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序贯营养支持对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2016-05-14王昌梅

医学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肠外营养肠内营养脑卒中

王昌梅

摘要: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恢复状况。方法 将2010年6月~2012年12月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序贯营养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病情恢复状况和并发症等。结果 序贯营养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序贯营养组和对照组得分分别为15.37±3.16,15.31±2.93,而术后1w两组的得分分别为11.29±2.99和13.22±3.06,序贯营养组患者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序贯营养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肺感染和肠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的恢复,并且能够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脑卒中一种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甚至生命的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位居世界第三大死因第二位[1]。有效的治疗和慢性期的恢复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近年来研究显示急性期的营养支持同样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2]。由于危重患者不能有效进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免疫功能,以及容易造成各种感染,大大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3]。因此,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对于疾病的治疗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提高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营养方式对脑卒中患者营养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旨在寻找更适合的营养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6月~2012年12月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例,女37例,年龄52~75岁,平均(61.52±5.2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其中肠内营养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9.07±5.19)岁,采用肠内和肠外营养相结合的序贯营养方式;对照组49例,男32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83±5.36)岁,采用传统营养方式。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方面的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鼻饲营养支持,即从发病后3d开始进行营养支持,用注射器将流质食物经鼻饲管注入胃内,200ml /次,6~8次/d。而序贯营养组,入院后首先对患者的基本状况、有无发热,营养状况等进行评估,并依次制定相应的营养支持方案,首先进行完全肠外营养方式,一般从最初的86 KJ开始应用,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给予适当调整。随着患者机体的恢复,逐渐开始肠内营养,其应用量随着患者的恢复状况逐渐增加,直至过渡到全胃肠营养[4]。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病情恢复状况和并发症等3个方面进行观察、对比。术前和术后7d时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进行检测。病情状况采用危重病评分系统(APACHEII评分)进行评定。两组并发症包括尿路感染、肺感染和肠道感染等三个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比较应用t检验,两组计数资料(率或百分比)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的比较 营养干预支持后,序贯营养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序贯营养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两组恢复状况比较 术后两组间的APACHEII评分相当,序贯营养组和对照组得分分别为15.37±3.16,15.31±2.93,而术后1w两组的得分均显著降低,分别为11.29±2.99和13.22±3.06,并且序贯营养组患者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7,P=0.002).

2.3两组并发症的比较 表2可知,序贯营养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肺感染和肠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显示,两组在并发症总发病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14.039,P<0.001)。即序贯感染组具有更低的并发症。

3讨论

脑卒中是多种脑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形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命安全。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往往只注重抢救患者的生命,以及促进急性期后的残肢的康复,而忽略营养支持在该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近年的相关研究表明,营养支持在脑卒中的治疗和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5]。特别是急性期患者往往由于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降低或消失而无法正常进食,而引起营养缺乏。营养缺乏会导致营养不良,引起机体免疫力的降低,从而延缓疾病的康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6]。从营养支持的分类来看,可以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部分。在传统的脑卒中营养支持中,往往发病3d后才进行肠外营养,疗效也较为确定。然而,长时间的肠外营养会出现肠粘膜萎缩、消化酶活性下降等状况,容易造成便秘等消化道并发症[7]。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维持肠粘膜的屏障作用,促进相关激素的分泌[8]。而有关研究显示,采用先肠外营养后肠内营养相结合的序贯式营养方式,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9]。与为进一步明确不同营养方式对脑卒中的影响,本研究对肠外营养和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方式和传统营养方式进行了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序贯营养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即肠内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序贯营养组患者的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的观察结果显示,序贯营养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10]。

综上可以看出,肠内和肠外联合的序贯营养支持方式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并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脑卒中治疗中应用。

参考文献:

[1]郑天衡,王少石,刘春风.急性脑卒中的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J].中国卒中,2006,1(11):792-795.

[2]向鸣,胡常林,陈阳美.肠外和肠内贯序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出血早期预后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4,33(9):1368-1369.

[3]杨海新.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8): 3470-3472.

[4]郑莉莎,孙大勇.营养支持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1,6(5):568-569.

[5]薛蓉,张艳秋,吴伟,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症性神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天津医药,2008,36(7):515-517.

[6]方向华,王淳秀,梅利平,等.脑卒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9):847-853.

[7]华鑫,洪忠新.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肠内营养支持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1):1970-1972.

[8]闫斌,王磊,杨秀红.脑卒中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与支持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732-734.

[9]贾伟华,周立春.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0,16(2):65-66.

[10]孙海嵩.肠内营养制剂对脑卒中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2935-2936.

编辑/孙杰

猜你喜欢

肠外营养肠内营养脑卒中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
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循证护理在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危重症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