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生物实验,促进生物教学

2016-05-14顾小钰

中学课程资源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物实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顾小钰

摘 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物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获取相应的生物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培养学生保护生物的情感,所以教师要注重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同时,生物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树立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物实验 课堂教学

生物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生物教学中,很多教师一直将实验作为提高学生能力、巩固生物技能的主要途径,也很注重实验在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形成系统记忆中的辅助功能。因此,教师对实验的形式和要求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物实验的教育层次。其实,生物实验的作用不止这些,教师要对生物实验有更深入的认识,认真研究其教育功能。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设计生物实验。

一、利用生物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欲望

兴趣是人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表现,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开阔视野、认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学习兴趣有关。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选择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而生物实验本身,除了具有以上功能外,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与形象性,更能满足学生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既动手又动脑,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实验圆满结束,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更加热爱生物这门科学。

例如,在学习“地面上的植物”一课时,内容涉及植物的叶、茎、根的知识,如果教师只凭借语言描述,学生不仅不能对这些植物的组成部分有一个清晰认识,还会因生物课堂的枯燥乏味而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室外实验,把学生带到教室外,让他们亲自动手采集一些植物,然后在我的指导下,观察这些植物的组成。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兴致。由于学生采集的植物各不相同,所以在学习中就会出现一些新问题,这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使其思维更加活跃。

兴趣是学生学习生物的最大动力,他们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其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活动也会变得异常活跃,掌握生物知识的效率也一定很高。教师要根据初中生好奇、好动的性格特点,深入研究生物教学,将生物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这样,生物教学的效果才会达到最佳。

二、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学校教育始终离不开创新,它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但进行创新并不是口头上能实现的,它需要一个新的学习氛围。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方法,它能为学生提供新鲜而有创意的学习情境。所以,教师要重视生物实验在课堂上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水中的动物”一课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观察鱼在水中生活”的实验。教师没有必要限制学生必须观察教材中的鱼类,可以让学生自由选取,挑选他们感兴趣的鱼类进行观察和研究,只要能够完成实验过程、探究出实验结果即可。我相信,学生在自己挑选的实验素材中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有的教师认为:这样的生物教学课堂纪律一定不好,会影响实验效果。其实不然,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放在实验上。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创新研究,让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认识生命特征、发现生命共性,从而实现对生物知识理解的质的飞跃。

由此可见,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一个激发创新意识的环境。因为只有在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展示与发展。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新情境的营造、创新活动的开展,激励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创新意识,在创新的过程中巩固生物知识。

三、通过生物实验,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是世界三大问题之一,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所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生物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生物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材料都源于我们的生活,如何选择材料、到哪里采集、选取什么材料等,都包含着丰富的环保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实验的作用,在实验课上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知识,引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心和重视,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要呼吁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例如,在学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调查环境污染现象的实验。这个实验可以在教室内进行,也可以在校园内开展,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到我们的生活中进行调查。但不管你观察的范围是什么,都要写好调查报告。学生根据我的要求,将实验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有的记录了破坏班级卫生环境的现象;有的走出教室,发现了随便乱扔垃圾的情况;有的走出校园,调查了一些工厂的环境污染行为,看到了被污染的河流,等等。通过真实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当地的环境状况,认识到了环境污染对生活的危害,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所以,教师一定要悉心研究教材内容,深刻挖掘实验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材料,让环保意识与生物实验紧密相连。但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千万不能机械地灌输。否则,不仅不会起到环保教育的目的,还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四、通过生物实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解决问题需要的是方法和过程,而发现问题则需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学生具有细腻思维和探究能力。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它孕育着希望、包含着美好。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踊跃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生物学习中的问题,为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观察“根毛和根尖”的实验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其特点,我也将教材中的知识融入其中,一并讲解。当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以后,我又要求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分析一下这四部分有何联系。学生看得很仔细,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很快就发现了新问题:生长点在受到根冠保护的同时,还可以为伸长区和根冠提供新的细胞;伸长区的上部逐渐与生长点混同,下部则趋向于根毛区。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发现,总结出了问题的关键。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不能单纯地让学生了解实验方法与步骤,而要充分利用实验过程与设计,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在学生理解实验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训练,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能力。

总之,生物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材料与创新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欲望更加强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生动有趣的生物实验,将一些外在信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可以活跃生物课堂气氛,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生物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样的教学方式必定会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程度。

参考文献:

[1]陈小平.浅议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学周刊.2015(23).

[2]王桂菊.浅议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J].教师.2015(16).

[3]田琳琳,刘锋.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的困境与改进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5(4).

猜你喜欢

生物实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