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研究

2016-05-04杨红卫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治疗诊断

杨红卫

【摘要】 目的 针对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探讨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途径。方法 40例肺间质病变患者, 针对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 总结肺间质病变的主要诱发因素, 分析其主要临床特点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结果 40例患者中13例是长时间大量吸烟致病, 占32.5%; 6例是风湿性关节炎诱发, 占15.0%;6例是肺结核诱发, 占15.0%;8例是煤尘接触致病, 占20.0%;4例石棉接触致病, 占10.0%;其余3例属于其他因素致病, 占7.5%。肺间质病变存在进行性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 伴随干咳、杵状指等临床特点, 患者双肺存在干啰音。针对肺间质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通过环磷酞胺、甲基强的松龙以及红霉素等药物给予针对性治疗, 最终总体有效率为65.0%。结论 针对肺间质病变患者, 必须要综合分析患者临床病史、肺功能状况以及胸CT检查等相关临床检查结果, 提高临床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肺间质病变;呼吸系统;诊断;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078

近年来, 肺间质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 然而, 现阶段针对该疾病临床上还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1]。本次研究针对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 总结肺间质病变的主要诱发因素, 分析其主要临床特点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 现将详细研究过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40例肺间质病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25例, 女15例, 年龄最小32岁, 最大88岁, 平均年龄51.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关临床检查, 均被诊断为肺间质病变, 其临床诊断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肺间质病变的诊断标准相符。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本次调查,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针对40例肺间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 针对肺间质病变的主要诱发因素、临床特点以及主要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进行综合统计和记录。

1. 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接受治疗后, 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患者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 其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效:患者接受治疗后, 其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甚至出现恶化, 患者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提高。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肺间质病变诱发因素 40例患者中13例是长时间大量吸烟致病, 占32.5%;6例是风湿性关节炎诱发, 占15.0%;6例是肺结核诱发, 占15.0%;8例是煤尘接触致病, 占20.0%;4例石棉接触致病, 占10.0%;其余3例属于其他因素致病, 占7.5%。

2. 2 患者临床特点 40例患者中, 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症状的有40例, 占100.0%;存在干咳症状的有30例, 占75.0%;出现杵状指的有22例, 占55.0%;咳嗽伴随间断性发热并出现黄痰的有8例, 占20.0%;40例患者中出现关节疼痛的有9例, 占22.5%;咳痰中伴随有血丝出现的有7例, 占17.5%;双肺闻及湿啰音的有40例, 占100.0%;两肺底闻及爆破音的有33例, 占82.5%;两肺闻及干啰音的有20例, 占50.0%。

2. 3 患者临床诊断分析 40例患者血压分压平均值为(48.84± 8.13)mm Hg (1 mm Hg=0.133 kPa), 二氧化碳分压为(27.35±3.27)mm Hg, 肺泡动脉氧压差为(85.74±8.64)mm Hg。40例患者中有23例肺总量出现减少, 占57.5%;21例患者肺活量发生下降, 占52.5%; 40例患者中残气量出现减少的有24例, 占60.0%, 患者用力呼气容积出现增加的有20例, 占50.0%;针对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本次40例患者中中性粒细胞≥10×109/L的有23例, 占57.5%, 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的有11例, 占27.5%, 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有7例, 占17.5%, 结核抗体阳性的有4例, 占10.0%。

2. 4 临床疗效 依据40例肺间质病变患者的临床病情, 依次选择泼尼松、环磷酞胺、甲基强的松龙以及柳氮磺胺吡啶对患者实施治疗, 同时选择适当复方丹参注射液以及红霉素对患者开展联合治疗。40例患者中, 痊愈12例, 占30.0%, 有效14例, 占35.0%, 无效14例, 占35.0%, 总有效率为65.0%。

3 讨论

现阶段, 针对肺间质病变的临床诊断主要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关于间质肺纤维化的临床诊断以及诊疗指南作为主要参考文件, 综合分析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以及肺功能检查结果等实施综合诊断[2]。

本次研究发现, 肺间质病变主要诱发因素分为三大类, 第一种是长时间抽烟;第二种是风湿性关节炎;第三种是粉尘接触及其他。肺间质病变存在进行性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 伴随出现干咳、杵状指等临床特点, 患者双肺存在干啰音。针对肺间质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通过环磷酞胺、甲基强的松龙以及红霉素等药物给予针对性治疗, 总有效率为65.0%。本次研究结果与林茂煌等[3]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 针对肺间质病变患者, 必须要综合分析患者临床病史、肺功能状况以及胸CT检查等相关临床检查结果, 提高临床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针对肺间质病变还没有特效药物进行治疗, 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必须要对其治疗方案进行进一步探索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张烜, 董怡. 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999, 2(4):246-248.

[2] 戴冰冰,杨娉婷,刘畅,等.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171例临床特点分析.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5, 35(3):254-256.

[3] 林茂煌,张淇钏. 结缔组织病致肺间质病变临床表现特点、生理指标变化及干预效果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10): 2161-2163.

[收稿日期:2015-12-21]

猜你喜欢

治疗诊断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