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与运用

2016-05-14康晓丹

文教资料 2016年8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音乐教学

康晓丹

摘 要: 高校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歌唱过程中,歌唱者的情绪、技巧、认知等方面都会对表达效果产生影响。高校学生尤其是普通高校的学生音乐修养不够,对音乐教学不重视,导致音乐教学在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形势下举步维艰。本文从对高校音乐教学现状的介绍出发,通过对歌唱思维四个特征的详细描述,提出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和运用歌唱思维,旨在为我国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提供一方良剂。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歌唱思维 培养方法

一、高校音乐教学现状

中国音乐史是中国音乐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从秦朝开始,我国就出现音乐的编曲与演奏,孔子提出“以礼乐治国”,是将礼乐与我国古代祭祀中的制度相联系,古代祭祀时奏乐,庄严肃穆,与天地人产生共鸣,祥瑞出现,古人都是有神论者,相信天地良心,不忘列祖列宗,对祭祀尤其重视,对祭祀中所奏之乐格外重视。因此,音乐在我国古代不仅是文人雅士所好,更是一种规矩和礼法。到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开办的学堂中就有专门教学音乐的,与此前中国的传统音乐不同,此时的音乐又加入西洋乐,初步使我国的音乐文化融入外来因素,也为我国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我国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萌芽,到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新式学堂的开办,逐步带领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到成熟阶段。至今,我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高校音乐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与国际接轨,和世界连线,自成体系,培养大量音乐人才,为普及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仍存在问题。

第一,对高校音乐教育的认识有偏差,在课程设置、师资配置、音乐教学氛围上都缺乏重视,有一些人认为音乐教育就是唱歌跳舞,尤其是唱歌,这种狭隘的认识使得高校学生对音乐的定位常常存在误区,认为参加一些音乐比赛就是音乐修养较高的体现,同时音乐作为普通高校中的公共课程,上课人数少,其中只希望获得学分的人占大多数,只有极少数人想要通过音乐课程提高音乐修养;第二,普通高校的音乐师资力量有限,学生的音乐基础不高,很难达到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水平;第三,由于课时有限,导致音乐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不能兼顾,而由于场地及硬件设施的限制,实践往往少之又少,仅仅停留在浅显的音乐理论教学上,学习效果欠佳。

二、歌唱思维的内涵及特征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尤其以歌唱教学为主要学习内容。“歌唱是以人体为乐器,人的嗓音为音乐源,由人自身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艺术”。但是唱歌并不是简单地用各种器官的共鸣产生声音,更不是简单的“会说话就会唱歌”,而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艺术活动。在唱歌时必须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分析,将思考的内容与实践相结合,一边练习一边再思考,许多人的唱歌效果不同,有时并不是嗓音条件的原因,而是在练习时缺乏唱歌思维的运用。

所谓歌唱思维,是指在声乐演唱领域中,大脑对外界事物进行加工、概括、间接反映的过程,这个过程既与一般的思维过程一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还具有音乐的特征,是一种独特性的思维。它贯穿在整个歌唱过程中,一个良好的歌唱思维,能够提高歌唱的品质和歌唱者的艺术修养,甚至起到升华的作用。歌唱思维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想象性

想象是通过人的大脑将过去发生及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实通过一定的整理、编排,加上人的经验形成的新的事物。这一事物是人从没有直接接触过的,同时也是通过对客观存在的现实的反映,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网上流传的一张外星人的图片,这大概是人类想象出来的,因为所谓的外星人与人类是如此相似,这说明想象是有事实基础的。从声乐上讲,歌唱思维的想象性是指演唱者将演唱的内容化为一种意境的能力,这种意境是演唱者运用音色、音量,甚至表情、动作等各方面综合形成的,欣赏者能够通过耳听、眼见等方式将演唱者所要表达的内容传输到大脑,与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印记及经验相联系,形成从未直接接触过的图景或进入演唱者需要进入的场景、状态,这就是丰富的想象力所造成的。

(二)情感性

情感是人们在生存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人们因获得而喜悦,因失去而悲伤,因惊吓而恐惧,因未知而期待的情绪,更是人与人之间除语言外最大的传递信息的途径。歌唱思维中的情感性是指歌唱者从艺术作品中体会到情感的过程。歌唱思维者通过感知演唱作品中所要传递的信息,使其能够在大脑中形成折射。感情的传递应当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理性的认知是不能传递感情的。当歌唱者面对富有情感的艺术作品时,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再表达出来。情感时歌唱思维的内部动力,歌唱思维主体对艺术作品所投入的感情越丰富,其所表达出的感情就越深刻,受众就越能产生强烈的情感。

(三)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也称为创造力。唱歌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歌唱者将音符、文字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再加工,表现出与原作品不同的情感与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一过程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歌唱者通过对原作品的分析和研究,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表演风格。另一方面是演唱者针对原作品,加入自己的理解,形成新的情感,从而将无感情的音符和文字化为与原作品不同的情绪表达。例如现在风靡的一栏歌唱节目,参赛者都是“出道”多年的成熟歌手,所表演的曲目大多是其他歌手的原唱作品,参赛歌手通常会用改编的方式在原作中加入对歌曲的理解,甚至是自己的经历、情绪、性格、所擅长的音域和歌曲风格,等等,从而表达出不同于原作的情绪,甚至是完全不同的感情,这就是歌唱思维创造性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歌唱者在新作品中注入自己的创造力。

(四)审美性

审美是指“对于美的形式的愉悦感受和对于丑的形式的抵制应答”。歌唱思维的审美性是歌唱思维者通过接收音乐作品,而引起自身的美感体验,是一种审美活动。音乐艺术是将美的音乐作品传递给人们,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

三、歌唱思维的培养及运用

歌唱思维包含四个特征,高校音乐教学就需要围绕四个特征开展,总的来说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歌唱思维。

(一)声乐技巧与演唱方面

在对学生进行声乐技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意识。首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以形象的语言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发音、嘴形、身形等基本歌唱方法,由于歌唱的发音使在身体内部形成的,其形成过程是不可见的。教师需要运用形象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由学习者进行理解并想象教师的相关器官的感受,再运用到自己的身上,从而达到良好的歌唱效果。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留下想象和创作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歌曲的处理和表达的方式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受原作的桎梏,更不能将原作的表达方式奉为圭臬。再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技巧可以教授,但能力的提高对理解音乐和表达作品来说更重要。不同的唱法对美有不同的要求,但是我们要从常理出发,温情的歌曲要连贯柔和,激烈的歌曲声音要有穿透力和震撼力,悲伤的歌曲需要在发音时夹带其他声音技巧,例如哭音等,在确定表达的感情类型后,应当善于运用不同的歌唱方式,同一首歌的同一个情感,每个人因为运用技巧的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二)歌唱心理方面

声乐教学与其他教学的最大不同是旨在充分发挥歌唱者的自主性,无论何种情绪的表达都要求歌唱者本身要释放自己的感情。所谓释放感情不是无节制地自由释放,而是有的放矢,用最真诚的态度、最高超的技艺让听者受到充分的感染。某些歌唱者尤其是初学者,表演时心理素质欠佳,紧张的情绪使其往往发挥得不理想。这种心理一方面是缺乏训练,对歌唱得感觉比较陌生,另一方面是自身心理素质不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歌唱思维的情感性,鼓励学生放开情绪,不怕唱错,鼓励学生用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在感情上占据正确的位置,再在技巧上给予指导,收放自如的歌唱状态应当是最理想的。

(三)作品表现方面

歌唱作品所表现出的效果与歌唱者本身的审美能力有关,什么才是美?这个问题始终贯穿在音乐教学中。要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情绪,建立在对作品的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教学者应当在教学之初,向学生讲述作品的创作背景,也可以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查阅资料,了解作品的形成时间、历史特征,创作者的个人经历,等等,只有在对作品做到充分了解后,才能准确地运用合适的技巧和感情,同时,高校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大部分学生的社会经历几乎为零,因此对某些感情不能真正体会,此时需要教学者进行引导和点化,使歌唱思维者深刻把握作品,达到良好的效果。

音乐艺术尤其是歌唱艺术是一项特殊的艺术种类,歌唱思维始终贯穿在其中。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正确培养和运用能够使歌唱者所表达的作品效果从量变过渡到质变,使作品本身和歌唱者在能力上都提升一个层次。音乐技巧的培养只是一个知识的积累,而认知提升则会让歌唱者进入另一个阶段,正如我们看到一些歌唱者掌握极高的音乐技艺,但从听者角度说,感情的传递总是好像差些什么,有时犹如隔靴搔痒,让人总抓不住点。从这个角度说,好的歌唱思维的确能给人带来愉悦。

参考文献:

[1]荆晶.关于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运用研究[J].艺术品鉴,2015(12).

[2]靳风林.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2(02).

[3]陈俊.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歌唱思维[J].新校园,2013(12).

[4]刘晓强.从规律中寻找高校声乐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J].大家,2012(08).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音乐教学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