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一个方位看历史
——由2016年全国文综I卷历史第29题引发的思考

2016-05-02王殿青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甲午战争洋务运动方位

王殿青

(河南省息县第二高级中学,息县 464300)

换一个方位看历史
——由2016年全国文综I卷历史第29题引发的思考

王殿青

(河南省息县第二高级中学,息县 464300)

历史的理解是将历史现象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理性分析、客观评价和价值判断.本文从2016年全国文综I卷历史第29题入手,将洋务运动置于中日甲午战争这个具体的历史时段,从“何谓”“为何”和“如何”三个方面阐释“换一个方位看历史”,凸显在历史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历史环境(时间、空间等)去理解、分析和评价历史现象,以构建历史知识关系,提升历史学科素养,彰显历史多元价值.

历史 方位 历史理解

2016年全国文综I卷历史第29题: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此考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然而此题的精彩之处不止如此,它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能换一个方位看历史!

一、何谓“换一个方位看历史”

言及“洋务运动”,我们很自然就会联想其产生的背景、过程、结果及相关的原因、影响(作用、评价)等.因为这是我们平常在历史教学、学习的过程中最常规的做法:严格地按照历史教材内容编排的顺序去了解、掌握历史现象,厘清历史现象的内在结构或者历史现象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而对于教材之外的内容,不做过多涉及.这虽无可厚非,但却不利于对历史现象的思辨、阐释,不利于价值观等学科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换一个方位看历史.

所谓“换一个方位看历史”,就是基于历史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在历史现象不同的方位(发展方向、阶段、角度等),从历史现象或者相关的历史现象入手,作出大胆的想象、假设,进行分析、推断,从而得出相应的判断或者结论.

二、如何“ 换一个方位看历史”

换一个方位看历史,这里的“看”是对历史一系列的理解过程,具体包括“思(考)”“考(查)”和“评(价)”.

1.换一个方位“思”历史

学习历史,要学会思考,要对历史现象从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方向、角度、位置进行思考、推测或假设.在遵循历史发展变化规律的前提下,得出相应的结果、结论等.这种结果或者结论绝对不是一种主观臆断或凭空的想象,而是依据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所得出的一种科学的推断和预测.

对洋务运动,我们不妨换一个方位去思考,作一个大胆的假设:假如没有中日甲午战争,洋务运动会实现“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强求富”的初衷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洋务运动仅仅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其目的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这是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洋务运动从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1].洋务派欲利用先进的生产方式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洋务派所建立的近代工业,受制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和侵略势力的压迫,使其举步维艰,最后导致破产.企业中近代生产力与腐朽的封建管理方式不相适应,使之不能长久维持下去[2].综上所述,即便没有中日甲午战争,洋务运动也一定会失败.它的失败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战争只是加速了它的破产.

对此问题的设想,能让我们客观全面地认知洋务运动,有助于提高对洋务运动这一历史现象的思辨能力,同时厘清洋务运动和中日甲午战争之间的联系,更客观全面地阐释洋务运动.

2.换一个方位“考”历史

所谓换一个方位“考”历史,就是从多个角度认知历史现象,或是从一个历史现象认知另一个历史现象,也就是将历史现象或其某一结构置于特定的时间、地点等项下进行分析和思考,研究历史现象各结构之间或者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历史规律.

2016年全国文综I卷历史第29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却从和它相关联的中日甲午战争入手来考查学生理解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军事和教育的近代化,尤其是中国的军事近代化.“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是有依据,符合历史事实的(见下表).

北洋舰队日本联合舰队比较军舰总数1012-2铁甲舰41+3火炮总数173268-9530公分以上口径重炮83+5总吨数(吨)3136640849-9483总马力(匹)4620073300-27100平均航速(海里/小时)155(本队)156(一游)194-01-39

——材料选自戚其章《甲午战争史》[3]

通过以上表格对比,中日双方舰队实力差距并不大,北洋舰队在铁甲舰和大口径重炮数量上占优势,何况当时的清政府拥有4支舰队,出动的仅仅是北洋舰队.所以才有“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之说.这些说明“当时的中国近代化努力收到了较大成效(C选项)”.

3. 换一个方位“评”历史

历史的评价是多元化的,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位、角度来评价历史.换一个方位来评价历史,所体现的就是人们社会地位、需求和价值判断的不同,对同一历史现象作出不同或相反的评价,这就是多元史观.

洋务运动失败了.说它失败,是因为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说它失败,是因为“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求强”的初衷没有实现.但是此考题凸显的却是洋务运动的“成功”.从另外一个方位而言——中国军事现代化,它又是成功的.从题干中“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就可见一斑.洋务运动,不仅是军事的近代化,还是经济、教育、科技的近代化.所以说经历了30多年的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是正确的.

三、为何“换一个方位看历史”

换一个方位看历史,可以厘清、强化历史现象内部结构或者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也可以拓宽视野,全面客观地认知、思辨历史现象,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能力,有助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

1.构建历史知识关系

任何历史现象的发生绝对不是偶然的,是偶然和必然的统一,这就告诉我们历史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洋务运动和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两个相对独立的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是一场自救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但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中日甲午战争,都是中外碰撞和中华民族抗争的表现,反映了救亡与图存的时代主题.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使得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中国遭遇惨败.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理性分析,得出客观评价: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不是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是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失败.该考题换一个方位,即从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这个角度来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的侵略.“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4]将洋务运动和中日甲午战争两个历史知识点联系起来,构建出合理的因果关系.

2. 助力历史素养培养

培养历史学科素养是历史教学、学习的应有之义,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内涵.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初稿)》指出:“历史理解是指对历史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能力.”历史的理解和解释,要搞清楚历史现象结构之间或者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要将历史现象置于具体的历史阶段、环境下去感悟、理解而得出相应的观点、情感和评价.该考题把洋务运动置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这个具体的历史阶段去理解.由材料“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等信息,联系洋务运动影响可知,到中日甲午战争前夕,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在军事上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C选项正确),但并未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A选项排除).中日甲午战争于19世纪末爆发,这一时期正是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时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列强的默许或支持,而且在侵略中国的行径上,西方列强和东方日本是一致的.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御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所以中国不会获得更为广泛的外部援助(D选项排除).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过度的集权制度使得中国军队缺乏灵活性(B选项排除),加之民族观念和国家意识的缺失,也使得这场战争变为“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以一人而战一国……”[5]

历史教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仅拘泥于教材,采取传统的模式,简单化、规则化和教条化的教学、学习和考查必然会导致历史丰富性和全面性的丧失.换一个方位看历史,从不同的方向、角度、位置去思考,考查和评价历史,能够拓宽历史视野,构建历史知识关系;多角度、多渠道地理解和解释历史,提升历史学科素养,形成多元历史价值观.

[1]夏东元. 洋务运动史(修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历史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7:113.

[3]戚其章.甲午战争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26-127.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历史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6:41.

[5]梁启超.李鸿章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3.

(责任编辑:马玲玲)

猜你喜欢

甲午战争洋务运动方位
认方位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关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性质的探究
赫德与中日甲午战争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
基于TMS320C6678的SAR方位向预滤波器的并行实现
Word Fun
《甲午战争百年祭》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