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专题式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6-05-11蔡雪莉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形势与政策

蔡雪莉

【摘 要】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分析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常存在的问题,指出建立专题式教师队伍的意义,并提出建立专题式教师队伍的途径。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专题式 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079-03

大学生的成才必然离不开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成长目标的确立也必须与国家的需要和环境的要求结合。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了解环境,认清国际国内形势,认真分析环境,分析自己,确立自己成才目标,确立自己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有价值的人才所必须学习的内容。由于课程内容繁杂而多变,因而对形势与政策的正确理解和分析不仅需要一定的政治素养,同时也要求具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就向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要求任课教师既具有各专业的专业素质,又必须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因此,专题式教师队伍建设应运而生。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涉及广泛

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包括“形势”、“政策”两部分。“形势”部分的内容包括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态势,“政策”部分包括党和国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制定的各种方针和政策。由此可见,形势与政策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而对每一个方面的观察、认识和解读都需要从专业角度进行探究和理解。如果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不能得到比较专业的解读,不能正确地将党的精神传达到青年学生,或者教师在解读当中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而导致错误分析和解读,这必将影响设置本门课程设置的初衷。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备课时间紧迫

国家的发展是动态的,形势的变化是快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我们党每年都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提出各种改革举措,为社会发展指明方向。这些举措的提出凝结了党几十年革命和建设的智慧,是中国建设不走弯路、少走弯路的保证。每年的形势与政策课都需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及时对当时的方针、政策进行正确解读。教师能否在规定的短时间内做出适合青年学生的正确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常存在的问题

(一)空泛不专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要针对社会热点、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和自身思想问题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解读,以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支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在很多高校,由于担任形势与政策教学任务的教师一般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职教师、从事行政和党务工作的领导以及在一线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辅导员组成,他们大都没有全面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同时都是偏重研究政治、思想类的学科。在教学中不免由于对所涉及专业的生疏而仅在思想、政治方面进行流于形势的讲解,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把媒体上的说法平面的搬到课堂,内容没有深度,教学没有激情,使教学成为“读报”,更不能够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及社会热点进行有深度、有说服力的讲解,使授课空洞乏味。

(二)一师难求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导致对教师的要求极高。具有全面专业知识的教师少之又少,甚至没有,使得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每个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研究方向有限,而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却要求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研究的“全才”教师,显然是很难办到的事,“一师难求”成为形势与政策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状况主要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教师数量少,二是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时较少,开设时间短,高校中的形势与政策教师多是由专门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组成。不足部分再聘请一些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而承担兼职工作的教师又大多是从事学校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或行政人员。这些兼职教师由于平时的工作影响因而没有太多时间来研究形势与政策问题,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解读更加缺乏知识储备。为此,形势与政策课程严重缺乏符合课程要求的教师。

三、建立专题式教师队伍的意义

(一)有利于解决形势与政策课程摊子大、课时少、任务重的问题

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涉及面广,内容浩如烟海,但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课时却很少,如何面对课程存在的摊子大、课时少、任务重的问题,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只有建立一支专题式的教师队伍,发挥各专题教师的教学优势,以专题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集中时间讲清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从落叶知秋,使同学了解整个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轨迹。同时,教师也可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学生关注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设计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教学专题,在保证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针对性与现实性的同时,充分考虑贴近同学实际生活,按需教学,大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既具有理论高度又具有鲜活实践特点的课程。教学方法得当,可以使课程既深入浅出,又有理论功底;既能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进程,又能联系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得到真正的补益,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据抽样调查显示,近94%的学生认为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更多了解时事政策,增强政治敏锐性,承担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是大学生的责任。但是,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就有可能陷入缺乏具体内容,讲解空泛、抽象,使课程陷入枯燥乏味、成为新闻报道、电视电台的简单重复,极大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大学生不能从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获得思想上共鸣,就很容易用“专业”压倒“思想”。不少大学生本来就认为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专业课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这才是未来用得着的本事,这才是真正有用的硬本领,而形势与政策课程就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学习就是浪费时间。同时,部分大学生会认为了解形势与政策可以自己看报纸、上网、听收音机就行,不必要一定要上形势与政策课。

授课教师能否使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本课程能否达到目的的关键。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能让理论联系实际,有鲜活的现实案例,有深入浅出的讲解,有睿智敏捷的思维,有丰富多彩的社会体验,以及有别有风趣的讲演,那么,不仅能使学生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能增强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兴趣。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一个教师的知识面不能涵盖所有,但如果由一群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具有“全方位”知识的教师队伍将使课程内容具有各专业知识的理论深度和丰富的社会应用实践案例,可大大增强本课程的说服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价值

形势与政策课不仅仅是传达党和国家声音,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储备;不能仅仅是依靠课堂教学实现课程价值,更应该把形势与政策课置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中来。

部分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没有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课程的价值没有看清。大学生的思维直观而活跃,但是由于缺乏社会实践体验因而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欠缺,容易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价值认识不清,没有感觉到课程对其人生的重大影响,在学习中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只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形势与政策课对其自身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意义,才能增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进入学生头脑,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价值。为此,建立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专题式师资队伍是实现课程价值的需要。

(四)有利于教师更快成长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可以专注于自己专长的专业进行研究和参与社会实践,教师在备课中自然地可以将生动的社会实践案例、各学科的专业知识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相联系,对国际国内的形势进行专业分析,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在工作中丰富起来,同时结合党的方针、政策、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分析时将更加透彻、深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也将得到不断提升。

四、建立专题式教师队伍的途径

(一)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涉及的专业中选聘教师

在涉及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的相关专业中选聘教师。组建符合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全专业”教师队伍需要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专业领域中选聘教师,以保证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素养,从而保证教学的高质量。

(二)采用“专兼职结合”的教师组合

按照形势与政策课程要求组建“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形势与政策课程涉及内容广泛、时效性强、备课所需时间长,但实际能提供的备课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很少有教师愿意专职从事此门课程教学。这就使完成教学必然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教师组合。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有的是专业出身,有的是不相干专业毕业,依靠自学和简短的培训迅速担负起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由于缺乏基本的政策素养,要么用一己感情驾驭教学,要么讲不透没有说服力,要么不敢讲,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策及国际上重大事件的认识。而活跃在各行各业的行业先锋,他们有着扎实的社会实践经验和鲜活的体会,大大增强学生对形势与政策在社会实践中运行的体会,增强说服力。

(三)加强专兼职教师的互动合作管理

长期以来,高校都把聘请兼职教师作为解决师资数量不足,应付上级评估和检查的应急措施和手段,没有真正意识到按照特定要求选聘的兼职教师将弥补高校教师本身实践不足,专业视野有限的问题。同时,在实践中,兼职教师由于短期观念、临时观念、应付观念造成兼职教师难以把握教学目标。为此,组建“专兼职结合”教师队伍必须做好合理确定分别适应于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专题;增加专兼职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建立专兼职教师互动平台。

(四)按地区开展高校联合组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就某一所高校而言,建立专题式教师队伍,往往会因师资队伍有限而力不从心。如果开展高校联合,师资队伍的人数就会增加,学科背景就会扩大,形势与政策专题式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按地区开展高校联合建立形势与政策专题式教师队伍,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负责牵头并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将此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五)顺应“互联网+”的时代潮流,实行形势与政策课的慕课教学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建设形势与政策专题式教师队伍也应与时俱进,实现“互联网+”,具体做法可以采取慕课教学方式。慕课教学可以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专题教师的作用,真正做到什么专家上什么课,避免了不管上什么内容的形势与政策课所有思政课教师都必须一起上的“滚大龙”的做法。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专长不同,“滚大龙”的做法是很难全面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的。

【参考文献】

[1]王杰敏,武星亮.“形势与政策”课特点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4)

[2]申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改进与完善[J].广西社会科学,2002(6)

[3]程花琴.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4]李小鲁.学科化视角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理念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5]郎新发.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2)

[6]张存凯.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形势与政策
浅谈如何加强“双语”教学与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百色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挑战与应对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大学生党建会与形势政策学习的调研报告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