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疗效

2016-04-27王晶璞

河北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甘精用量胰岛素

王晶璞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疗效

王晶璞

【摘要】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二甲双胍、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6,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治疗结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2型糖尿病集中发病于35~40岁群体中,在糖尿病患病总数中占90%左右,以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为主要发病原因,以葡萄糖利用率低、高胰岛素血症等为主要表现,临床症状是烦渴、体重下降、多尿、多食等[2]。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极大增加我国心脏病变、肾功能衰竭、下肢坏疽[3]、感染、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是致死致残率增加的主要原因。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心脑血管严重疾病、精神障碍、药物过敏、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依从性差等的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6±6)岁;病程2~15年,平均(8.1±2.4)年;体重指数(23.7± 91.7) kg/m2,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7.7± 0.7) %。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6±6)岁;病程2~15年,平均(8.4±2.5) 年;体重指数(23.1±1.7) kg/m2; HbA1c平均(7.8± 0.7) %。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通化东宝药业)联合二甲双胍(北京利龄恒泰药业)治疗,在晚上睡觉前,给予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皮下注射,餐后给予二甲双胍0.25~0.5 g/次,口服,剂量3次/d;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德国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用法、用量与对照组患者保持一致,甘精胰岛素于20∶00皮下注射,1次/d,剂量根据个体化调整用量。每2天对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进行检测,并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情况,对胰岛素剂量进行调整,标准如下: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8.0 mmol/L,如果患者的空腹血糖符合上述标准,餐后血糖符合的时间超过2周,患者需在餐前给予短效人胰岛素。

1.3观察指标3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2 h PG血糖、空腹血糖、空腹血糖达标时间、短效胰岛素用量、HbA1c、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TG、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为5.0% (2/40),对照组为20.0% (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6,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患者2 h PG、FBG、HbA1c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TG、用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n=40,±s

表1 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TG、用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n=40,±s

组别 血糖达标时间(d) TG(mmol/L)对照组11.6±1.3 1.5±0.6观察组 7.5±1.8 1.8±0.8 t值6.581 6.012 P值0.036 0.042

表2 2组患者2 h PG、FBG、HbA1c比较n=40,±s

表2 2组患者2 h PG、FBG、HbA1c比较n=40,±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2 h PG(mmol/L) FBG(mmol/L) HbA1c(%)对照组治疗前 15.4±0.7 10.5±1.4 9.8±2.2治疗后 9.4±0.5* 7.7±1.2* 7.6±1.9*观察组治疗前 16.7±0.4 11.1±1.0 9.4±1.9治疗后 8.0±1.0* # 6.6±0.8* # 6.7±1.0*#

2.32组患者甘精胰岛素/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用量、短效胰岛素用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甘精胰岛素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用量、短效胰岛素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甘精胰岛素/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用量、短效胰岛素用量比较 n=40,U/d,±s

表3 2组患者甘精胰岛素/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用量、短效胰岛素用量比较 n=40,U/d,±s

组别 甘精胰岛素/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用量短效胰岛素用量胰岛素总量对照组13.8±3.4 9.6±2.5 23.4±3.0观察组 14.8±3.2 4.1±1.9 18.7±3.1 t值6.002 6.895 8.254 P值0.046 0.040 0.001

3 讨论

随着我国饮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极大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不仅糖尿病本身的病情较为严重,且会增加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患者的血糖水平与病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4]。糖尿病患者普遍伴有视网膜病变、脑梗死、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糖尿病临床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患者血糖的控制与并发症的防治与预防[5-7]。

糖尿病会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时,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需给予有效治疗和干预措施,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延缓患者的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极大的改善患者的预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若是在11 mmol/L[8]左右,会极大增加患者的高血糖毒性发生率,以对患者的胰岛素分泌量进行抑制,若是给予患者单纯降糖药进行治疗的话,患者的临床疗效不理想,因此需与胰岛素配合使用,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甘精胰岛素属于一种人胰岛素产物,是在重组DNA的技术上发展而来的,是通过甘氨酸替换在人胰岛素A链上位于第21位置的天冬氨酸,并在B链末端增加2个甘氨酸,促使胰岛素分子之间作用的改变[9]。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有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稳定,缓慢释放胰岛素微沉淀,时间可持续24 h,与患者机体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方式极为相似,不会有峰值的存在,保证吸收的平坦性。有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会对机体生理模式中的胰岛素分泌模式进行模拟,且峰值不明显,吸收较为平坦,持续时间相对来说较长,具备药物无需摇匀、患者同部位的变异性较小等优点[10]。

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主要是利用在肝细胞膜中的G蛋白对胰岛素激活,以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以有效降低肝糖原具备的异生作用,减少患者肝内葡萄糖的输出量,以提高肌细胞无糖酵解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机体的外周组织的葡萄糖摄取率,提高胰岛素具备的敏感性,而且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又能够不对患者肠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产生延缓作用,不对胰岛素B细胞的分泌产生任何影响[11]。二甲双胍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体质量,降低血小板具备的聚集性,改善患者血脂,通过对患者的成纤维细胞生长与动脉平滑肌细胞产生抑制作用[12],实现对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阻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病情发展,而且能够极大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燕芬,邬晓岚,赵燕,等.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624-626.

2凌振南.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80例疗效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1,14:116-117.

3加孜拉·哈力拜,彭平.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84-186.

4应纪祥.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优泌林70/30治疗2型糖尿病的比较.四川医学,2012,33:334-335.

5樊丽娅,姜文芝.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68例疗效观察.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4964-4965.

6姜丽燕,郑丽丽.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23-525.

7俞铖杰.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近期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41-42.

8侯向芳.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研究.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9-10.

9郑维霞.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020-1021.

10郑君.60例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分析.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2482-2484.

11李萍.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医药与保健,2014,22:56-57.

12马凤枝,郑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93-95.

·论著·

(收稿日期:2015-10-21)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6.05.034

【中图分类号】R 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6) 05-0739-02

作者单位: 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

猜你喜欢

甘精用量胰岛素
2021年日本钛加工材在各个领域用量统计
大豆种植意向增加16.4%化肥用量或将减少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Side force controlon slender body by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flag
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