是及时发现和引导学生媒介兴趣点。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对于社会各类信息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都非常强,对于新鲜事物和信息都有强烈的兴趣,但同时又缺乏相应的判断选择能力。相关部门和老师要特别注重及时发现和正确引导学生媒介信息兴趣点;三是要争取全方位教育资源。高校既是青年学生的汇集地,同样也是各类专门研究人才的集中地。除了原有的高校思政干部和学生骨干外,还汇集着新闻学、马克思主义学、哲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专家和人才,他们对于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很多经验和成熟的做法,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教育资源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更加生动有效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徐海鑫.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07).

[2]徐海鑫.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6).

[3]1 徐海鑫. 新媒体环境下大學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2(06).

[4]杨磊.关于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高校招生(理论研究). 2010(02).

[5]郝士儒,李亚龙.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 (03).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610065)

猜你喜欢

实效思政教育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