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引导经皮微创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疗效比较

2016-05-04吕海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0期

吕海文

【摘要】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采用CT引导经皮微创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38例脊柱结核患者, 随机分为A组与B组, 每组19例。A组采用CT引导经皮微创治疗, B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用时、术后卧床时间、椎体骨性融合时间、血沉降至正常时间均少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结核采用CT引导经皮微创方案治疗, 可显著缩短病程, 加快预后康复, 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关键词】 CT引导经皮微创;传统开放手术;脊柱结核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031

临床骨与关节结核疾病领域, 脊柱结核发生率居较高水平, 植骨融合+病灶清除+内固定术为现在主要治疗脊柱结核的手段, 但针对活动期基础情况差、病情危重的多椎体结核, 患者对大手术通常无法耐受[1]。目前, 微创外科为外科学发展主流方向, 采用CT引导经皮微创术治疗, 具有较高安全性, 操作简单, 临床效果显著。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 现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发热脊柱结核患者38例, 男25例, 女13例, 年龄15~73岁, 平均年龄(56.2±14.1)岁。患者均以胸腰背部活动受限及疼痛、乏力、低热等结核症状为表现, 病程5个月~3年。术前均行MRI、CT、X线片检查, 其中腰骶椎结核4例, 胸椎结核10例, 腰椎结核14例, 胸腰椎结核1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各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组应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手术方案治疗:先完成3~5 mm CT薄扫, 准确对椎体及椎旁脓肿病灶确定, 完成进针厚度、角度及引流管放置位置定位, 正确标记皮肤切口。胸椎一般入路为肋骨上后外侧, 腰椎入路为后外侧经Kambin三角入机体椎间隙, 协助病例取俯卧位, 由CT薄扫引导, 在局部麻醉下, 穿刺入病灶部位, 套管依次在导丝引导下放置, 至最大直径。应用负压吸引器从扩大管内对脓液抽吸, 同时将坏死组织、肉芽、游离小死骨清除, 最大程度减压硬脊膜, 术中取异烟肼+大量生理盐水, 对脓肿腔和结核病灶冲洗, 后取同轴双腔管经扩大管插入, 分别对引流管、冲洗管连接, 依据脓肿和病灶情况对引流管数目确定, 于皮肤处对定管缝合。术后予以局部化疗操作, 取生理盐水冲洗, 注入左氧沙星+链霉毒+异烟肼, 保留48 h, 行引流处理, 2~3次/周。脓腔无残液时, 将引流管拔除。B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案治疗, 协助患者取侧卧位及俯卧位, 依据病情差异, 应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治, 术后全身化疗。两组在术后均静脉滴注抗生素, 行抗结核药物应用。并对骨性融合情况进行观察, 掌握脊柱生理弧度发生改变状况。

1. 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用时、术后卧床时间、椎体骨性融合时间、血沉降至正常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用时、术后卧床时间、椎体骨性融合时间、血沉降至正常时间均少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脊柱结核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 近年来, 受危险因素增多的影响, 其发生率明显增加。应用全身化疗方案治疗, 有较大的毒性反应, 且起效慢, 患者难以坚持完成全程治疗, 同时, 也有较高的耐药几率。而应用传统开放性手术, 若术前全身化疗未充分准备, 可引发手术失败, 且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 创伤较大, 费用高, 患者身心均承受较大痛苦。特别是老年患者, 因合并基础疾病、体弱等, 常有多椎体累及, 手术清除范围广, 切口大, 无法对手术耐受。

应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术对脊柱结核治疗, 可在局部脓肿和病灶环境中, 取较高浓度抗结核药物应用, 完成持续治疗, 对脓肿和结核病灶所起的作用显著高于应用全身抗结核药物[2]。研究显示, 病灶内在全身化疗时, 药物浓度经测定为0.5 mg/L, 而实施局部化疗时, 为1~50 g/L, 后者居较高水平[3]。局部化疗时, 异烟肼经局部注射, 药物浓度是口服的50000倍, 另外可突破脓包壁、骨包壳, 在病灶内始终保持有效药物浓度。分析优势, 除使药物浓度在病灶内提高、持续用药外, 还可防范化疗药物在局部应用时经门静脉循环, 使不良反应引发的负面影响降低[4]。穿刺引流在治疗前, 无需行化疗准备, 对患者全身状况要求低, 可快速引流, 即刻诊断, 将神经压迫症状迅速减轻, 促结核引发的全身中毒反应缓解, 在引流通畅情况下, 取敏感抗生素应用, 可控制继发混合感染[5]。结合本次研究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用时、术后卧床时间、椎体骨性融合时间、血沉降至正常时间均少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脊柱结核采用CT引导经皮微创方案治疗, 可显著缩短病程, 加快预后康复, 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 侯著虎.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比较.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 17(2):79-81.

[2] 陈汉文, 李民. 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和腰骶结核36例临床分析.海南医学, 2014, 25(22):3373-3375.

[3] 万军, 余建明, 赵斌.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40例分析.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下旬), 2014, 11(11):9-10.

[4] 陆晓生, 黄湄景, 赵劲民, 等. CT引导下经皮微创治疗脊柱结核的近期疗效.实用骨科杂志, 2014, 20(12):1096-1099.

[5] 陈汉文, 王智培, 高书明, 等. 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在治疗脊柱结核的应用.河北医药, 2013, 35(16):2491-2492.

[收稿日期: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