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心灵》的人文情怀

2016-05-06董玮玮

电影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人文情怀霍华德

[摘要]朗·霍华德执导的《美丽心灵》是一部充满人文情怀、彰显人性美的电影。影片艺术化地还原了诺奖获得者博弈论大师约翰·纳什传奇性的一生。影片上映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共鸣,并获得了奥斯卡的垂青,将最佳影片、导演等四项大奖收入囊中。一直以来,是否具有人文情怀都是衡量电影优劣程度的一条重要标准,文章将从情感基调、人物形象以及主题三个方面来深入剖析影片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感受其中散发出来的人性之美。

[关键词]《美丽心灵》;朗·霍华德;人文情怀

朗·霍华德执导的《美丽心灵》是一部充满人文情怀、彰显人性美的电影。影片根据人物传记改编而成,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拔高,艺术化地还原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博弈论大师约翰·纳什充满传奇性的一生。纳什的一生被贴上两个鲜明的标签,即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天才。上帝在赋予其异于常人禀赋的同时,又给了他孤独的内心。天才和疯子之间只有一线之隔,纳什沉浸在自己幻想出来的世界中无法自拔,情感和理智的失衡让他的生活陷入绝境之中,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拥有两个头脑和半颗心”的天才纳什在妻子的帮助、陪伴之下,凭借着理性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影片上映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共鸣,并获得了奥斯卡的垂青,将最佳影片、导演、改编剧本等四项大奖收入囊中。[1]一直以来,是否具有人文情怀都是衡量电影优劣程度的一条重要标准,文章将从情感基调、人物形象以及主题三个方面来深入剖析影片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感受其中散发出来的人性之美。

一、情感基调

所谓的人文情怀就是指电影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是一种能够超越国家、地区、种族的界限的情怀,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共鸣。[2]电影《美丽心灵》通过描写主人公纳什与妻子之间的爱情、与朋友之间的友情以及与社会大环境的包容、尊重来彰显人文情怀。虽然纳什一生被疾病痛苦缠绕,但却能时时刻刻感受到来自周围人的关怀,这些关心就像黑夜中的灯塔照亮了纳什的人生旅程。

首先,影片截取了纳什的人生的几个阶段,并删减了有可能使观众分散精力甚至产生误解的传主的经历,展现了他在人生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与精神状态,具体可将其分为求学、工作、疾病、与疾病抗争以及回归这几个阶段。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环境对纳什的影响尤其突出,在影片中可以明晰地感觉到纳什与环境的关系经过了几次变化,通过纳什的经历,揭示了人与环境之间充满矛盾冲突的关系。在普林斯顿大学求学初期,纳什由于性格怪异、偏执,与同学关系很不融洽,与社会大环境总是格格不入。当其完成论文,在学术上取得成就之后,获得了周围同事和同学的尊重和包容,并开始潜心工作。这一阶段纳什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与环境之间保持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但是,很快纳什的精神疾病的病症开始显露出来,并愈发严重,不得不住院治疗,丧失了工作的能力,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平衡关系被打破,纳什再次被社会大环境边缘化。当纳什意识到疾病给家人带来的伤害时,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努力走出疾病的阴霾,此时,社会大环境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包容和尊重,给纳什的回归提供一个宽阔的平台,帮助纳什回归到正常生活。在人生中的最后一个阶段,纳什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力处理好精神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找到二者之间的临界点,被社会接受,重新获得世人的认可和尊重。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多变的,个体命运在社会大环境中显得尤其渺小。但环境对个体所起的作用却因人而异,个人的态度起到决定性作用。综上,纳什的一生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绩,但光环之下包裹的是一个脆弱而又孤寂的内心,荣耀与痛苦同在,从这一点上看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性。

其次,影片在悲伤中闪耀着暖色调。悲伤而不绝望,纳什在最好的年华里被疾病折磨,在幻想和现实中沉沦和迷惘,但是影片仍在悲伤的同时散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芒,社会环境并非绝对的冷酷,在与疾病抗争阶段纳什获得了朋友的宽容和爱人的支持,从他们身上获得了巨大的能量来对抗逆境,最后获得了胜利。汉森是纳什为数不多的朋友,他与纳什同样优秀,二人共同获得了奖学金的名额。在纳什眼里,汉森是他的竞争对手,而汉森虽然傲慢,却对纳什由衷地肯定与敬佩。当汉森得知纳什患病时不仅主动到家中去看望他,与他亲切交谈,而且帮助纳什重新回到校园内工作,为纳什的康复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大环境。在汉森的身上可以感受到来自朋友的最真挚的关心和问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和谐、互助的友好关系。纳什和汉森同属于一个集体之中,并且曾经有过利益的交叉关系,但是汉森友好的行为再一次证明了人与人之间不仅仅存在利益关系,更多的时候是积极向上的友好关系。同时,普林斯顿大学作为一个集体,对纳什恢复健康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大学的宽广胸怀:只要你热爱学术研究,就可以在这片天空自由地翱翔。大学校园内自由、向上的气氛深深地触动着纳什的心灵,为他提供一个避风的港湾。由此可见,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环境单独存在,而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可以通过努力化解的,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人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径。

二、人物形象

电影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情怀并不是形而上的,而是落实在实处,观众可以通过具体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切身感受到。同时,人文情怀以及人文精神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震撼力,能够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在电影《美丽心灵》中,正是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来展现这种人文精神的。

首先,电影《美丽心灵》中的人物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真实存在的人;另一种是纳什幻想出来的,只有纳什能够看见,存在于他脑海中的人物。幻想的人,体现出主人公孤独、渴望被认可的精神世界,也是纳什精神分裂症的客观展现。纳什幻想出室友、善良的小女孩以及国防部负责人三个角色。这三个人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在纳什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他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情节发展,对主人公的意义也不同。纳什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倾诉的对象,他的烦恼找不到宣泄的出口,所以他虚构出来一个室友——查尔斯。查尔斯是与纳什性格完全不同的人,是一个典型的“浪子”,但却在纳什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愿意倾听纳什的心声,无论纳什做什么他都给予支持和鼓励。所以,纳什能够在查尔斯这里得到现实中得不到的肯定和包容,二者之间的虚拟关系体现了纳什对正常人际关系的渴望。

国防官员是纳什虚构出来的第二个人物,他的出现与当时美苏冷战对峙的大背景相吻合。纳什是一个渴望成功和名誉的人,他满腔的才华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显现出来。虽然他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他对科学持完美主义态度,需要不断地获得成功来填补自己的孤独和空虚,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人际交往使纳什感到一种严重的挫败感,更需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来填补这种挫败感。所以纳什就幻想出国防部负责人帕彻这样一个人物。帕彻让纳什参与执行一项关系几万人生死的计划,这份伟大的工作足以满足纳什在工作上所亟待获得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小女孩玛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纳什情感归属的需要。每一个个体都需要通过与他人建立联系来满足情感的需要,这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第三个层次社会需求。[3]每一个个体都渴望得到来自家庭、朋友和其他个体的关怀和理解,虽然并不是最原始的需求,但是人类对于爱的需求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便存在,并伴随人类发展始终。所以,纳什幻想出小女孩这样一个角色。纳什从幻想的人物身上获得了关于事业成功与获得友情的情感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对纳什起到了一种心理抚慰的作用。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这些人物对纳什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他陷入幻想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

其次,纳什之所以能够战胜精神疾病,从自己臆想的精神牢笼里逃脱出来,很大一部原因是因为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人给予了纳什巨大的力量。这些真实的人与幻想的人作为两种不同的力量存在,同样在纳什的生活中发挥作用,他们共同形成一种力量,与幻想中的人对抗,两者之间不断交锋,把纳什从臆想的世界中拉回来。可以说,现实与幻想抗争的过程就是纳什获得精神自由的过程。现实世界中来自家人的包容、理解,来自朋友的帮助和关怀都是纳什战胜疾病的重要因素。妻子艾丽西亚是纳什的精神支柱,在纳什与疾病抗争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艾丽西亚是纳什生活中的天使,她向纳什引入了一个他以前从未认真考虑过甚至轻视的概念——爱情。艾丽西亚给予纳什忠贞不渝的爱情,从未想过放弃他,把关爱纳什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使纳什能够时刻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在艾丽西亚的感化和帮助下,纳什最终克服了那曾经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精神分裂症,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影片刻意“忽略”了艾丽西亚无法忍受生活在纳什的阴影下导致二人离婚的事实,这表现了霍华德将艾丽西亚刻画得趋向完美化的倾向,但如此为之的后果,也使艾丽西亚走上神坛而缺乏真实感。

三、主题

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追寻是任何一个社会个体存在的终极意义,在自我价值的追寻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是平等的,不因为国家、种族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更不会因为身体的缺陷而受到歧视。纳什是不完美的,他在性格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但这并没有影响社会对其价值的肯定,他仍然有获得成功和他人尊重的权利。

首先,影片通过纳什获得精神自由的过程揭示出爱、勇气与坚强的意志是战胜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要素。纳什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其中一次还差点因为自己的幻想淹死了儿子,这使他深深地自责。纳什非常珍惜自己的家庭,他爱妻子和儿子,当纳什意识到自己的疾病给家庭带来的巨大伤害时,他努力做出改变。默默承受胰岛素休克治疗带来的折磨,然而他的病情并没有改善。最后他放弃药物治疗,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决定通过顽强的意志力努力战胜自我,努力地使自己能够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年中,他选择勇敢地面对自己,不再一味地逃避,从一开始与幻想中的人物针锋相对,到最后无视他们的存在,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又痛苦的,每一个观众都因为纳什的勇气而受到鼓舞。事实上,纳什从未痊愈,幻想中的三个人物自始至终从未消失,只是纳什选择用强大的意志力忽视他们。他们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再也不能影响他的生活。他已经学会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智,成为一个拥有天才头脑的普通人。纳什再一次证明了理性的巨大力量,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了自我。

其次,影片中纳什表现出对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需求。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层次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生最高等级的需求。[4]纳什用自己的一生展示了一个天才是如何突破精神疾病的牢笼、获得自我价值的。纳什是一个天才数学家,他将所有的时间集中在新理论的探索中去,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导致精神世界的失衡。他对数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将其视作生命的全部内容,渴望在数学领域取得成就。因而不满足于现实,强烈的信念致使他产生一种臆想,在臆想中的世界,他是拯救十几万人生命的大英雄,然而这与现实情况产生强烈的反差。幻想与现实产生错位,对科学完美主义的偏执以及对个人价值的强烈需求是导致纳什精神分裂的原因。影片同时也在传达这样一种观念,在追寻自己价值的过程中很容易迷失自己,只有均衡的社会生活才是平衡现实与幻想的利器。当纳什沉浸于数学世界中时,他迷失了自己,只有他回归繁杂的社会生活,生活中出现其他事情时,才能够分散他的注意力,逐渐将他从臆想的一维世界中拉回现实。

综上,《美丽心灵》是一部充满人文情怀的电影,影片用独特的镜头语言浓缩了数学天才纳什的一生精华,使观众感受到了爱的神奇力量。影片对纳什一生经历的选取与再现的手法,值得传记片工作者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震.多元化的奥斯卡获奖纪录片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2] 曲虹.陈凯歌前期电影的人文情怀透析[D].长春:吉林大学,2004.

[3] 郭永玉.马斯洛晚年的超越性人格理论的形成与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2).

[4] 罗道友.需要——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D].湘潭:湘潭大学,2007.

[作者简介] 董玮玮(1982—),女,河北沧州人,硕士,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人文情怀霍华德
Robin Hood!
偷画的人
维权事件
自救
保持微笑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立足听读说写,渗透人文情怀
布莱丝·霍华德:表演是我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