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级护理对90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的作用

2016-04-27赵秀艳柴宝艳李苗

河北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风险规避剖宫产术高血压

赵秀艳 柴宝艳 李苗



层级护理对90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的作用

赵秀艳柴宝艳李苗

【摘要】目的探讨层级护理在剖宫产术前、术后风险规避。方法收治的90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21例,子痫前期10例;采用产科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层级护理,妊娠期高血压23例,子痫前期8例,剖宫产分别有责任护士、责任组长负责。结果2组产妇在产后1、2、3 d产后血压降到120~100/80~60 mm Hg人数及百分比比较,观察组后血压降到120~100/80~60 mm Hg人数及百分比与对照组采用产科传统护理模式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45±1.23) d、对照组为(6.67±1.03) d,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可规避剖宫产风险,降低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层级护理;高血压,妊娠性;风险规避;剖宫产术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及围生儿致病率及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1]。掌握剖宫产适应证,可有效控制和降低高危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但高危孕妇剖宫产不仅增大产科护理工作量和工作风险,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挑战性,因此开展“以人为本”层级护理,可减少产妇剖宫产术后痛苦及并发症发生,确保母婴安全,促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早日康复,提高床位周转率,降低社会成本,提高产科护士整体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产科收治的90后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62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21例,子痫前期10例;孕周28~42周;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23例,子痫前期8例;孕周28~42周。2组均为初产妇。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产科共有29床,护士14名。对照组采用产科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根据护士层级管理及病房需要,护士分成2组:即护士长-专科护士-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责任护士。责任护士:中专及以上学历,工作5年以下;责任组长:是由工作5年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业务能力及应急能力强的护师或主管护师,专科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产科工作10年以上,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取得助产护理专科技术。23例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尿蛋白(-) 90后妊娠高血压孕产妇剖宫产的术前、术后护理由责任护士负责; 8例血压≥140/90 mm Hg、随机尿蛋白(+),重度血压≥160/110 mm Hg、随机尿蛋白≥(++),90后孕产妇剖宫产的术前、术后护理由责任组长专门负责。虽然责任护士轮流值三班,但24 h内都能负责自己主管患者的知识宣教,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护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满足患者的需要,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护士自身的素质水平。责任组长不仅要负责自己主管患者健康知识宣教,还要检查指导、补充完善本组责任护士工作不足之处,专科护士负责2组护理质量。护士长负责全科的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3术前护理

1.3.1风险评估:层级护士对9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风险评估,做好术前护理管理。

1.3.2安全标示:术前产科护士认真填写手腕带: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血型,并将手腕带系在孕妇右腕上。

1.3.3心理护理:评估孕妇心理状态,层级护士采用个别会谈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孕妇及家属介绍剖宫产的目的及过程,术前、术中、术后配合及注意事项。鼓励和指导家属的参与支持,关心体贴孕妇,消除或减轻其紧张情绪。

1.3.4禁食水:择期剖宫产者,术前6 h禁食水,急诊剖宫产者,从决定手术起即刻禁食水。

1.3.5常规备血,术前30 min备皮,保留导尿并在尿袋上标明时间、姓名,药物敏感皮试。

1.3.6术前取下可活动的假牙、发卡、首饰及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

1.3.7病情观察:间断吸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的变化,防止发生产前子痫,若孕妇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上腹痛、阴道流水、阴道出血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1.3.8核查与交接:记录孕妇去手术室的时间及胎心;认真填写手术核查表并与手术室护士床头当面交接、核对无误后签字。

1.3.9术前带药:术前备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商品名欣母沛,辉瑞制药有限公司),防止在术中引起大出血急用。

1.3.10备好用物及药物:铺好麻醉床、备好吸氧装置、监护仪、沙袋、体温计、急救药物。

1.4术后护理

1.4.1根据麻醉方法及产妇病情,手术室护士需与产科病房不同层级护士床头交接,产科护士检查产妇全身皮肤情况,生命体征、静脉液路、导尿管是否通畅,阴道流血情况。认真填写手术室与病房交接核查单并签字,在床尾挂防导管脱落防压疮、防坠床标识。

1.4.2体位:腰麻、硬膜外麻醉去枕平卧6 h,以防术后头痛和呕吐物吸入肺内引起吸入性肺炎[2],局麻术后无需去枕平卧。

1.4.3保暖:术后给产妇穿患者服,注意保暖,防止按压宫底全身暴露而着凉,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发烧而增加产妇痛苦及医患矛盾。告知家属不能采取热宝、热水袋等保暖方法,防止患者因麻醉肢体感觉不敏感而导致烫伤。

1.4.4活动:回病房后腰麻、硬膜外麻醉可以维持正确的平卧姿势,鼓励产妇尽早进行腿部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6 h后侧身活动防止肠粘连;局麻者即可采取舒适体位。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侧卧,利于背部、腰部肌肉放松,从而避免颈部、腰部酸痛的不适感,使患者达到舒适的目的[3]。同时对水肿严重者按摩肩胛及骶尾部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发生压疮[4]。并且护士对出汗较多产妇,要及时擦干汗液,用温水擦浴,更换清洁衣裤,保持皮肤清洁舒适。减轻产妇疲劳,增加产妇舒适度,有利于术后身体恢复。

1.4.5生命体征监测、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量:产妇术后回母婴同室监测血压、呼吸、脉搏,1 h内15 min 1次,共4次,1 h后30 min 1次,共2次,2 h共测6次,同时检查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量,观察切口敷料有否渗血,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1.4.6保留导尿: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一般6~12 h,会阴冲洗后拔管,告知产妇多饮水达到自行冲洗膀胱,避免尿路感染,督促和指导产妇及时排尿,防止尿潴留;需留24 h蛋白尿患者要及时拔尿管;留置时间过长会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尿潴留现象。

1.4.7会阴冲洗:用温热0.05%聚维酮碘会阴冲洗2次/d,大便后用温开水清洗会阴,保持会阴部清洁舒适,防止逆行感染。

1.4.8低盐饮食:局麻术后随时可以进食水,全麻、腰麻、硬膜外麻醉6 h即可进少量小米粥、萝卜汤、多饮水,次日可给以鸡汤、鱼汤等富营养的汤汁,有助产妇体力恢复和促进早下奶,保证乳汁分泌,有利于母婴健康。

1.4.9心理护理和帮助角色转变:责任护士对自己主管的每位90后妊娠期高血疾病产妇进行心理的沟通,了解不同产妇的需求,按照心理健康护理标准,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工作[5],根据产妇术后前3 d处以依赖期[1],因此责任护士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产妇给予温馨服务,对母婴分离的产妇教会产妇及家属挤奶方法;母婴在一起的指导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日常护理,对她们取得每一个进步都给予充分表扬,增强初产妇适应母亲角色转变的信心。教会家属护理产妇及新生儿方法,鼓励丈夫及家人的参与,指导他们多给予产妇关心和爱护,尤其是丈夫,了解妻子心理变化,在生活上给予更好的的关心和照顾,参与宝宝的护理,减轻产妇的负担。改变产妇只有被动地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模式。给予产妇心理护理,让产妇的心理需要同时得到重视和满足能够增强护患相互之间的信任与理解,是降低产后抑郁的关键环节[6],护士和家属对产妇以心理上的支持和理解,帮助她们顺利进入母亲角色,照料和哺育新生儿。

1.4.10高危药物护理:使用留置针,贴膜标明穿刺日期、时间,根据血压需静脉泵入硫酸镁时,检查24 h尿量、膝腱反射及呼吸,总剂量24 h不能超过30 g。根据血压需5%葡萄糖250 ml加入硝普钠25~50 mg避光输液器泵入调整血压,15 min调1次滴数,调至血压维持在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6 h更换1次,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能使用手机以防干扰监护设备,影响治疗效果。

1.4.11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新生儿评分8~10分,产妇回母婴同室应答好后,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可以促使母体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量,加速子宫复旧,增加乳汁的分泌,增强产妇哺乳信心;婴儿床放在母亲旁边,使母亲随时喂哺和护理自己的宝贝。告知家属及产妇在新生儿出生2 h内注意保暖,观察脐带有无渗血,有无大小便、呼吸、皮肤颜色、体温等情况。对母婴分离产妇,告知并教会母亲6 h开始挤奶,3 h 1次,两侧交替,每次20~30 min,夜间坚持挤奶,以保证泌乳减少乳胀。

1.4.12知识宣教:根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路径、母乳喂养好处、挤奶、新生儿护理方法制成幻灯片、科普知识、责任护士床头一对一宣教,每周三专科护士集中讲课,把健康知识讲给患者及家属,使她们学会、掌握相关产后自我护理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方法。每天护士长负责检查了解患者掌握情况。

1.4.13延伸服务:层级护士做好产妇出院指导包括饮食、用药、母乳喂养、避孕、42 d复诊等,产妇出院后3、14、28、42 d层级护士继续负责所管产妇健康指导和母乳喂养。

2 结果

2.12组患者产后血压情况比较2组产妇在产后1、2、3 d产后血压降到120~100/80~60 mm Hg人数及百分比比较,观察组后血压降到120~100/80~60 mm Hg人数及百分比与对照组采用产科传统护理模式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产后血压情况比较 n=31,例(%)

2.2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患者出院后统一由医院回访中心进行随访,每个月通过医院回访中心将统计数据反馈到科室,2组90后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n=31,d,±s

表2 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n=31,d,±s

组别 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5.45±1.23对照组 6.67±1.03 t值3.73 P值 <0.05

表3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n=31

3 讨论

3.1层级护理可规避妊娠期高血疾病剖宫产术前、术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对母子生命安全和产妇生活质量都有严重影响和威胁,是妊娠期女性特有的一种疾病[7],尤其是90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她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人以我为中心,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在住院期间她们作为特殊群体、情感容易激动,因此更需要在特殊的阶段得到细心的照顾,护理工作一旦出现管理上的漏洞和失误将会给孕妇、胎儿、产妇、新生儿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如今产科患者周转快,病情不稳定,突发不可预测危险因素也很多;加之孕产妇住院人数超负荷,加床很多,产科护士一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并且产科护士逐渐呈现低护龄化,存在临床经验不足、应急能力差的现象;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研究发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科护理模式,患者满意度每个月通过医院回访中心将统计数据反馈到科室,显示每个月患者满意度为90.3%,已经不能很好满足患者需求;观察组采用护士长-专科护士-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层级管理,根据护士的工作经验、能力、专业技术水平、职称设置不同的岗位,分层次使用护士,使每名护士明确服务对象,达到人才与岗位的最佳结合。发挥其专业优势,优化产科人力资源的配置,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及护理人员对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责任护士针对产妇的不同需求,做好个性化心理护理,帮助她们顺利进入母亲角色,照料和哺育新生儿。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同时层级护士做好产妇出院指导包括饮食、用药、母乳喂养、避孕、42 d复诊等,产妇出院后3、14、28、42 d层级护士继续负责所管产妇健康指导和母乳喂养。层级护理管理特别是注重护患沟通,发现既培养和提高了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与业务素质,又明显提高了患者满意度[8],患者满意度每个月通过医院回访中心将统计数据反馈到科室,显示每个月患者满意度为100%,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对护理工作而言有巨大的优势,能够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能够完善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9],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还有助于增强护士综合护理能力,减轻护士职业压力[10]。实现护士的自身价值,提高了医院在社会声誉,值得于医院产科推广。

3.2该研究采用层级护理模式对31例90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剖宫产护理术前术后护理,观察组产后1、2、3 d血压降到120~100/80~60 mm Hg,观察组是32.26%、83.87%、93.55%、对照组为9.68%、58.06%、74.19%;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5.45±1.23) d、对照组(6.67±1.03) d;由此可见护理层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能够稳定患者病情,促进其康复、缩短病程、降低其经济负担[9],增加孕产妇与家属的和谐,加快产科床位周转率。采用护理层级模式管理在高危孕产妇中运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够使患者积极配合医师和护理人员的工作,还能不断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11]。

3.3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责任心强弱、产科工作经验、职称、学历综合考评,将产科护士进行层级管理。护理层级中通过设置不同层级的护理管理层级关系对不同层级的护士均有着明确的工作要求,能够让护士各司其职。在护理层级管理中,上一层护士能够对下一层级护士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指导,这样能够使得护理更加具有针对性,避免了不同层级护士之间工作交叉,造成护理过程中盲目性等[12]。采用护理层级模式进行对90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的安全管理,减少护理风险,降低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责任组长负责检查本组责任护士的护理质量,专科护士负责全面的病人健康知识宣教,检查指导责任护士的护理工作、补充完善责任护士工作不足之处,护士长在每日的晨间查房及护理三级查房中检查护理质量[3],严把护理质量关,把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加强责任心,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团结协作、愉快充满爱心为患者服务,达到回避护理风险,确保母婴安全。专科护士负责每周组织专科知识学习、护理查房,开展护理科研活动,全面提高各级护士的业务水平,在对90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使用产科层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士自身也可更好地学习医护知识,使其业务水平得到提高。该研究表明产科实施层级护理层模式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一种改革与创新,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8],是一种更加人性化及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郑修霞主编.产妇科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8-139.

2孟凡奎.对剖宫产病人的护理体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01-104.

3王正英.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护理杂志,2008,23:7-8.

4阳琼珍.舒适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中外健康摘,2014,17:196-197.

5吴仔玲.高危孕产妇的心理护理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 218-219.

6蔡畅英.母婴同室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现代护理,2011,8: 138-138.

7王天真.产前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实用医药,2014,9:221-222.

8吴银月陈晓飞朱彬彬,等.层级护理模式在妇产科病区中的应用.中国乡村医药,2015,19:78-79.

9尚拾玉.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分析.医学信息,2014,21:178-179.

10张海霞,魏静.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中国卫生产业,2015,21:82-84.

11黄凯.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高危孕产妇护理中的运用,临床医药文献杂志.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3958-3958.

12唐月玲.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44-145,154.

·护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20)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6.05.050

【中图分类号】R 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6) 05-0779-05

作者单位: 0660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猜你喜欢

风险规避剖宫产术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治疗性早产267例临床分析
风险和公平偏好下二级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分析
安顺煤矿煤炭销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